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白皮書 別讓ICO毀了區塊鏈技術

zhangcun330發表於2018-05-07

       場景落地是個可遙不可及的事情,螞蟻金服在區塊鏈技術應用層面的探索,其實和網際網路巨頭在 2000 年前後做的事情一樣:為五年以後甚至十年以後發生的事情做準備,而不是盲目地曾熱點、賺快錢。這是真正的技術信仰,拜金主義者永遠不會懂。

  與企業進行IPO不同,ICO時往往沒有成形的產品,而更多的是一種企業基於區塊鏈技術提出的新的理念或場景構想,由於投資者對該理念或場景構想並沒有足夠的瞭解,因此,企業ICO時應明確告知投資者專案的背景,具體應包括簡介、基於何種技術解決何種問題、設計原理以及法律合規性,以確保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

  下面幾點做清楚,相會很分出一些區塊鏈專案的優劣。

  代幣作為數字貨幣,如果沒有了流通性,其價值便會大打折扣,而交易平臺恰能夠加強代幣的流通性。交易平臺也有大小好壞之分,大型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的稽核機制相對嚴格,不會讓空氣幣、垃圾幣專案破壞平臺的聲譽與信用~所以假如一個專案的代幣不上交易所或者預計登陸的交易所也是聞所未聞的小交易所的話,那麼投資人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而上了大型交易所的數字貨幣,勢必會更安全些。

  

  另外,在白皮書裡,專案方會對Token發行總量、流通量、私募比例及解禁週期、愛西歐比例、團隊持有比例及解禁週期、市場推廣比例等等做詳細描述。那麼這裡面需要重點關注的就是各個環節的Token佔比和解禁時間表。投資人需要考慮Token上了交易所,一旦解禁後,莊家透過操盤手法“割韭菜”讓散戶買單的可能性,如果大量的籌碼在莊家手裡,拉高出貨的可能性很高,這樣的專案建議散戶還是少碰為妙。

  當然,這兩天只是一部分,評估具體專案的優劣還要有很多事項要自己衡量。總之就是:小心使得萬年船。

  那麼拋開ICO不說,區塊鏈技術又是什麼呢?區塊鏈技術是維護一個不斷增長的資料記錄的分散式資料庫,這些資料透過密碼學的技術和之前被寫入的所有資料關聯,使得第三方甚至是節點的擁有者難以篡改。區塊(block)包含有資料庫中實際需要儲存的資料,這些資料透過區塊組織起來被寫入資料庫。鏈(chain)通常指的是利用Merkle tree等方式來校驗當前所有區塊是否被修改,這一點用過Git的碼農們早就熟悉了,回想一下如何修改Git的歷史記錄吧。

  區塊鏈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主要是公開、協作、私有。其中,公開區塊鏈完全分散式,具有比特幣的一切特點,然而需要有足夠的成本來維持系統執行,依賴於內建的激勵。目前來看公開區塊鏈中只有比特幣算是足夠安全的,如果和比特幣的演算法一樣,乙烷;沒有內建獎勵,乙烷;容易集中算力攻擊(比如只要突擊掃貨大批顯示卡之類),吃棗藥丸。公開區塊鏈上試圖儲存的資料越有價值,越要審視其安全性以及安全性帶來的交易成本,系統擴充套件性問題。

  而協作區塊鏈可以做到很好的節點間的連線,只需要極少的成本就能維持執行,提供迅速的交易處理和低廉的交易費用,有很好的擴充套件性(但是擴充套件性隨著節點增加又會下降),資料可以有一定的隱私。開發者在共識下有能力更改協議,沒有比特幣hard fork的問題,但是這也意味著在共識下,大家可以一起篡改資料。協作區塊鏈也意味著這個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不會太廣,缺少比特幣的網路傳播效應。

  最後私有鏈區塊鏈實際上是很迷惑的名詞,這樣的一個系統無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共享資料庫用上Merkle Tree等方式試圖說明其中的資料可校驗。這樣的資料庫早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Merkle tree也只是很多成熟方案中的一種。由於全是使用者說了算,裡面的資料沒有無法更改的特性,對於第三方也沒有多大的保障。

  最後想說的是,就像不能用網際網路泡沫否定網際網路一樣,也絕不能用 ICO 的瘋狂來否定區塊鏈這個新的技術趨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35885/viewspace-215390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