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作者Robin Williams:我永遠是一位教師(圖靈訪談)

盼盼姐發表於2013-05-22

圖靈訪談之四十六:專訪《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作者Robin Williams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作者Robin Williams:我永遠是一位教師(圖靈訪談)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在全世界範圍內銷售70萬冊,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日本Amazon年度「藝術設計類」排名第一……這本書的作者Robin Williams在豆瓣上的評價中被描述成苦大仇深、J. K. 羅琳似的艱苦奮鬥代表。我找到了這位作者為自己寫的小傳(中文版小傳)。故事還是那個故事,但是感受全然不同。她窮,但不苦,她選擇了誠實地為自己而活,生活也慷慨地給予她豐厚的回報。

圖靈社群:你從當老師的經歷中獲得了什麼?

謙遜。感恩。欣賞。奇蹟。為別人的成就驕傲。快樂。滿足。明晰。

我注意到,有些人天生就是教師。這就是我們中有些人命中註定的。我本不想成為老師——我想成為非洲珍稀動物的獸醫,或者海底攝影師,再或者是聯合國的翻譯官。但是生命中出現的一些事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向,我們必須順著眼前的路走,翻越過了沿途的障礙,最後出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片天地。我總會思索我所做過的決定,想象如果我選擇的不同,我的人生又會是怎樣的。但是知道我要相信來時的路。現在,我的眼前又出現了一條路,我很好奇走過去之後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

我知道,無論腳下的路通向何方,我永遠是一位教師。這就是我。在我的閱讀小組中,在我的研究中,在我的作品專案裡,我總是能找到和他人分享知識的辦法。這是讓我感到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這也是我報答世界的方式。

圖靈社群:你的書很好懂,你是怎麼做到的?你是一邊想象著自己在課堂裡教學,一邊寫下來的嗎?

事實上,這本書是我寫給自己的,所以就可以理解!很多書,我之所以寫它們,就是因為我自己想學。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我就想,如果這樣寫的話我自己就明白了,別人也會比較容易懂。

我從我學生那裡也學到很多關於人們是如何理解資訊的方式。舉例說,當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最早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麥金塔的時候,是有一套標準的方法的。比如要用在“編輯”選單裡的“複製”命令:選擇“複製”,它在“編輯”選單中。我的學生只會讀前兩個單詞:選擇“複製”。然後就會舉手說:“Robin,我找不到‘複製’。”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把這段資訊寫成它們自然的順序:從“編輯”選單裡選擇“複製”。

我也學到不要在一個任務里加入多餘的符號。比如,描述鍵盤快捷鍵的標準方法(現在仍然是):Command + C。我的學生們就會按著Cmd,“+”和C鍵!所以我就會把這種快捷鍵描述成Cmd C。另外還有“點選並拖拽”這個短語。我的學生會點選,然後拖拽。但是這裡的“點選”的意思並不是點選,而是在拖拽的同時“按住滑鼠不要鬆開”。所以我只有在點選的時候才會說“點選”,要按住的時候我就會說“按住”。

很多人告訴我這樣做是不對的,蘋果對於這些事都有標準的描述方法。我懷疑如果蘋果可以的話,他們會把我關進監獄的,但是我仍然堅持用我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我今天仍然如此。

當我不在教室授課的時候,我會盡量多找一些人來按照我書裡描述的方式操作一下,這是把書送印製之前的必要步驟。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必須要對我寫的東西負責任——因為使用者們總是認為,如果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他們做錯了。他們認為書中的內容應該都是正確的!如果一直行不通的話,就太傷他們感情了,所以我會盡我所能來避免指導不清晰的情況發生。

在我的新作品中(以下會有介紹),我仍然用這樣的方法在各種場合教學,以避免任何誤解的發生。

圖靈社群:在你的書中有一章叫做“字型(以及人生)”,為什麼你要把字型和人生聯絡起來?

字型應該是所有設計的基礎。如果哪個專案裡面沒有字,那它就絕不是平面設計,而是另外一種藝術形式了。當我第一次寫那一章的時候(1993年?),我被這個概念鎮住了:對比 vs. 和諧 vs. 衝突,這不就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嗎。我們可以選擇製造衝突,這讓我們苦不堪言;我們也可以選擇創造和諧,這很美好但是有些無聊;我們還可以製造一些健康的對比,一場有意義的爭論、一次冒險、一個令人振奮的點子,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成長,並給我們一些挑戰。字型不也是這樣嗎?

雖然在“寫給大家看”系列裡面只有這一個部分我很明顯地把它和人生聯絡起來,其實我在每本書裡都滲透了一些我的人生哲學。(你的態度就是你的人生,別讓西瓜籽成為你不吃西瓜的理由,等等)

圖靈社群:你是怎麼把設計概念抽象成簡單易掌握的四條(親密性、對齊 、重複、對比)的?(這點你做的太棒了,因為中文和英文大不相同,而這些準則竟然也都適用!)你曾經受過東方設計理念的影響嗎?

在學習設計多年之後,我在很多設計指導中都會發現這些規則,我在每個設計作品中也會發現這些規則。當然在每幅作品中總是會有其他元素,但是這四個基本原則總是不可或缺的。然後我就開始在教學中融入這些規則,當時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震驚了。首先,它們非常好理解,其次,一旦應用之後效果不同凡響。學生們一旦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工具,他們就可以去完成更復雜的工作了。又一次,我的學生們教會了該我如何傳授經驗。

當我上大學的時候我有一位很有影響力的導師,他傳授給我們很多關於“東方設計理念”的知識。但是我在書中歸納的四條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他們在中文字型上同樣適用。這些概念不是我“發明”出來的!我只是在花大量時間分析研究了很多設計作品之後,把其中最重要的四條準則提取了出來。對於我們的視覺而言,語言似乎也不是什麼障礙了。

如果“寫給大家看”系列可以在中文上行的通,我猜這本書的設計師也是功不可沒啊!贊一下!

圖靈社群:關於設計類的書籍你有什麼推薦嗎?閱讀這些書可有什麼順序?對於你的讀者,如果他們想要進階學習你有什麼建議?

我認為最有用的資源莫過於John McWade的Before & After。訂閱他的部落格,上他的網站,讀他的書,註冊一個“The Grid”然後和大家分享你的作品並且從別人身上學習。關於設計,能夠激發靈感的好書真的是數不勝數,但是要實際,有血有肉的設計建議,一定要關注John McWade,以及他的作品。

另外我還很喜歡Communication Arts的年冊。從這裡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棒的設計,汲取靈感,發現潮流。他們的年冊分為設計、字型、攝影、插畫、廣告、互動,你可以選擇你關注的領域。在這裡面找到你喜歡的作品,然後用你的話來描述這個作品為什麼精彩。只要你把它們說出來,這些新點子就會更容易地變成你的一部分,並且出現在你自己的作品中。

圖靈社群:移動裝置越來越多,響應式設計很被業界看好,你把這方面的內容加入到教學中了嗎?

天吶,這個領域真的很重要也很專業。我打算大量閱讀這方面的內容!基本概念是可以應用到基本設計中的,設計師可以以這些為起點再進入到響應式設計的實踐領域。

圖靈社群:網際網路產生了資訊過載的時代,人們需要更加易於理解的資訊。資訊圖最近變得越來越搶眼,人們對它青睞有加,因為這是一種呈現資料的好方法。你在這個領域有什麼建議嗎?

資訊圖學其實已經存在了數百年了,但是正如你所說,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如今又上升到了新的位置,不僅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有限,也是由於資料變得越來越充裕。我很喜歡資訊圖這個挑戰,有時候我也很希望自己可以在這方面變得更在行。這其實已經超過了設計這件事本身,它還包含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資訊組織方式。一個人需要有優化資料的絕佳感覺,以及知道使用工具的方法(學會使用軟體上所有亂七八糟的的細節!),才能使資料影像化。我猜那些天生善於組織資訊的人會被資訊設計這個概念所吸引。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擅長的領域,但是一旦一個人對於資訊圖很感興趣,那他/她可以做的有趣的事就太多了。

響應式設計是資訊設計的一個分支,現在它已經變得很壯大了。

Steve Krug的書,雖然不是專講資訊圖學的,但是可以在如何簡潔地呈現資訊方面提供一個絕佳的簡介。(我甚至覺得他的書比Edward Tufte和Richard Saul Wurman的都要好。)

  • 《點石成金》,作者Steve Krug
  • 《妙手回春:網站可用性測試及優化指南》(Rocket Surgery Made Easy: The Do-It-Yourself Guide to Finding and Fixing Usability Problems),作者Steve Krug

(我不知道rocket surgery這個詞在在中文裡是什麼意思。它其實是rocket science(火箭科學)和brain surgery(腦部手術)的合成詞。我們經常非此即彼地使用,要麼說:‘就又不是火箭科學’,要麼說:‘這又不是腦部手術’,我們的意思是這件事其實不是特別難。Steve把這兩個詞巧妙地變成一個新詞。)

圖靈社群:你給“大家”(非設計師)寫了這麼多好書,有沒有考慮過給設計師寫書呢?

事實上,我和John創造了Design Workshop(《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例項與創意》)系列。雖然網頁設計的那本有些過時了,但是《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例項與創意》還是很有用的,Handmade Design Workshop 這本書也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這本書是我和一位好友共同寫作的,它講的是手工技巧,比如如何用顏料、雕刻工具、粘土、剪刀,如何發現有用的東西然後把它們粘在一起,以及最後如何把這些東西加入到數字設計作品中。我的合著者Carmen Sheldon教授了一門關於手工元素的課程;雖然學生們一開始因為離開了電腦所以怨聲載道,但是在他們在課程的最後會驚異於這些手工技巧所帶給他們的,這些能力為他們的設計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另一個我不願意為資深設計師寫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可以選擇的書實在是太多了!而最需要循循善誘的恰恰是那些剛剛入門的菜鳥設計師。一旦他們掌握了基本元素之後,他們就會感覺更加融入從而發現更多進階類的設計書。

我們去年做了《寫給大家看的InDesign書》、《寫給大家看的Photoshop書》,以及《寫給大家看的Illustrator書》。雖然這些是放在“寫給大家看”系列中,但是裡面的內容和技巧是設計師也會覺得很有用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世界中,設計師只有創造力是不夠的,他/她必須還要會軟體。如果有人不會調節InDesign裡的字型間距(字母間距、詞間距、行間距、段間距,等等),那就做不出專業級的設計來。

圖靈社群:你現在的“大專案”究竟是什麼?你還在為“莎翁作者身份”的博士忙碌嗎?

因為我們在網上找資訊變得很容易,所以計算機書籍賣得沒有以前好了,而且電腦的初級使用者越來越少了,他們其實都是我OS系統使用書的讀者。現在我們正在忙著把我的“寫給大家看”系列書做成視訊放在網上。總體上說,因為世界在變化,所以我也有必要進入其他領域了!

我現在的工作重點其實是莎士比亞的書。這是紙質書仍然至關重要的領域(沒錯!)。我在做一個戲劇的“讀者版”叢書,特別為了在研究組中大聲朗讀而設計。我很滿意這個作品,因為我可以利用自己資訊設計的知識來使大家更容易大聲朗讀莎士比亞的作品。第一本已經完成了《錯誤的喜劇:讀者版》,我希望能把36部戲劇都做出來。

在過去的25年,我一直在寫作電腦和設計類的書,我現在已經準備好擴充我的思想,進入其他領域看看。我的論文並不是關於作者身份的(我的碩士論文確實關於此),而是關於在閱讀組中朗讀莎士比亞。我組建的莎士比亞閱讀小組已經成立了十年了。小組每個月都會在我的家裡舉行一次閱讀會,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朗讀一部戲劇,同時我也開設了一個公眾組,有35人,我們每週日都會逐行閱讀,確保我們讀懂每一行並討論各種可能性。這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創立的The Shakespeare Papers結合了我對設計的熱情以及對於莎士比亞作品的熱愛。這些都是20頁全綵的小冊子,每一個的設計都不相同,每一個說的都是莎士比亞的一個不同方面。在完成我的論文之前,我可能會暫時歇歇,不會再做這些小冊子了,但是在這之後我還要長期繼續做下去。我喜歡在限制和小尺寸的壓力下做設計,並在這樣的空間裡嘗試不同的資訊展示方式。

上面也說了,我在“讀者版”系列莎翁戲劇中也結合了資訊設計。所以我現在確實在向一個新的方向努力,走在一條沒有走過的路上,但是同時結合了設計和教學!這是怎麼回事?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