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視訊網站的“XX挑戰”成為過街老鼠

naojiti發表於2019-03-07

還記得曾經曾經在WhatsApp上盛傳的都市傳說“MOMO”嗎?傳說在社交媒體上存在著一個神祕賬號,聯絡上了對方就會在WhatsApp中接到匿名電話,指導使用者進行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

最近“MOMO”又引起了軒然大波,原因是女星金卡戴珊在Instagram上發表呼籲,聲稱現在Youtube上正在流傳著一種類似於藍鯨遊戲的“MOMO挑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參與尋找MOMO,並作出不當行為,卡戴珊還@了Youtube,讓對方儘快處理相關視訊。

隨之大量以家長為主的網民們開始奔走相告向Youtube以及其他視訊平臺施加壓力,甚至出現了“如何察覺到孩子在玩MOMO挑戰”這一類的指南。

但很快就有媒體發現所謂的MOMO挑戰其實並不存在,只是Youtube博主創造的惡搞視訊。現實生活中,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MOMO挑戰像藍鯨一樣,是真實存在、組織化的惡意引導。就連MOMO駭人的形象,也不過是無關藝術家所創造的作品罷了。

在這一連串的烏龍背後,其實只展現了一件事——人們對於視訊網站的“挑戰風”,已經草木皆兵了。

挑戰視訊的血腥與騙局

所謂視訊網站的挑戰,我們都很熟悉,通常是主播們自我制定某一參與門檻較低的視訊主題,首先在主播小圈子裡進行挑戰視訊的製作釋出,然後很快普及到普通使用者身上。例如美妝圈子裡的“讓男朋友選化妝品挑戰”,美食圈裡的“矇眼吃嬰兒食品”挑戰,都是內容具有趣味性、能夠吸引普通使用者一起參與的挑戰。

除了吸引流量換取流量補貼以外,博主們還可以在這些趣味性視訊中暗搓搓地帶入產品軟廣告,掀起一波帶貨浪潮。

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視訊網站的挑戰也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

隨著Youtube主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般的挑戰已經很難吸引人們的眼球,開始出現了一些“吃魔鬼辣椒”、“往嘴裡塞入大量棉花糖”等更加獵奇的挑戰方式。真正讓大眾反感的,是視訊網站挑戰中存在的“血腥”與“騙局”。

所謂“血腥”,即是視訊網站的挑戰越來越危險,甚至造成了相關事故發生。

例如去年Netflix熱播了一部名為《BirdBox》的電影,其中情節是人們蒙著眼睛在末世求生。隨即在Youtube上掀起了“矇眼挑戰”熱潮,人們矇住眼睛進行各種活動,一開始還是跳舞、散步、逛街,到後來甚至變成了上下樓梯、開車等等。愛荷華州警方已經證明,至少有一樁交通事故與“矇眼挑戰”有關。

而騙局,則指的是視訊網站挑戰所含有的表演性質。

就拿最近的暗網盒子挑戰來說,主播們在暗網購買不知道內容的“福袋”,在直播和視訊中為使用者開箱。隨即這種暗網盒子挑戰迅速火遍全網,YouTube和Ins上出現了大量的“暗網代購”。然而很快就有主播主動公開,這些暗網開箱基本都是主播自己準備的物品,並不是購於暗網。

再往前追溯,還有“汰漬洗衣凝珠挑戰”,主播們把洗衣凝珠放進嘴巴里一口咬出汁水。後來被曝光出主播們使用的洗衣凝珠都是用果凍製作的,反倒是吸引了一些蠢萌的粉絲真的吃掉了洗衣凝珠。

逐漸失控的視訊傳播時代

在視訊網站挑戰逐漸跑偏的過程中,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是,創作與現實的界限究竟在哪?

一般來說,視訊網站主播們大多以“素人”的面貌呈現在粉絲面前,於是粉絲們也很容易對他們的一舉一動信以為真。可實際上即使是看似非常生活化的Vlog,很多創作者依然會設計劇本、人設甚至團隊協作。

但對於很多使用者來說,他們會認為這就是主播們真實的生活經歷,也因此認為可以進行模仿。那麼作為創作者,在傳播一些表演性質的內容時,是否有責任向使用者註明?

第二是,社交網路的病毒傳播是否已經陷入了不可控的地步?

病毒式的傳播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目標,當年所謂的“凡客體”引起網民全體P圖參與,至今仍然被寫成案例。可當視訊超越圖文,成為傳播主陣地的時候,所謂病毒傳播的參與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從單純的轉發、評論、P圖等等變成了用行動模仿,拍下照片和視訊。

從A4腰、鎖骨放硬幣,再到冰桶挑戰,病毒的影響是否已經模糊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

第三是,流量補貼、使用者打賞模式的風行是否促進了視訊挑戰的獵奇化。

在“矇眼挑戰”事件發生後,有記者採訪了參與挑戰的普通網民,對方表示自己平時發一條推特頂多有四五個贊,但釋出與挑戰相關的內容後流量立刻上升了好幾倍。在Youtube視訊中,同樣也是越驚險刺激的挑戰視訊,能獲得越多的瀏覽量。甚至還會有網民為主播留言說“別人都已經矇眼走在大街上了,你還在家裡?”

利益的驅動和鍵盤俠的慫恿,是否會讓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更加隱祕的中國短視訊挑戰

同樣的“挑戰模式”,也以類似的形態出現在中國網際網路平臺上,只不過來得更加無形隱祕。

尤其拿我們發展的最為火爆的短視訊平臺來說,短視訊內容的傳播本身就是一個設定議程的過程。不管是抖音式的同樣背景音樂對口型,還是快手式主播自發的跟風吃辣椒、爆頭小章魚,短視訊內容想要獲取流量,大多數都要選擇圍繞某一“挑戰”進行創作。畢竟在幾十秒創造出足夠吸引人的原創作品,對於大多數主播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於是我們能在中國的短視訊平臺發現同樣的負面案例:青年男子模仿抖音橋段以菜換肉遭鄰桌陌生人暴打;父親為拍抖音將女兒拋起導致女兒受傷;快手主播啃的火鍋底料其實是翻糖蛋糕……

以短視訊低參與門檻、高傳播效率的特點來看,如果出現了“矇眼挑戰”、“吃洗衣凝珠”等等挑戰風氣,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會比Youtube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

在今年1月份,Youtube已經更新了社群規則,聲稱將對危險、暴力、有害兒童心理健康的挑戰活動進行限流,也停止廣告計劃給予的流量補貼。同時號召使用者,發現這樣的內容要及時舉報。

雖然Youtube沒有說出具體的操作手段,但我們可以從Youtube慣用的模式推測出,由於挑戰類視訊在釋出時通常會打上tag#,Youtube很可能通過使用者的舉報對某一類tag進行集中的限流和禁封。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找到哪些技術手段去對挑戰類視訊內容進行更多的引導和限制呢?

例如我們可以將知識圖譜能力引入視訊內容的智慧理解,分辨出視訊所涉及到的主題是否有負面意味。

同時我們也可以對視訊的評論資料進行更多的分析和學習,進而通過視訊評論的情感傾向來分析視訊內容是否過於獵奇,參與評論者是否有慫恿、煽動的嫌疑。

當然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短視訊平臺開始引入多模態識別技術,通過對聲音和影像的綜合理解來分析視訊內容,可以直接對不當、危險的內容進行攔截。

但不論何種方式,起到的大多是一種輔助作用。這種主題化的視訊內容,尤其是短視訊,傳播速度往往如同星火燎原,從一個平臺到無數個平臺,從一種媒介形式到無數種媒介形式。

讓人們更加冷靜清醒的認識視訊內容的傳播,不應該是某一個平臺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重新認識接受傳播模式變遷的過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3783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