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孫子兵法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依此之見,懂的運籌帷幄之中,方可決勝千里之外。

投資如同行軍打仗,一項成功的投資決策,背後往往需要非常充分的準備工作。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2016年無疑是個多事之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國際油價低位徘徊、美聯儲加息緊箍咒縈繞耳邊、歐洲日本進入負利率時代、英國脫歐等等,眾多事件及關鍵詞疊加之下無一不體現出世界經濟的錯綜複雜。

作為新三板市場的專業研究機構,我們不僅關注風險,同樣還關注投資機會。通過研究我們認為,某些積極因素已經顯現,而這些因素將在2017年逐步發酵,並帶來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

下文我們將與讀者們一同分享這些“小確幸”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

二、2016年度國內經濟回顧

(1)巨集觀經濟(GDP,CPI,PPI,M2)

2016年5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關於權威人士為中國經濟問診把脈的採訪文章,《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權威人士表示,我國經濟執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此番表述,打破了原本市場對經濟執行不切實際的幻想。把整體預期拉回到一個合理的軌道上來。

從2016年GDP表現來看,經濟發展總體保持平穩,其增速從2014年二季度7.5%到目前穩定在6.7%,形態上基本符合權威人士所述的L型。

權威人士認為,經濟L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對此,一定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於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

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2016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2.1%,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CPI漲幅連續三個月保持在2%以上。從全年來看,2016年CPI同比上漲2.0%,較2015年擴大了0.6個百分點。這一資料在去年初政府制定的3%的通脹控制目標之內。

2016年12月份,PPI同比上漲5.5%,呈逐步擴大趨勢,創下逾五年以來新高。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階統計師繩國慶分析稱,PPI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是受匯率波動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係逐步改善。

2016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55.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2個百分點。

從歷史M2資料分析,2009/2010年M2增速一度接近30%,創造了一個階段性的投放峰值,其後引發了資產泡沫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M2供應總量已經超過國內GDP的200%,從管理層的近期表態來看,為了防止資金“脫實向虛”,預計2017年度的M2增速仍將控制在12%到13%的水平。

(2)股票市場

截至2016年12月30日,上證指數收盤報3103.64點,全年下跌12.31%。其主要跌幅產生於2016年首月,僅一月份跌幅就達到22.65%。如果排除一月份,後期的指數行情則以緩慢攀升為主。

滬市當前平均PE為16至17倍。根據歷史平均PE判斷,滬市估值正處於歷史底部區域;而深市整體PE為40倍左右,與歷史平均PE比較,處於半山腰。

深市所代表的中小企業,受市場風險偏好影響較大。而大盤指數於2015年6月見頂後,市場風險偏好開始轉向RISK OFF(避險)。因此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謹慎看待深市在2017年的表現。

儘管2016年上證指數下跌幅度達到12.31%,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其融資的熱情。2016年新增上市公司227家,新股融資金額1504億元,與2015年相比IPO數量小幅增加,但融資金額下降了5.17%。

根據普華永道預測資料,2017年IPO家數將達到320家至350家左右,融資規模2200億元至2500億元左右。如果發行節奏真如預期,則意味著發行速度明顯加快,那麼未來市場的承受能力也將面臨極大考驗。

(3)外匯市場

距2015年“8.11匯改”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匯改後人民幣/美元總體呈現貶值走勢,這與美元指數進入強勢週期有很大關係。但是與其他國家貨幣動輒百分之一二十的貶值幅度相比,人民幣仍屬於堅挺的非美貨幣。

中國12月外匯儲備環比下降410.8億美元,降幅為1.3%,連續第六個月縮水,但單月降幅有所收窄,外匯儲備規模為30105.17億美元,守住了3萬億美元的整數關口。

近階段外匯儲備的變動主要來自穩定匯率和外匯儲備估值變動。而2017年人民幣匯率變化,將取決於國際資本流向、川普新政、中國央行對匯率的態度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預計2017年人民幣短期仍存在小幅貶值預期,但從更大格局來看人民幣並沒有長期貶值的基礎。

(4)商品市場

回顧大宗商品市場,2015年末是商品價格築底階段,進入2016年商品價格開始步入上升通道。特別是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鋼鐵、煤炭等資源類價格上漲預期升溫,期貨市場引來了各路資本的青睞。例如螺紋鋼主力合約,近一個月的“日均”交易合約價值超過1000億元,其交易熱情甚是火爆。

近期PPI指數就很好的反映了商品價格的上漲。2016年9月份,PPI指數經歷54個月下跌後首次由負轉正,並於12月達到了5.5%的高值。預計2017年,隨著“供給側”改革深入,大宗商品價格與PPI指數仍將保持在高位執行。

三、2017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川普新政

(1)“黑天鵝”飛入白宮

如果要盤點2016年國際政經領域的“黑天鵝”事件,那麼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黑天鵝”。

此前,因為缺乏從政經驗和競選過程中的偏激言辭及形象,讓川普一度受到主流社會的“擠兌”和對手們的“嘲笑”。比如,他競選時宣稱要在美、墨邊境築一道隔離牆,並且由墨方掏錢,用來防堵非法移民流入;還宣稱要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等等。種種跡象都表明,川普是性格張揚、突破傳統、說話毫無顧忌的人。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政壇新人王”卻擊敗了希拉蕊這位“政壇老江湖”,這無疑讓選民和國際看客們倍感吃驚。

(2)新官上任“三把火”

(3)川普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美國經濟政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其一,川普主張大搞基建和減稅,若得以施行則會拉動美國經濟增長,其溢位效應利好世界經濟;其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由於美國是全球四分之一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如果美國樹起貿易壁壘或重談外貿協定,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消極影響。

世界銀行在2017年1月10日釋出預測報告並稱,2017年全球經濟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的實際增速將為2.7%,高於2016年的2.3%。

世行認為,川普政府可能採取的減稅和增加支出政策可以刺激美國經濟,且其溢位效應能夠帶動全球經濟實現增長。世行預測,原本認為美國2017/2018年經濟增速分別可以達到2.2%和2.1%,但如果算入川普減稅影響,美國2017/2018年經濟增速則有望擴大至2.5%和2.9%。

世行還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在2018年升至2.9%。在原油等資源價格上漲的帶動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迎來複蘇,有望拉動全球經濟增長。

但另一方面,川普消極的外貿政策,會對貿易伙伴的經濟產生極大不確定性。例如,川普宣稱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高關稅等,將破壞現有國際貿易的秩序和穩定。

四、川普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新政切中美國經濟要害

川普上臺的背後是有著深刻經濟原因的,目前美國國內經濟呈現嚴重空心化,服務業佔GDP比重超過70%,金融業成分過高。所以奧巴馬上臺最大的口號就是,讓製造業重新回到美國。

2008年金融危機前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是78.8%,現在大約是78%,8年時間這一比重基本沒有變化。也宣告奧巴馬讓製造業回到美國的計劃失敗了。

並且工業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投資下滑嚴重、勞動人口就業參與率持續下降等因素都制約著美國經濟的增長。

而本次川普不僅高喊要讓製造業迴歸美國,更是在政策方面開足了馬力。川普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三個措施是:減稅、貿易保護、基礎設施投資。

(2)川普的組合拳

2017年1月8日,前IMF副總裁朱民在浦山講壇上作為主講嘉賓,發表了題為《川普上臺的經濟基礎、政策和全球影響》的演講。其中提到了美國經濟的問題,以及川普大概率要實施的政策措施。

朱民預測,減稅、打貿易戰、增加基建投資是川普一定會做的,他說,“川普的政策組合是非常有意思的,他通過財政擴張、基礎設施擴張拉動製造業需求,通過減稅、供給側改革讓企業資金流入美國,增強美國企業競爭力,與此同時再通過貿易戰給新形成的空間和競爭力來支援美國的出口、放慢美國的進口。這三件事是一個配套的措施,他都會做。”

(3)川普招式背後的邏輯

首先我們來看看,川普計劃對基礎設施投資5500到10000億美元,同時輔以減稅措施。要耍好這套組合拳就必須增加財政赤字,為了給這套組合拳保駕護航,增發國債也就成了必選項。

但是國債供給突然增多,就會拉高國債的發行成本,這是美國政府不願看到的。所以接下去,川普還必須給這套組合拳添一道保險。這道保險就是“強勢美元”。

根據歷史經驗和規律,每當美元進入升值週期,就會吸引大量資本回流美國。這些迴流的資本,有利於增加美國國債的配置需求,進而確保需求端不掉鏈子。最終保證美國國債可以順利發行,以推動基建計劃的實施。

(4)中國經濟影響幾何

川普計劃大搞基建投資,會增加國際大宗原料的需求。隨著需求預期不斷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也應聲上漲。

根據歷史經驗,美元指數和原油價格,原本是一對蹺蹺板關係。但從《美元指數走勢圖》和《WTI原油走勢圖》兩幅圖對比能夠看到,美元指數和WTI原油價格在2016年呈現同步上漲。這是“強勢美元”和“需求預期”共同推動的結果。

我們認為,“強勢美元”和“需求預期”這對雙胞胎,將會對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和國內通脹的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由於“強勢美元”給人民幣匯率施加了一定貶值壓力,使資本外流預期增強。所以,將會壓縮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施展空間。另一方面,美國基建投資需求會進一步提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未來承受輸入型通脹的風險越來越高。

上表選錄了國內期貨交易所代表性較強的部分期貨品種。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2016年主要期貨品種均錄得了不錯漲幅,平均漲幅56.50%。其中焦炭、橡膠、鐵礦漲幅位列前三,同時也是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重點物件,我們預計隨著2017年供給側改革深化,這些品種仍具有一定想象空間。

綜上所述,於外,人民幣匯率承壓、國際大宗商品採購成本上升,進而引發輸入型通脹;於內,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煤炭、鋼鐵等基礎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在兩股力量共同作用下,未來一年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大概率仍將延續2016年的升勢。

五、新三板機會在哪裡

1、2016年新三板回顧

截至2016年末,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10,163家,總股本5851.55億股,較上年末分別增長98.15%和97.72%。本年度成交金額與上年基本持平,而平均市盈率則下滑嚴重。

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新三板體量在增大,但成交金額卻不見變化。做個形象的比喻,新三板好比一個水池,池子越造越大(掛牌公司越來越多),但往池子注水的人卻還是原班人馬(投資主體沒有增加)。

最終就會導致池子變大,而水位(市場活躍度與估值)卻下降的現象。

2、新三板的未來

2013年底新三板正式擴容開始,吸引了許多優秀中小企業前來掛牌。然而新三板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一面是企業掛牌高漲的積極性;另一面是投資主體和流動性問題遲遲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對矛盾也可以從上一段的四項指標略窺一二。

據媒體報導稱,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2017年1月14日召集部分機構座談,聽取市場人士對IPO、再融資、殼資源和新三板等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其中就包括,未來2-3年,新三板創新層可能會拿出5%的掛牌企業進行連續競價交易。

如果競價交易在未來推出,將對新三板將構成實質性利好。優秀掛牌企業的流動性將會得到解決,同時還能促進其餘掛牌公司向這5%的企業看齊,從而開啟良性迴圈。

3、通脹背景下的新三板投資機會

綜合考慮國內外的巨集觀經濟環境及投資時鐘理論,新三板線上研究中心經過研判認為,2017年資產組合的商品或資源類企業的配置比重將得到提升。

根據投資時鐘理論,現金、債券、股票、商品的投資會根據經濟處於不同階段產生輪動的機會。

就目前情況來看,國內CPI和PPI指數開始進入上升通道,制約了降息空間,所以債券和股票投資的優勢就顯現不出來了。而比較現金和商品,商品的優勢會更大一點。所以我們堅定看好未來一年的商品和資源類企業的投資機會。

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