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概念可以說是異常火爆,好像網際網路金融峰會上沒人談一談區塊鏈技術就out了,BAT以及各大銀行還有什麼金融機構都在開始自己的區塊鏈研究工作,就連IBM最近也成立了自己的區塊鏈研究實驗室,但其實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大家或許並不清楚,停留在霧裡看花的狀態。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區塊鏈,揭開區塊鏈的神祕面紗吧!
取快鏈?你想說的是區塊鏈吧?
要說清楚區塊鏈,我們先來講個故事。
你一定聽說過三人成虎的故事吧?
假設一個人告訴你,不好了,大街上有隻老虎,你相不相信?
我去,你咋不按常理出牌啊,你要說不相信!
重來!我們說的是真老虎!
Action!!!
好!非常好!!影帝級的演出!!!
繼續,這時候換做一堆人告訴你這件事!
我們再換一種場景。
如果一個德高望重、你十分信任的老者告訴你這件事,你又會怎麼想?
是的,這就是所謂的信任的力量。你不信任一個沒有足夠信用度的單獨個體,
但你會信任一堆個體或者有足夠信用度的單獨個體。
在現實社會中,銀行就是這個有足夠信用度的個體(中心)。
但以銀行等作為信用中介是需要成本的,
而我們普通大眾就要為這龐大的信用成本買單。
所以才會造就金融業是最賺錢的行業。
要去除銀行類等中心機構的信用背書?
那就可以用我們上面提到過的“一堆個體”,這也是區塊鏈技術的核心。
區塊鏈本質上是解決信任問題、降低信任成本的技術方案,
目的就是為了去中心化,去信用中介。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你把它理解成數字貨幣即可。
我們以比特幣交易為例來看看區塊鏈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1、把每筆交易在全網廣播。讓全網承認有效,必須廣播給每個節點。
2、礦工節點接收到交易資訊後,都要拿出賬簿本記載該次交易。
一旦記錄,就不可撤銷,不能隨意銷燬。
礦工節點是通過電腦執行的比特幣軟體對交易的進行確認的。
為了鼓勵礦工的服務,對於其所記錄和確認的交易,
系統為礦工提供25個比特幣作為獎勵。(這個獎勵數量,系統設定每4年減半)
獎勵只有一份,那就看誰記錄的快唄。
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系統會出一道十分鐘的運算題,
誰能最快解出值,誰就將獲得記錄入賬權利,並贏得獎勵。
對了,這裡可以給大家看一道據說是徐彙區幼兒園升小學的運算題。
別急啊,你試試看,我第一次反正是做錯了。
……,好吧,我無力反駁。
說遠了,我們再說回來。
前述區塊鏈中所運用演算法並不是簡單的計算題,而是使用雜湊雜湊(Hash)演算法。
雜湊雜湊是密碼學裡的經典技術,可以用來驗證有沒有人篡改資料內容。
3、獲得記賬權的礦工將向全網廣播該筆交易,賬簿公開,其他礦工將核對確認這些賬目。交易達到6個確認以上就成功記錄在案了。
礦工記錄的時候,還會將該筆交易蓋上時間戳,形成一個完整時間鏈。
4、當其它礦工對賬簿記錄都確認無誤後,該記錄就確認合法,礦工們就進入了下一輪記賬權爭奪戰。
礦工的每個記錄,就是一個區塊(block),會蓋上時間戳,每個新產生的區塊嚴格按照時間線形順序推進,
形成不可逆的鏈條(chain),所以叫做區塊鏈(Blockchain)。
而且每個區塊都含有其上一個區塊的雜湊值,確保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連線的同時沒有被篡改。
這時候我們再看對區塊鏈的原始定義就能理解了: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資料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資料塊,每個資料塊都包含了一次網路交易資訊,用於驗證其資訊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若兩個人同時上傳,雖然這個概率很小,但是若發生,我們就看最後的區塊鏈哪條更長,短的那條就失效。這就是區塊鏈中的“雙花問題”(同一筆錢花兩次)。對於要製作虛假交易,除非你說服了全網裡超過51%的礦工都更改某一筆賬目,否則你的篡改都是無效的。
網路中參與人數越多,實現造假可能性越低。
這也是集體維護和監督的優越性,偽造成本最大化。
說服51%的人造假還是灰常灰常難的。
好了,我們總結下,區塊鏈主要有以下核心內容:
1、去中心化
這是區塊鏈顛覆性特點,不存在任何中心機構和中心伺服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每個人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應用程式中。
實現點對點直接互動,既節約資源,使交易自主化、簡易化,又排除被中心化代理控制的風險。
2、開放性
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系統是完全開放透明的,賬簿對所有人公開,實現資料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查賬。開放效果類似這樣:
3、不可撤銷、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
區塊鏈採取單向雜湊演算法,每個新產生的區塊嚴格按照時間線形順序推進,時間的不可逆性、不可撤銷導致任何試圖入侵篡改區塊鏈內資料資訊的行為易被追溯,導致被其他節點的排斥,造假成本極高,從而可以限制相關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