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i談翻譯(十二)怎樣翻譯更地道:譯者一定要多走一步

小琳發表於2012-01-09

本文由Yurii原創,轉載自:亂象,印跡(今天看了鬆峰老師寫的《翻譯的誤區》一文,獲益匪淺。想起以前曾讀過一些餘晟老師在部落格上談翻譯的文章,也頗有獨到之處。現轉載於此,以饗各位。)

很多人都對外國的教材頗有微詞:一個簡單的東西,翻來覆去地講,生怕不明白,很麻煩。沒錯,這樣確實很羅嗦,但羅嗦並非沒有意義,這是因為作者為廣大讀者(而不是某一個讀者)考慮,多走了好幾步,這樣才能照顧到大部分讀者,真正傳授知識。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翻譯,譯者相比讀者,也一定要多走一步,這個道理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典故的翻譯。

所謂典故,就是文章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者有來歷的詞語。譯者對典故的處理,需要照顧兩方面:一方面要能夠識別、準確理解原文中的典故,這需要語感、知識積累和運用搜尋引擎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能把典故的意蘊傳遞給讀者,畢竟,原文與譯文是不同的語言,存在於不同的文化之中,不能奢求讀者理解原作文化中的典故。

舉個例子吧,有這樣一句譯文:我們需要的是切合實際的認知,絕不是某人從山頂上帶下幾塊石碑上刻著的真理。

大略地看,能看明白它的意思,順帶也能猜出,後面半句話,說的是不能生搬硬套、死記硬背。但讀者多半會有疑惑:這裡為什麼不直接說“生搬硬套”,而要說“某人從山頂上帶下幾塊石碑上刻著的真理”呢?

如果讀過《聖經》,就會知道原作指的是十誡的故事:摩西帶領以色列民眾出埃及,在西奈山上,耶和華用四十天工夫,對摩西吩咐了十誡,並把十誡刻在石板(《聖經》中譯作“法板”)上。

如果譯者僅僅守住原文,讀者多半會莫名其妙,即便看明白,思維也有梗滯。如果譯者多走一步,把“石碑上刻著的真理”改為“石板(這裡翻譯成“法板”就失卻了原有的調侃味道)上記錄的十條神的誡律”,梗滯就會少很多;如果願意再多走一步,可以新增譯註,簡明扼要地介紹十誡的故事。這樣的譯文,讀起來才舒服,理解起來才順暢。

再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句譯文:專案一定要有專案經理和一套管理機構,好像奧地利軍隊一樣。

我看的時候非常迷惑:專案一定要有專案經理和一套管理機構,當然很好理解,但為什麼要“像奧地利軍隊”一樣?僅僅說“像軍隊一樣”不行嗎?估計這裡是一個典故,但譯者沒有處理好,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裡有個典故。上網搜尋Austrian Army,才知道一般指的是拿破崙時代的奧地利軍隊,相比其它國家的軍隊,奧地利軍隊組織嚴密、戰鬥力極強。這樣一來原文就不難理解了,“好像奧地利軍隊一樣”是作者所做的形象比喻,用來加強效果。可惜,譯者沒有多走這一步,大多數讀者都會覺得迷惑。

最後說說章前引文的問題。外國許多作者都喜歡在每一章最開頭來一句引文,這是翻譯中的難點。因為引文往往與該章內容沒有“直接”的聯絡,但又有所聯絡——如果引文有通行的譯本(例如《聖經》),則可以直接採用;否則,譯者只能多走幾步,首先通讀整章,再回頭仔細揣摩引文,悉心遣詞造句,盡力在譯文中還原聯絡。

還是舉例說明:我翻譯的《技術領導之路》的結語,作者溫伯格希望勸說想要成為技術領導的讀者擺脫迷戀,真正想明白關於自己的事情,章前的引文是這樣的:

I have now reigned about fifty years in victory and peace, beloved by my subjects, dreaded by my enemies, and respected by my allies. Riches and honors, power and pleasure, have waited on my call, nor does any earthly blessing appear to be wanting for my felicity. In this situation, I have diligently numbered the days of pure and genuine happiness which have fallen to my lot: they amount to fourteen. O man, place not thy confidence in this present world!

—Abd-el-Raham (912-961 A.D.)

這段文字,如果是普通正文,把意思翻譯出來即可,但作為引文,講究就要多一些:第一,要讓讀者知道,這是國王所說的話;第二,作為引文,不能太過平淡;第三,最後的place not thy confidence,其實就是正文說的“迷戀現狀”。把握這三點,仔細推敲之後,我是這樣翻譯的(感謝Milo Yip的提醒):

本王治下,五十年來盡是勝利與和平。臣民擁戴、敵人畏懼、盟友敬重。財富與榮耀、權力和歡愉,只待我召喚;我的幸福,無需任何現世的祝願。此刻,我把自己純粹而真切的幸福時光細細數來,不過十四天而已。噢,人哪,萬不可貪戀眼前的世界!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 (912—961 A.D.)

譯註: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891—961年)是西班牙科爾多瓦的第八位埃米爾(912—929年)和第一位哈里發(929年起)。後倭馬亞王朝(即白衣大食)最偉大的統治者。他的稱號是安•納賽爾,意為“常勝者”。

(本文內容使用創作共用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