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i談翻譯(十五)怎樣翻譯更地道:尾大不掉的處理

小琳發表於2012-01-09

本文由Yurii原創,轉載自:亂象,印跡(今天看了鬆峰老師寫的《翻譯的誤區》一文,獲益匪淺。想起以前曾讀過一些餘晟老師在部落格上談翻譯的文章,也頗有獨到之處。現轉載於此,以饗各位。)

常做翻譯的人都知道,英文講究結構嚴密、成分齊整,我們遇到再長的英文句子(哪怕是多個從句,或者有長長的插入語),只要能正確解析結構,都不難理解;中文則更追求“寫意”,不太受形式規則的拘束,好的中文能營造出“行雲流水”的感覺。單獨看這兩種語言的特點,各有理由,但是做起翻譯來,就難免出現衝突,“尾大不掉”就是突出現象之一。

這裡的“尾大不掉”,借用了余光中的說法,問題並不在並不是“尾大”,而在於“身軀臃腫”——“頭”和“尾”是必須要同時出現的,但之間的內容太多,等看到“尾”,往往感覺突兀,但沒有“尾”,結構又不完整。比如以下三個例子:

就是為什麼他歷經磨難也絕不放棄,一定要回來的原因

桌子邊坐著一位漂亮的、大方的、溫和的、優雅的女士

就像花兒到了季節會開放、小雞到了時節要破殼一樣,小孩子到了年紀,自然就學會走路了。

the reason why……、多形容詞並列、as開頭,也都是英語中自然的現象,並無不妥(as的另一個用法請參見《怎樣翻譯更地道:as somebody said的翻譯》);但這些英文中本來可以緊密聯絡不必拆分的詞語,翻譯成中文,必須改成“為什麼……的原因”、“就像……一樣……”,而本來很常見的多形容詞並列,也要插入到“坐著一位……女士”中間。於是乎,“尾大不掉”就露頭了。這樣的譯文,並不妨礙理解,但讀起來多少有些梗滯,在閱讀長長的中間部分時,總得“惦記”最後的那個尾巴。

按照我的經驗,要想讓譯文讀起來更加舒服,小修小補是不夠的,必須對“尾大不掉”動手,徹底打破“頭……尾”的形式結構。比如,以上三句話可以分別改為:

因此(所以/故而),他歷經磨難也決不放棄,一定要回來。 (可以這樣譯,是因為這句話一般出現在真正的原因之後)。

桌子邊坐著的一位女士,漂亮大方,溫婉可人。 (關鍵做法是把形容詞“自然”地挪到後面去,但是,這樣處理也要求譯者能靈活熟練鍛造四字短語:有時需要將兩、三個詞合併到單個四字短語,比如“溫婉可人”,也有時需要將單個詞擴充套件為四字短語,比如“性情溫和”)

花兒到了季節會開放,小雞到了時節要破殼,小孩子到了年紀,自然也能學會走路。 (這類句子最好處理,直接去掉“就像……一樣”,最後的主句酌情新增助詞即可)

P.S. 我的另一點經驗是,如果想譯出好的文字,最好還是抽點時間讀讀古文,比如上面第二、三個例句,如果你熟悉介紹人物的通用句式,以及詩經中的比興手法,多半不會譯得生硬。

(本文內容使用創作共用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