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體驗專家Raluca Budiu:僅僅依靠直覺幾乎是不可能的(圖靈訪談)
Raluca Budiu博士是尼爾森-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的使用者體驗專家。她畢業於卡內基梅隆大學,並擁有電腦科學的博士學位。她在尼爾森-諾曼集團從事可用性研究,為各個行業的客戶提供諮詢,並提供移動可用性、觸控裝置可用性、設計師認知心理學和人機互動原則等方面的輔導培訓。
在任職NNG之前,她曾在微軟、施樂旗下的PARC,以及卡內基大學擔任研究員。她還是“全球移動獎”GSMA 的首席評委,負責“最具創意移動應用”類別。她在尼爾森-諾曼集團撰寫了許多可用性研究報告,並發表了不少人機互動主題的文章。她和尼爾森-諾曼集團的聯合創始人Jakob Nielsen共同撰寫了《貼心設計》一書。
圖靈社群:有些設計師熱衷於製作美麗的互動設計,有些恰恰相反。你認為什麼最重要,可用性還是美觀?
Budiu:好問題。很明顯我作為一個可用性專家,立場是有些偏頗的,我確實認為可用性更加重要。一個僅僅美麗的介面是毫無用處的,除非它是可用的。但是Don Norman(Nielsen Norman設計集團創始人)也說過,有吸引力的東西更好用。有一個著名的關於ATM機設計的研究表明人們對於可用性的認知嚴重取決於設計上是否具有吸引力。蘋果的成功有一部分要歸咎於美學以及人們對他們產品的認知。所以美觀和可用性都很重要。關鍵在於不能為了一樣而犧牲了另一樣。
圖靈社群:當一個互動設計師完成自己的設計時,他如何知道自己的介面是否具有吸引力而且可用?設計師自己的審美習慣靠得住嗎?
Budiu:習慣和審美觀對於介面的可用性來說是非常靠不住的東西。設計師應該讓真實的使用者來幫助自己測試設計;這是確定介面是否可用的最佳方法。一旦你完成了很多測試,你就會開始明白哪些模式可用而哪些不可用,如此你就可以依靠的自己的領域知識了。僅僅依靠直覺幾乎是不可能的。
圖靈社群:扁平化設計現在正如日中天,但是它仍然是個有爭議的設計風格。有人說蘋果將會在未來採取一種扁平化設計和擬物化設計的折中風格。你是怎麼看待這些設計趨勢的?
Budiu:扁平化設計和擬物化設計都很時髦,但他們都和真正的使用者需求沒有直接關係。你不用到其中任何一個,也可以做出一個可用的介面;這樣的設計只是難度更大而已。要使用扁平化設計你必須放棄顯而易見的“點選感(tappability)”(3D)然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隱晦的提示(顏色,位置,邊界),這樣人們才知道該點選哪裡。擬物化設計也有自己的侷限性,因為數碼設計跟真實世界有很大不同,有些隱喻在數碼領域終是行不通的。我有一篇更加詳細的論述扁平化設計的文章:《iOS 7使用者體驗評價》,這篇文章中我還講述了設計風格變遷的內在動機。
圖靈社群:現在全世界很多廠商都瞄準了智慧電視。在中國,大部分智慧電視的互動風格是metro風格。你認為這種風格適用於大螢幕嗎?對於大螢幕的設計你有什麼建議嗎?
Budiu:在美國,電視的介面還是很原始的(通過遙控器來實現互動是非常麻煩的)。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在其他方面已經看到了一些進步,比如利用移動應用作為遙控器——行動電話應用是逃離傳統遙控器獨裁統治的好辦法)。但是我沒找到很好的理由來相信扁平化設計是更符合電視介面的風格。
圖靈社群:可穿戴移動裝置比如Google Glass以及iWatch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這些裝置進行互動設計的要點是什麼?
Budiu:這些裝置在很多方面很好地補充了智慧手機。它們代表了小螢幕的迴歸,這點是很有趣的,同時它們也是電話的補充。我認為對於這些裝置的互動來說,動作是很重要的一點。另外設計師們要考慮如何在這麼小的螢幕上強調重點,同時還要儘量減少與伴侶裝置(比如電話)的互動。這裡有一篇關於我評論三星智慧手錶的文章:《智慧手錶是未來:但是三星Galaxy Gear只是在路上》。
圖靈社群:在你的書裡,你預測web應用終有一天會取代原生應用。但是現實是響應式設計也有它的侷限。你認為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
Budiu:我們有可能會生活在一個既有網站也有app的世界。app可以離線使用,也能適應於特殊任務,還可以讓使用者重複使用。它們可以更好地利用裝置自身能力(比如相機以及複雜手勢)。web可能會慢慢地擁有這些app的功能,但是現在還差得很遠。由於像Google Glass和智慧手錶這樣的小裝置的出現,網站要想在這些裝置上正常執行還需要戰勝很多新的挑戰。
圖靈社群:公司有必要僱傭可用性工程師嗎?什麼樣的公司需要呢?
Budiu:多數公司都不可能不做任何可用性方面的工作。我所在的公司發表的一項分析表明對於可用性的重新設計一般會提高關鍵業績指標(KPI)83%。這是個很大的數字。現在你既可以通過僱用內部可用性團隊,或者依靠可用性諮詢師來做週期性的評估以及重新設計你的網站。
圖靈社群:作為一個獨立開發者,一個人如何可以既設計又開發?你對這樣的“全棧”開發者有什麼建議嗎?
Budiu:要想每樣都做好非常難。我的建議是至少購買幾個小時的互動設計諮詢,這樣你就可以確定你的方向是否正確了。
圖靈社群:你會為對移動設計感興趣的人推薦什麼書呢?
Budiu:很明顯,我們關於移動和平板可用性(以及iPad可用性)的書以及報告都是可以推薦的,這些都是由我們公司Nielsen Norman集團釋出的:-)。現在市面上的書很多,但是多數都是關於移動設計,而不是移動可用性的。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
- 【原理揭秘】Vite 是怎麼相容老舊瀏覽器的?你以為僅僅依靠 Babel?Vite瀏覽器Babel
- 面向領域專家的語言,而不僅僅是程式設計師的語言程式設計師
- AI是一個真正的系統而不僅僅是軟體AI
- Redis不僅僅是快取,還是……Redis快取
- NoSQL——not onlySQL不僅僅是SQLSQL
- 攻防世界-不僅僅是RSA
- SOLIDWORKS軟體不僅僅是三維機械設計軟體Solid
- 【虹科分享】Redis 不僅僅是記憶體資料庫Redis記憶體資料庫
- DBA不僅僅是管理資料庫--也要管理中介軟體資料庫
- 阿里雲 Dubbo 技術專家張乎興入選 Apache 成員,中國僅 13 位阿里Apache
- Netflix的手遊終於上了,但也僅僅是上了
- 資料分析工具的雷達圖:監測的不僅僅是天氣,還有能力!
- 專業解讀KoaHub軟體市場——不僅僅微商城原始碼!原始碼
- 電子競技,不僅僅是遊戲遊戲
- 雲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IT基礎設施
- 為什麼 async/await 不僅僅是句法糖AI
- 資料大屏,僅僅是資料展示嗎?
- CDP營銷方案 不僅僅是資料整合!
- SmartCode—不僅僅是功能強大的程式碼生成器
- 重要 | Spark和MapReduce的對比,不僅僅是計算模型?Spark模型
- 事務分析(Translytic)僅僅是換了個名字的OLTP嗎?
- 京東雲開發者|軟體架構視覺化及C4模型:架構設計不僅僅是UML架構視覺化模型
- 資料隱私不僅僅是指機密性
- Apache Flink,流計算?不僅僅是流計算!Apache
- 風變科技,讓學習不再僅僅是“輸入”
- OneClock - 不僅僅是桌面極簡翻頁時鐘
- 神覺者使用者體驗設計負責人Kian專訪——好的設計不需要用幾十頁PPT
- windows設定僅訪問特定ipWindows
- DBA不僅僅是管理資料庫--也要管理好需求資料庫
- 僅用CSS幾步實現賽博朋克2077風格視覺效果CSS視覺
- 賽博朋克中的設計核心(一):不僅僅是日本文化
- Mac Snipaste 不僅僅是截圖工具,不在選單欄顯示,怎麼樣修改快捷鍵MacAST
- 深入理解BERT Transformer ,不僅僅是注意力機制ORM
- IBM Watson啟示錄:AI不應該僅僅是炫技IBMAI
- 不僅僅是前端er——折騰伺服器武裝自己前端伺服器
- 從“烏雞”到5G,不僅僅是諧音梗
- 商業智慧BI不僅僅是報表工具,它的真正價值是:決策支援
- 如何建立良好的軟體?軟體不僅僅是編寫程式碼而更是開發知識! - csc.gov.sgGo
- 深入認識 vue-cli:能做的不僅僅是初始化 vue 工程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