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中國超過85%的APP使用者資料遭受洩露!

劉美利發表於2018-08-31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85.2%的APP使用者曾遭遇資料洩露。常見現象為:推銷電話、資訊騷擾、垃圾郵件、非法連結、賬號密碼被盜等。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2018年上半年,電子商務和社交平臺非法收集資料成為了投訴新熱點。自7月至8月,協會對4400多名受訪者進行了調研,並於8月29日公佈了《APP個人資訊洩露調研報告》調研結果。

這份報告的出爐之際,也正值資料洩露醜聞的頻繁爆出之時。本週的一個特大資料洩露案件——“華住集團超5億資料被拖庫”,1比特幣出售1.3億名酒店客戶的個人資料和預定資訊,可以說是近五年來最大的個人資訊洩露案了,目前案件也正在調查之中。

上週,有媒體揭露,中國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第三方開發商竊取國內大型科技公司資料值達30億份。

《APP個人資訊洩露調研報告》資料顯示,對於追蹤資料洩露的主要原因,有62.2%的受訪者認為是應用程式運營商的責任;60.6%認為是非法第三方經銷商的責任;57.4%認為是網路服務系統的漏洞問題,另外還有不到35%的受訪者認為是木馬病毒、釣魚網站等盜竊手段的問題。

該報告揭示了中國APP八成使用者的長期痛點問題。近70%的受訪者表示,很多的移動程式要求訪問私人資訊,但其實功能並不需要。其中包括訪問位置(86.8%)、聯絡人列表(62.3%)、通話記錄(47.5%)、SMS(39.3%)以及攝像頭和麥克風許可權(24.6%)。

並且,調研顯示,在安裝應用程式之前,瀏覽使用者協議和隱私政策的使用者比率非常低,只有18.1%的受訪者表示有閱讀的習慣。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在調研中,消費者個人資訊兩大關鍵擔憂,其一,擔心洩露資料被用於欺詐和盜竊,所佔比例70.5%。其二,擔心洩露資料被轉售給第三方,所佔比例52.4%。但真正關心個人名譽是否受損的受訪者只佔6.6%。個人資訊洩露後,受訪者會採取多種措施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如向消費者協會和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等,也有受訪者會選擇與服務商協商和解,向有關行業組織進行反饋。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最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選擇“自認倒黴”,一方面是基於無力應對,另一方面是因為應對無效後被迫接受。

 

 圖片來源:中國消費者協會

基於此項報告,中國消費者協會做出如下結論:

1. 個人資訊洩露情況嚴重,資訊洩露途徑和表現形式多樣

2. 手機App過度採集個人資訊呈現普遍趨勢

3. 消費者閱讀手機App應用許可權和使用者協議或隱私政策的頻次和深度有待提高

4. 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後的應對措施不足

5. 消費者個人資訊保安意識較強但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

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資料洩露問題爆發之際,消費者利益嚴重受損,所以採取有效措施、制定相關措施保護消費者個人資訊和隱私刻不容緩。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規範性檔案和推薦性標準對App收集個人資訊行為進行規範和引導,但消費者普遍關心的懲戒手段、賠償問題等涉及深度不夠。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進一步明確網路資訊服務中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對App服務提供商的義務與責任約束,做好個人資訊和資料應用中相關風險和問題的應對與研判,讓網路時代的資料產業在法治範圍內發展。此外,要強化企業動態監管,為行業有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手機App的監管和個人資訊的保護,需要工信、市場監管、公安、文化、網安等有關部門協同共治、動態監管。最後還要督促企業自覺自律,加強大眾網路安全意識培訓,培養良好資訊信用意識和使用習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2119/viewspace-221334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