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致IT同仁》是我對於IT行業的吶喊,之所以想吶喊,是因為我看到了太多的工程師(以及經理們)為了專案加班加點,非常的辛苦,真的是過著“有工作沒有生活”的日子。我不知為什麼,我似乎是一個明白人,明白問題出在哪,但似乎局中人個個不明白為什麼,也不明白哪一條路是應當走的,只是拼命的幹,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致IT同仁》更多的是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這裡我想從個人以外的角度來看問題。
    
首先,IT行業真正成熟的軟體管理者相對的缺少。很多管理者可能當時個人技術不錯(但還沒有達到較高的層次),於是被提拔成了管理者,但一走上管理崗位後,技術就廢了。技術廢了也就廢了,可怕的是並不瞭解這個行業的管理,你想想這樣的管理者其手下會有多出色呢?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是過去中國技術管理的通病,一旦一個人在技術上有了一點成就,就被選去做管理了。其實,管理與技術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技術行並不代表管理行。照我看來,技術行的應當讓他(她)儘可能的往專家發展,而不是管理。在中國,如果一個管理者技術不行,他(她)往往很難領導團隊,說到底大家有可能不買賬,這是中國很具特色的一點。從這個層面看來,技術管理者應當是一個技術行家。說實在的,我不贊成不懂技術的技術管理者。千萬別拿CEO啊什麼的說事,他們那種層面是不需要知道技術。還記得金字塔嗎?CEO一定是少數,要使IT行業真正的發展,更需要的是廣大處於金字塔下面的工程師,對於管理這些工程師的管理者,他們必須瞭解技術。技術不懂的管理者,他往往更不懂得去欣賞手下的優秀工程師,也往往不能很好的做出決策將團隊引向正確的方向。
   
其次,IT行業是一個需要高度實踐的行業,而我們這個行業缺少更多的“領頭羊”。我們學了很多軟體相關的知識,最為有名的是《軟體工程》。這本書即使是學得滾瓜爛熟,我們也不能將工作做好。因為理論與實踐是完全不一樣的,任何一種理論都需要“實踐化”(不是說實踐了才有理論嗎?),只有“實踐化”了才對我們有意義。我還記得我剛進入軟體行業工作時,我的軟體經理對於我寫的文件說這不行、那不好(可能我的經理是對的),來來回回好幾個反覆,還是不行。我當時意識到了,他是在用軟體工程的那一套來指點我。當時我問了一句話使得我的文件馬上“可以了”,我是這麼問的“經理,你有沒有一個模板可以讓我參考一下,這樣我好改進”。模板有沒有我想你肯定猜到了!我們這個行業現在並不缺乏有效的方法,而是缺乏“領頭羊”帶著我們去實踐。
   
再次,我們的IT教育跟不上。不說大學教育吧,我們對於工作中要用的的一些東西,比如,物件導向開發,或是C++等等,其教育嚴重的跟不上。很多工程師用C++寫“程式導向”或是“基於物件”的程式碼,而不是“物件導向”的程式碼(請參見《
物件導向與基於物件》一文)。對於提升這種能力,我想簡單的教育(比如上上課什麼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能還得有“領頭羊”帶著大家去做,從做中提高。此外,教育的重點不能僅僅是技能,更應當包括思想和意識的培養!

最後,我想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IT產品使用者也不成熟。使用者的不成熟會造成出現很多的“半拉子”工程(產品)。其形成的機理是這樣的:某公司開發出一個很叫好的軟體產品,於是向使用者推銷,當使用者用了以後,發現不盡人意,於是就不用了,最後這一產品在使用者那就成了一個“半拉子”產品。如果使用者很叫真,或許“半拉子”也會少一點。從行業來看,使用者的這種不成熟也使得IT人更加的浮燥!技術上搞不定就從人際上搞定。
   
回到《致IT同仁》,正如博友lwqlzqh所評論的那樣“有些道理,當我們靜思的時候,都能想明白。但一到具體的環境中可能就不一樣了;人們往往易於接受總結性的東西,卻不太喜歡去總結一些東西;總結性的經驗終歸是別人的,自己總結的才是自己的。如何將別人的經驗總結運用到時自己的實際工作中,也許是這篇博文給我的最大啟示!”是的,《致IT同仁》中所提出的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只是一種外因,只是李雲的吶喊,但是,真正要有所改變,更靠內因的,而內因來自於每一個人!這種個人內因的變化,或許能促成行業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