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拖後腿!從3個方面聊聊2016年的UI設計新趨勢

yangxi_001發表於2016-01-29

編者按:今天@程志達 (AcFun設計總監)從移動應用、網頁設計、設計工具3個方面聊聊2016年可能流行的新趨勢,有理有據,亮點不少,建議同學們在研究技法時也多看看這類文章,有助於及時調整學習重點,畢竟設計師可不能落伍。

移動應用

1. 各平臺 (Android/iOS/HTML5/Web) 的標準設計語言接近一致

部分原生控制元件上只存在風格上的差異,對使用者無顯著影響。

Material Design 不會大興其道,更不可能逆襲(用 Material Design 設計的 App 在 iOS 上使用),iOS 的實用主義設計會顯著影響 Material Design。

桌面常見的互動形式也將更多影響移動端,要支援 iPad Pro 這樣的生產級裝置,iOS/Android 會為了相容桌面場景作出優化。

來源:Google+ 在 Android 版也出現了底部導航的互動

2. 設計規範、平臺特性將越來越受重視

大廠商更加務實,更遵守平臺的設計規範,只在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重新發明輪子,因為實現、適配、使用者學習成本等方面的考慮,自創的互動效果未必理想。

(iOS 上的 App,在理想情況下應該適配 iPhone 5/6/6+ 的解析度,iPad/iPad Pro的 25%, 50%, 75%, 100% 寬的解析度)

支援平臺特性(3D Touch, Live Photos, Chromecast, 分屏)能夠在 Early Adopter 中樹立口碑,得到免費的傳播點,同時也會把中間立場的使用者從競品手中拉攏過來。

但 3D Touch 仍然是噱頭。

3. 動效使用更加普遍,但更多在微互動中

過於華麗的動畫,經常出現容易引起厭惡,而且會導致使用者等待的時間延長。

合乎邏輯的動畫、微互動形式將在2016年沉澱下來並作為新的平臺規範。(如之前的下拉重新整理、Float Label 等很難察覺的動效會更流行)

floating-input-labels

4.「可用性高」的設計會戰勝「簡潔」的設計

智慧手機的使用者已經擴充套件到非常邊緣的人群,而且數量級很大,他們對於一般的介面互動、隱喻沒有任何概念,把資訊儘量直白、無損地傳遞出去,會在可用性和設計的「簡潔性」上產生一定的衝突。

來源:LukeW: Obvious Always Wins

這也是「漢堡選單」和 Material Design 中 FAB 按鈕最大的問題。

5. 平面設計、遊戲設計的靈感會影響 App 互動/內容的設計

Flat 2.0 感覺的設計:雖然整體感覺還是「平」的,但陰影、漸變等細節會更豐富。

來源:Flat Design 2.0

精美的插畫、攝影更普遍,直接影響App本身的品質感。

字型的選擇更多,排版更像雜誌。

來源:MONO 貓弄

6. 「智慧通知」將會成為新的「App主介面」

Apple Watch 等智慧手錶最核心的價值被證明是「通知」,尤其是在每個人有很多App,注意力資源稀缺,不主動啟動應用(或不方便啟動,如 Apple Watch)的情況下,通知成為了使用者與 App 互動的最直接渠道。

通知會以更「智慧」的形式出現,不會是現在的小廣告推送形式,也不會是類似 Widget 常駐的形式,而更接近「手錶螢幕」大小,按需出現,可互動的、功能相對完整的介面(即使是在手機上而不是手錶上),使用者甚至可以永遠不開啟一個 App,而能夠享受 App 提供的全部功能。

網頁設計

1. 新的手機 App ,不一定會有對應的全功能網頁

對新的應用而言,功能最齊全、最強大的一定是手機版。因為手機所能獲取的資訊最豐富,可以通過發通知等各種辦法與使用者更貼近。

△ 來源:Periscope 的主頁,只提供下載應用的入口,無視訊直播功能。

△ 來源:Instagram 的 Web 頁,只有圖片的瀏覽功能,無法上傳拍照,也沒有發現新使用者、搜尋等功能。

HTML5 頁面作為分享頁面展示、導流的重要入口,會優先保留內容的展示和消費、二次分享的功能,也會滿足最基礎的應用功能,如滴滴叫車的微信版。

網頁版僅作為 HTML5 頁面的放大和內容的擴充,很少會有 Web 的特色功能。

2. 網頁將接替原生應用,成為主要的桌面應用開發平臺

隨瀏覽器能力的增強、開發工具成熟,Web 開發者的數量增長很快,會有大量 Gmail / Google Docs 級別的應用沒有對應的原生版。

來源:Webflow

大量效果優秀、設計鮮明、互動神奇的桌面體驗將來自瀏覽器端,網頁端使用者行為側重於重度、創作力強的核心使用者。

來源:Species in pieces

3. 已有大量使用者的桌面端網站,將不再輕易改版

成本高,而收益有限,如果改版的話,會主要作為品牌擴充套件、設計同步的因素考慮,最小化修改功能層面,換皮為主。

如果要做功能層面的改版,將會從響應式出發,以手機版、平板觸控版的設計出發,延伸到桌面端來設計。這個過程中損失掉的高階功能,可能會以原有介面原封不動,增加隱藏入口這種不優雅的方式解決。

設計工具

1. 原型工具之戰可能會出現勝利者

原型工具能夠勝出的條件

  • 與靜態介面設計緊密結合 (靜態介面改動不應破壞原型邏輯)
  • 方便製作響應式的設計(手機 – iPad 的介面儘量一次預覽)
  • 上手簡單(Framer 目前太不直觀)
  • 擴充套件性高,能實現略複雜的互動效果

原型工具經過2015年的混戰,到了2016年可能會有一個平臺成為新的 Sketch 作為事實標準。

2. 設計中將使用實時、真實的資料

Project Comet 在 Adobe Max 上給大家演示的從 Google Spreadsheet,從網頁等來源直接把資料接入到設計稿中,給人印象深刻。這是一個明確的趨勢,今年大多數應用都應該支援這樣。

真實的資料,無論是對設計決策還是產品決策,都會產生非常直接的作用。(已經有太多產品看效果圖自我感覺超級好,真實一上線爹都不認識)

來源:Project Comet 主頁 / Blog 介紹

3. VR 的設計工具將開始出現

2016 年隨著 Oculus Rift 的正式釋出,VR 進入了商用化的元年。雖然之前 VR 更多是用於遊戲中,但 Facebook 收購 Oculus VR 肯定不止是為了討好遊戲玩家。

來源: Oculus Rift

VR 帶來的身臨其境感顯然會帶來新的資訊展現和互動方式,這些都不是目前的平面設計軟體所能滿足的,但目前進行 VR 也沒有除了直接搞程式碼之外的設計方式,這些可能都會在今年有所改觀。

4. 平板類裝置(如iPad Pro)仍然無法在 App 設計/程式碼過程中起到太大作用

蘋果自己還沒有在 iPad 上有可用的 Xcode(哪怕只是跑跑 Swift 的命令列),Sketch 也沒有在 iPad 推出軟體的打算,至於在 Mac 平臺上已經大興其道的各種原型軟體,也根本沒有在 iPad 上有任何動靜。即使今年有,也最多是玩具。在2016年,iPad Pro 的處境仍然不夠樂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