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年網際網路界發生的十大事件

infoq發表於2016-12-23

2016年年度網際網路界大事件盤點,你將會看到這些內容:

  1. 資本寒冬
  2. 三大元年:人工智慧元年、網路直播元年、內容創業元年
  3. 社群經濟
  4. 分享經濟
  5. VR技術
  6. 區塊鏈技術
  7. 智慧硬體
  8. 網際網路+
  9. 初創和巨頭
  10. 網路監管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

 

資本寒冬

2016全年,被業界譽為中國資本寒冬。

什麼原因導致了資本寒冬?

首先,是非規則化的IPO的暫停。二級市場對一級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中國的資金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自有,另一個是國際投資商。當IPO暫停之後會直接拉低一個基金的投資回報率,資金的流向是流動的,所以有很大的放大效應,資金供應量會產生放大迴圈不足。這樣資金量下降,冬天來臨。

第二,是行業週期。現在雖然說人人都在創業,事事都有想象空間,但這個是不符合經濟規律的,真正成功的創業者畢竟是少數。

第三,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跟傳統行業有很大區別的地方,當資本的力量開始下降的時候急需要什麼?第一需要技術型突破,第二需要技術市場突破。微信從第一季度已經達到5.4億,從PC往移動轉花了十幾年時間,但是微信移動端從四年之內完成了主體消費人群的整體遷移。主體消費人群遷移之後,很多C端好玩的東西、好玩的創意,是斷崖式下跌的過程,創業的機會是驟減的過程。

最後,再看巨集觀經濟環境。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只有6.9%,已經降預期了。從速度到質量和效益的增長,還有勞動的供給,巨集觀勞動的供給對傳統企業甚至對新興經濟體都有直觀的影響。

三大元年

人工智慧元年

過去這一年最大的進展就是整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不管是從資料、演算法,還是計算能力,特別是公眾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的時代確實是要到來了,可以說2016年是人工智慧走向主流的元年。

在人工智慧領域,AlphaGo擊敗李世石,百度推出無人車,還有IBM、微軟、Facebook人工智慧平臺的推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在中國,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大公司也逐漸展開人工智慧佈局。

此外,在中國,以單項人工智慧技術為產業化突破點逐漸發展,展開整體佈局的企業近兩年也獲得了高速的發展。以語音等應用層面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開始更發力,譬如訊飛科技。國內外巨頭在“人工智慧應用五要素”均有佈局,尤其在計算設施和應用場景方面有較多動作。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線上下垂直領域有資料積累並實現場景應用的產品和團隊,在未來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網路直播元年

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路直播元年”,網路直播從一個個冰冷的手機應用,變為充斥在年輕人休閒時光的熱門話題。主播們從逼仄狹小的直播間走上大雅之堂,成為每場釋出會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被稱為“網紅直播團”。資本市場對網路直播的態度風起雲湧,從最初的懷疑觀望,到現在的執著狂熱。

2015年至今,全國線上直播平臺數量超過200家。截至2016年10月,網路直播行業除孕育出歡聚時代、9158兩家上市公司外,鬥魚和映客也已躋身獨角獸行列。預測中,2020年網路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甚至認為2020年網路直播及周邊行業將撬動千億級資金。

直播平臺在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映客的超高估值和高額融資,遊戲直播平臺間互相燒錢,互挖明星主播。最終直播平臺之間的大戰塵埃落定,隨著政策的嚴管之下,靠著賣肉擦邊球的直播平臺銷聲匿跡,以遊戲內容為主的直播平臺卻沉了下來。在8-10月,熊貓、鬥魚、全民相繼拿下融資。然而直播內容持續輸出不穩定和政策風險依然存在,變現渠道不明朗,洗牌潮還將繼續。

“直播,向左是娛樂,向右是社交。”分析師王傳珍精準對未來的直播發展方向進行了概括。陌陌、微博、QQ、映客相對而言,更側重於社交關係和流量轉化,輔之以內容;而YY、鬥魚則相對側重於準專業內容和自制綜藝的開發。另外,同樣受資本追捧的還有直播+類應用,即直播和垂直類行業的結合。

內容創業元年(含網紅經濟)

“內容創業2016年迎來大爆發”一說,已經在全網各個平臺得到了資料上的統一證明。

當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期過去,內容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但是,從傳統網際網路到現在,網際網路的核心一直在於流量,其商業邏輯從未改變:利用一定成本去獲取某類人群的注意力,然後通過不同方式將這些注意力變現。

更突出的是,2016年剛開始,新一代網紅“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Papi 醬獲得 1200 萬風險投資,身價估值上億,這就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紅經濟”的影響力。所謂網紅經濟,是指以一位網路紅人為形象代表,依託其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產品或服務的定向營銷,從而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產生經濟效益。

網紅經濟是以網紅為基礎,而網紅並不是全新的概念,芙蓉姐姐、犀利哥、鳳姐等可謂第一代網紅,只是並沒有被挖掘出更多的商業價值。從“網紅”到“網紅經濟”的跨越,需要同時具備社交資產和商業模式。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新一代網紅具備了較高的傳播效率,以及極強的營銷價值和品牌傳播槓桿。隨著獲客成本趨高和移動直播平門檻的降低,網紅可以通過電商、廣告、打賞、付費服務等手段實現變現。網紅經濟開始受到市場青睞,近兩年快速發展並初具規模。

社群經濟

社群經濟的核心是社群——使用者關係,一種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人際關係。社群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價值觀和審美的人,被網際網路“連線”後所形成的的虛擬空間。社群經濟的一切動能都來源於社群,在此基礎上建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產品或服務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人-商品”的關係取代“商品-人”的關係,小米、羅輯思維等是典型社群經濟的代表。

社群並非現在才開始出現,從網際網路早期的論壇、貼吧,到豆瓣、人人網等都是社群的代表,只是並沒有通過社群獲得大規模的經濟效益,直到小米、羅輯思維等的出現,社群才開始大規模變現形成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商業上,社群的意義有三條。

  1. 社群能夠讓消費者從“高速公路”上跑下來,形成真實的閉環互動關係,重新奪取資訊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2. 社群讓互動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令優質內容的溢價得以實現,而消費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3. 社群能夠內生出獨特的共享內容,徹底改變內容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單向關係,出現凱文·凱利所謂的“產銷者”。

連線者的網際網路是平的,內容者的網際網路是有價值觀的,這就是新世界裡的兩種玩法。

價值觀的嵌入,將微妙地改變平臺的流量分發模式,以內容黏聯的方式把人群切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連線者的作用將以基礎設施提供者的身份出來,社群的黏聯度越大,超級平臺連線者的話語能力越弱。理性中產及知識愛好者會在未來的社群經濟試驗中成為最主流的勢力。在這個意義上,“得屌絲者得天下”的網際網路鐵律變成過去時。

分享經濟

在分享經濟領域,除了滴滴出行、Airbnb和共享單車等之外,2016年,國內興起了一場知識分享領域的激烈角逐。果殼網帶著在行、分答,知乎帶著值乎、知乎live,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創新莫過於分答。

分答是一款基於60秒內語音回覆的付費問答平臺。在分答的平臺上,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頁面,設定別人向自己提問的價格,分享到朋友圈,接受付費提問。假如這條語音被更多人偷聽,那麼每條偷聽都將收取1元偷聽費,在平臺整體抽傭10%的前提下,提問者與被提問者五五分賬。現在分答收入最高的是王思聰,回答定價5000,僅僅註冊時間不到一週,總共花了不到20分鐘,回答了21個問題,一共收穫21萬。

表面上,分答的客戶許多也來自知乎,問答的形式也和知乎的問答相似。但分答的裡子和微博前期十分雷同,通過各種渠道拉大V入職、強運營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影響力和增長使用者。最後分答的使用者分佈,一定是一小撮KOL和精英,加上大量的長尾使用者,輔以流量二次分配後的使用者關係鏈沉澱。

這種運營的導向其實就註定了分答走向網紅模式。

現實情況或許是隻有擁有超多粉絲關注的大V和名人才有可能持續賺到錢,普通人想通過這種方式致富並不容易。分答走向網紅模式的另一個佐證就是分答問題的內容質量。而對於提問本身,熱門問題大多不是針對知識和專業,而是針對回答問題的“大V”,然而這並不是高質量內容的沉澱。

VR技術

Facebook創始人兼執行長祖克伯,在以《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論壇上預測,虛擬現實輔助的計算機是未來5-10年最重要的計算平臺,並稱2016年是非常好的消費級VR開始發貨的一年。

2016年,VR爆發。有統計顯示,目前全國有大約3000個VR創業團隊,覆蓋硬體、軟體、內容、解決方案等全產業鏈。Facebook、索尼、HTC等巨頭相繼釋出消費級別的VR產品,和君資本、洪泰基金、IDG等國際國內知名資本機構紛紛加入,阿里巴巴、騰訊、暴風、小米、微鯨甚至一些傳統企業如湖南衛視也跨界投入。2016年11月15日,聯想創投宣佈戰略投資以“VR娛樂生態”為核心定位的當紅齊天集團及SoReal品牌。

今年,市場給AR/VR提出的問題,從“如何實現”變成了“何時完成”。AR/VR在研究實驗室中一直炙手可熱,消費級VR現在也逐漸有一個合理價格區間,使得VR在今年上半年備受熱捧。

然而關鍵技術的難以攻克,硬體成本難以壓縮,使得資本面對VR/AR也更加冷靜。而VR目前在內容上是尚未飽和的狀態,所以以此為競爭點會更簡單些。在硬體方面發展受阻時,內容的製作和產品化將會展現出獨特的機遇。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被“一不小心”發明出來的。區塊鏈的發明者中本聰並不是為了發明區塊鏈而發明區塊鏈的。區塊鏈是伴隨著比特幣的誕生,逐漸被人們發覺價值的一種技術。

2016年也是區塊鏈發展的第一年,各路風投投入了上十億美金資金投入到區塊鏈的創業公司和專案。國外的IBM、德勤、德意志銀行等紛紛釋出了自己的區塊鏈設計,國內的一線金融和網際網路公司,如萬向金融、樂視金融、平安金融等也加入了這場技術盛宴。

區塊鏈在需要信任與價值傳輸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例如:資料保全、眾籌、跨境支付、清算審計、數字貨幣發行等。

  1. 區塊鏈+自媒體,可能誕生自金融,融資不再需要中介,自媒體人未來或許可以用來發行自己的債券。
  2. 區塊鏈+大資料+物聯網,個人的健康資訊可以得到更安全的保護,供相關醫療機構使用,為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提供資料支撐。

智慧硬體、智慧家居的物聯網

總的來看,智慧硬體雖走出混沌未開的萌芽狀態,但仍然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智慧硬體仍未達到實用價值地步。生態碎片嚴重、安全標準缺失也成了智慧家居發展中相伴隨的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不斷成熟,2016年智慧硬體給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1. 虛擬現實將進入普通消費市場,內容成主要掣肘。
  2. 可穿戴裝置體驗並不成熟,未來方向將更加細分。
  3. 智慧交通政策傾斜,有望引來更多資本進入 。

智慧交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奧迪、福特、賓士、大眾等車企推出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概念汽車。行業巨頭英特爾今年也正式推出智慧汽車系統,甚至傳聞連蘋果也在開發智慧汽車。

移動醫療未來趨勢被看好,可穿戴裝置與醫療行業結合的硬體也迅速崛起,一些手環、手錶已經能夠簡單檢測心律、記錄運動資料等。另外,血壓儀、電子秤、水杯、頭帶等產品也逐漸進入普通消費市場。

智慧家居市場份額繼續擴大,今年我國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預計已經突破1200億。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釋出的最新報告預計,未來五年全球智慧家居裝置和服務市場將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

網際網路+(含金融科技FinTech)

“網際網路+”是最熱門詞彙之一,在此基礎上,諸多傳統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例如:

  • 網際網路+醫療:春雨醫生;
  • 網際網路+交通:車來了;
  • 網際網路+教育:51Talk無憂英語;
  • 網際網路+體育:章魚TV。

2016年對於網際網路金融來說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一年。政策收緊,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告一段落;理財使用者很快進入飽和,信貸使用者尚需進一步開發;網際網路金融是各類資產變現的新天堂;卡與虛擬卡並存,銀行業或進入賬卡號雙軌制時代。

2016年,金融科技取代網際網路金融,成為國內網際網路行業最熱門的詞彙以及國內創業市場最大風口。簡言之,金融科技就是利用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務於金融效率提升的產業。這個行業的火爆吸引了不少企業紛紛涉足金融科技領域,尤其是擁有流量、技術、資料等優勢的網際網路巨頭。2016年,阿里、百度、京東、網易等網際網路公司在這塊領域的投入和取得的發展業績都頗值得關注。

金融科技的爆發並非單純的概念替換,網際網路的優勢在於標準化後的規模效應,但由於信貸需求不同,在這一領域很難形成標準化。網際網路金融之所以能服務傳統金融無法滲透的使用者,就是因為金融科技帶來的風控稽核能力優於傳統風控。未來網際網路金融這一行業的發展,是金融科技向線上線下全方位的輸出。

初創和巨頭

初期創業,泡沫變小

2016年,投資者和創始人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現在的創投環境是不是處在泡沫當中?

去年,受訪者有73%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儘管今年持相同看法的人仍過半數,但已經減少到57%,比去年降了16個百分點。雖然大多數創始人仍然認為現在有泡沫,但是10個創始人裡面卻有9人認為現在是創業的好時機了。

將近1/5的創始人認為自己正在培養的是獨角獸。雖然大部分人都承認有泡沫,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技術創始人的樂觀主義:18%的創始人很肯定地認為,自己正在建設一家估值起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公司。但是樂觀並不代表就一帆風順。同樣也有18%的創始人報告稱去年進行了裁員。

2015年,只有1/3的創始人預期IPO市場會有所改善。今年。IPO視窗開啟得更大了,這個數字攀升到了43%。創始人對被收購則更加看好,72%的人預測明年會有更多的併購活動發生。

併購持續,巨頭劃分勢力範圍

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併購大事記:

  • 2016年1月,美麗說和蘑菇街宣佈合併。
  • 4月,中國平安收購汽車之家47.7%的股權,成為汽車之家第一大股東。
  • 4月26日,螞蟻金服宣佈獲得45億美金的投資,螞蟻金服將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巨無霸平臺,這將是馬雲的第二個阿里巴巴。
  • 5月,美團旗下貓眼賣給光線傳媒,這是電影產業上下游之間的併購,也顯示出網際網路力量在電影發行中所扮演的作用。
  • 6月17日,酷派宣佈樂視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樂視吞下酷派。
  • 6月21日,京東宣佈收購1號店,而一號店的控制人沃爾瑪將獲得京東5%的股份。
  • 6月21日,騰訊收購全球最有實力的手遊廠商supercell,交易額86億美金,這應該算是騰訊最大的收購案。
  • 8月1日,滴滴出行宣佈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資料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
  • 美團收購錢袋包。作為生活服務領域的巨頭,美團也必須要有自己的支付牌照。
  • 共享單車應該算是今年新行業中最具潛力的行業,目前以ofo和摩拜單車這兩家公司勢頭最猛。

可以看出,網際網路行業已經從自由競爭時代走向了壟斷競爭時代,2015年之後,合併、收購的案例更加頻繁發生,且規模遠超以往。在各個細分領域,幾乎所有一定規模的創業公司、小網際網路公司都已經被巨頭收購、控股或投資。

我們還知道,58同城和趕集網合併背後有騰訊和百度的身影;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合併背後則有阿里和騰訊的身影;滴滴和快的合併背後同樣還是阿里巴巴和騰訊的身影;攜程與去哪兒網的合併,背後則又有百度的推動。除了BAT系的巨頭,ofo股東名單裡有小米、滴滴、中信、經緯等一大批知名機構,摩拜單車背後有騰訊、紅杉、啟明、創新工場以及美團。

獨角獸潮

正是因為創業熱潮降溫、併購及資本寒冬的出現,催生了一批快速成長的獨角獸。

根據艾瑞釋出的《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Top300》,除專業投資機構源源不斷的資本輸血,助力獨角獸們的蓬勃成長外,網際網路公司的投資身影亦是此起彼伏。其中,騰訊、阿里、百度、小米、京東5大網際網路公司的資本觸達98家獨角獸,投資獨角獸正在成為網際網路巨頭構建生態版圖的重要途徑。

2016年10月,美國非上市公司研究機構PrivCo篩選出目前全球140家獨角獸公司。入選前十“超級獨角獸”的中國創業公司包括了美團點評、陸金所、大疆、小米和滴滴出行,佔比五席。

此次中國創業公司入選,也說明了近年來中國地區科技企業的創新影響力正不斷提升。曾經熱衷於學習美國模式的中國獨角獸公司,能夠躋身全球十大超級獨角獸俱樂部,源於在很多地方超越了美國同行,甚至成為美國創業公司學習的物件。

網路監管

前些年,政府對網際網路監管的原則是先發展後管理。最近兩年,尤其是今年,在許多領域出臺了大量監管政策表明,對網際網路創新監管出現了“發展與監管同步”的新趨勢。

直播領域的監管出現了提速的情況。

2016年9月9日,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路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網路視聽節目直播機構持《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上崗。這一規定也被稱為“史上最嚴直播監管令”,各大媒體紛紛藉此唱衰網路直播行業。

11月4日,國家網信辦釋出了《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實行“主播實名制登記”、“黑名單制度”,提出了“雙資質”要求。

12月12日,文化部印發《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對網路表演單位、表演者和表演內容進行了進一步細緻規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