AmazonGo無人便利店識別購物的技術詳解

朗銳智科1發表於2018-03-21

自2016年亞馬遜宣佈其無人便利店專案Amazon Go準備問世以來,無人便利店便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國內巨頭及初創公司紛紛入場,出現了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以及淘咖啡、天貓超市等等一大批不同形態的店家。
其實,無人便利店並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店內不出現任何店員,而是“消除”導購員、收銀員這類人工成本相對較高的職位,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更大地意義是將線下場景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等,並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賬方式提升使用者體驗。
大體來講,無人便利店識別顧客所購商品的技術可分三類:使用條形碼、使用RFID以及使用人工智慧技術。
  便利蜂、Wheelys、小e微店及羅森都是使用條形碼解決方案的公司,這種解決方案要求顧客用手機或結算臺等裝置“自助”掃描商品條形碼,看似實現“無人”,實則是將收銀員的工作轉嫁到顧客身上,創新度低,且使用者體驗差。
  業內使用RFID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為繽果盒子,RFID技術雖然已經發展多年,非常成熟,但是仍然有識別準確率受天氣影響,在液體、金屬上使用識別精確度低等缺陷。
  然而最致命的其實是從成本維度考量,雖然RFID標籤目前單片成本可低至0.2元/片,但是新增的人力成本(貼標籤)及由標籤易撕毀帶來的高盜損率,都對使用這種解決方案的廠商成本控制能力形成挑戰。
  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又能分為有結算臺的解決方案,及無結算臺的解決方案。
  使用有結算臺解決方案的公司包括逗號零售、函式空間等。同樣是應用結算臺,和使用條形碼或RFID不同的是,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結算臺是通過影像識別來判斷顧客所購商品的。
  而無結算臺的方式則是亞馬遜無人便利店——Amazon Go所使用的方式,顯著特點是離店支付無需任何操作,“即拿即走”。
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Amazon Go的相關技術及購物流程。
機器視覺
Amazon Go購物流程及相關技術裝置
  1、購物流程
作為一名顧客,在走進Amazon Go之前,你需要下載AmazonGoApp,並在註冊登入賬戶之後,通過這款軟體生成二維碼,掃碼進店。不用操心如何為他人買單,生成的每個二維碼都可以對應多個人,這主要是為了應對家庭購物場景。
在購物環節,亞馬遜通過“取貨”動作判斷你購買了哪些商品,為他人取貨賬單也會記到你的賬戶。另外,出於識別考慮,貨架上的商品都需要被擺放整齊,亞馬遜店內有專門的理貨人員整理顧客放回的商品。
亞馬遜無人便利店所使用的標籤並不是常用的條形碼或者RFID,而是一種獨創的點狀標籤,這種類似盲文的標籤可能更利於攝像頭識別。
在選購好所需商品之後,支付不需要任何操作,僅需在走出店門後等待5-15分鐘,即可獲得賬單,出現問題的商品可以點選退換。
  2、識別環節
那麼在顧客購物的過程中,亞馬遜又是怎樣判斷顧客究竟購買了哪些商品呢?和購物環節相同,識別環節也分3步:
首先,在顧客進門時頂部攝像頭識別顧客體態步態及熱成像等生物特徵,並將此作為生物ID和賬戶連結,和外界猜測不一樣,出於隱私等方面的考慮,亞馬遜並沒有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在顧客購物時,亞馬遜主要通過貨架上的攝像頭進行手勢識別,並通過多重感應器及顧客歷史購物記錄判斷顧客所購商品。
在整個識別過程中,存在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從顧客進門起就進行全程跟蹤;另一種是在監測到顧客出現在貨架間後,再進行主動跟蹤。
相應的顧客離店的判斷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全程追蹤到顧客離開店面後進行賬單結算;一種是幾分鐘內貨架間檢測不到顧客動態後進行賬單結算。
由於賬單結算具有5-15分鐘的延遲,我們更傾向於亞馬遜使用第二種處理方式,在識別精度可以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較低的成本是其勝出的關鍵。
3、店內相關技術裝置
Amazon Go店內使用的裝置主要有攝像頭、麥克風、紅外感應器、壓力感應器和荷載感應器等,使用的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非常相似,包括計算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及感應器融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Go店內擁有上百個攝像頭,這些攝像頭主要分四類:
機器視覺
4、與Amazon Go相關的收購
查閱Amazon最近十年收購記錄,我們判斷有四家公司與Amazon Go的落地關聯較大,它們是Orbecus、2lemetry、Blink及Body labs,前兩家公司於2015年被收購,後面兩家公司於2017年被收購,與Amazon Go的關聯相較前兩家弱一些。
Orbecus:於2015年12月被收購,是一家專注影像識別的技術提供商,由華人團隊創立。旗下擁有圖片搜尋引擎及API平臺,客戶包括AMD及松下等。被收購前,初期僅對企業使用者收費,提供定製化服務,個人使用者免費,後期建立平臺,每月提供免費流量,流量外按月計費,識別精度業內第一,是當時影像識別領域最大的獨立技術提供商。目前被併入AWS,提供Amazon Rekognition服務。
2lemetry:於2015年3月被收購,是一家提供物聯網平臺服務的廠商,被收購前擁有當時市面上“唯一”可整合不同物聯網協議裝置的平臺,現在同樣被併入AWS,提供IOT平臺服務。
Blink:於2017年12月被收購,是一家制造安防攝像頭的公司,旗下擁有節能效率非常高的AI晶片。
Bodylabs:於2017年10月被收購,主要提供3D人體掃描及建模服務,其服務可用於電商、零售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