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馮辰

世界上最簡單也最難的事情,就是發表意見。

1463045241-6359-2062

在媒體提供的資訊高度豐富的如今,人們在消費資訊的基礎上逐漸衍生出了日益多樣的參與形式。

曾幾何時,閱讀評論不知不覺成為了很多人閱讀網上資訊的樂趣之一。我們會根據口碑來做出選擇,會了解一下素不相識的其他人的看法,會在轉發朋友圈時深思熟慮地寫上幾句……網路評論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在微妙地影響著我們。

在你閱讀的這一刻,就有成千上萬條評論誕生,其中有令人感慨“高手在民間”的風趣吐槽,有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也有各種立場的據理力爭……

當我們發表評論時,我們想收穫什麼?

什麼樣的評論最受歡迎?

基於評論的社群、產品有哪些價值和可能性?

企鵝智酷·真象欄目嘗試通過對使用者心理和行為的真實探究,去解開網路評論現象背後的商業規律。

┝ 真象寶箱

網路評論是一項高滲透率的網路行為:六成網友會發表評論,近八成網友會瀏覽評論。

對於事件的有感而發和好奇其他網友態度是使用者參與網路評論行為的主要動機。

具備價值感和趣味性的網路評論最受網友歡迎。

目前的評論“衍生品”讓我們看到了網路評論的潛在價值:在規範和引導下產生出更加垂直細分的基於評論的話題/興趣社群、豐富評論形式形成新聞的價值附加,以及已經有較成熟商業模式的第三方評論管理系統等。

網路評論的更多可能性:通過聚合許許多多個體的閒暇時間,創造出更多有益的社會效益;以及基於評論的使用者群體細分和定向互動等。

┝ 資料揭祕:當我們發表評論時,我們想收穫什麼?

A.表達欲與好奇心

1463045241-1369-2062

從網民整體的評論參與來看,瀏覽評論的滲透率最高,為75.9%;近七成人會發表評論或者給評論點贊/頂/踩;近六成人會發表評論。

會回覆他人評論/與他人互動的佔比相對較少,但仍高達50%。各種參與形式的評論幾乎可以看作網友閱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1463045241-5628-2062

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評論行為。評論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是一種輕社交行為。因為當我們自發地發表評論時,多數時候只是“想對事件本身發表看法”(一吐為快)而並不是以社交為目的。

而“回覆他人評論”、“給評論點贊/頂/踩”等則是具有互動性質的輕社交。連線世界的網路讓人們更加看重“參與”的本身——它讓你覺得自己的觀點很重要,會從對於一則訊息的回應中獲得滿足感。

還有一個耐人尋味卻在情理之中的現象:人在匿名狀態和熟人圈中的評論表現可以不盡相同。總體而言,在熟人圈釋出的評論人們往往會更為審慎和有所保留,而在匿名狀態(或者說陌生人環境)下會更加暢所欲言甚至更誠實。

這也是評論可以很有參考價值的基礎——人們幾乎可以做到毫無保留,因此能反映很真實的情況。

B.價值感和趣味性

1463045241-3742-2062

贊數最多的評論一定是最精彩評論?也不盡然。根據調查,在瀏覽評論時,“有價值的資訊補充/有意義的觀點”最受歡迎(73.2%),“有趣的調侃與吐槽”緊隨其後(68.5%)。

對文章中內容的指正、直接的情緒表達、網友爭論各有三成左右的關注度,差距很明顯。由此可見,具備價值感和趣味性的評論是大眾普適的價值偏好。

┝ 案例:那些網路評論的“衍生品”們

A.不只是“贊”

今年2月份,Facebook新推出了5個動態的可愛表情,包括大笑、開心、驚訝、悲傷和憤怒,進一步豐富了人們在瀏覽資訊時的情緒表達。

1463045241-1257-2062

——當人們懶得寫下評論的時候,選擇一個情緒表情是既省事兒又滿足表達欲的方法。

增加恰當的表情選項不僅具有趣味性和調動使用者的參與度,對於文章作者和媒體也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反饋資訊。當表達情緒的人足夠多的時候,這種情緒也成為了新聞的附加價值——比如,我們瞭解到的將不僅是“人工智慧取代了一部分勞動力”這條資訊,還會看到多數人對這件事“開心”,有些人為此“悲傷”,甚至還有人“憤怒”。

B.第三方評論管理系統

拋磚引玉,評論的水平也折射出了讀者的認可和心得,對於許多作者而言,這樣的評論多多益善。評論並分享,還可以帶動流量增長。Disqus敏銳地捕捉到了使用者聚合各個平臺上評論的潛在需求。

1463045241-9615-2062

該公司於2007年在矽谷成立,使用者使用Disqus外掛可以將同一使用者在不同社交網站上甚至使用不同域名的評論按照自己的意願整合在一起,以評論作為切入點在不同社群間建立聯絡。

Disqus還提供評論通知、評論分析、垃圾評論攔截等與評論相關的一系列服務。2011年開始Disqus設立了免費和付費版本,商業模式基本成熟。類似的社會化評論系統還有國內的多說和友言等。

C.興趣社群

廣義來說,知乎、豆瓣甚至百度貼吧等許多聚合相似受眾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基於評論衍生的產物。通過話題分類、導航、獎懲規則等的建立和實施,探討的內容更加聚焦,質量也有了保障。在這裡,人們拋磚引玉,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分享模式。通過這些活躍的興趣社群、有意義的知識經驗分享平臺等讓我們看到了當評論被更有效地組織起來時可以發揮的力量。

┝ 最後談談:暢所欲言會帶來多少分享紅利?

在關於新媒體時代人們如何利用空閒時間的《認知盈餘》一書中,作者克萊·舍基(Clay Shirky) 強調了分享和創造行為會帶來遠勝於單純消費的社會效用。之前,當工業化帶給人們更多閒暇的時候,人們選擇看電視。

後來,網際網路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閒暇時間分配,看電視作為更好的打發時間的方式讓步給了上網,因為相比單向的輸出,人們更加熱愛網路的互動。或許,網路評論是讓我們在閒暇時間找到“存在感”的一種方式。舍基的核心觀點是隨著技術進步,網際網路和新媒體降低了人們合作的成本,使得屬於每個個體的閒暇時間有條件連結和聚合起來創造出有社會影響力的益事。

這並非沒有先例可循。Ushahidi,一個用於肯亞居民通過自主評論和檢舉身邊暴力的平臺,將許多人留下的碎片化資訊編織成了一幅全國性的畫面,起到了報導地域性暴力衝突的作用。

本質上,網路評論區是一個聚合網友的暢所欲言的平臺,如果聚合了足夠多的觀點鮮明的個體,則接下來他們作為整體的行為就具有可預測性。這種可預測性可以是民意的風向標,也是精準營銷的契機。

根據評論的關鍵詞來個性化推薦資訊,或者組織意見相近的群體進行輕互動(如愛好公益群體對於眾籌和募捐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在探討法律政策很熱門的評論區/文章末尾設計新法規的民意測試等),都是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而會產生良好社會效用的可行方式。

對於評論參與者和活動組織者來說也是雙贏的良性迴圈。“物以類聚”,具體到微信公眾號,還可以延伸出基於評論的社群。

網路評論,儘管人微言輕,但可能聚沙成塔。作為最輕量的UGC,它不如文章那樣精雕細琢,但反饋了無數個體的觀點、偏好,喜怒哀樂,感性或理性。在個性化推送和分享紅利的大趨勢下,在各種基於垂直細分領域UGC湧現的潮流下,評論可以帶來的價值還可以有很多。

來源: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