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技術十年:美團第一位前端工程師潘魏增
導讀
潘魏增,2006年畢業於南開大學電子系,2008年加入早期飯否團隊。美團第一位前端工程師,現在是X專案組終端研發部的負責人。處女座,INTJ,喜歡Linux和Vim,崇尚開源,相信開源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從飯否到美團,潘魏增用十年的技術生涯,詮釋了“長期有耐心”這句話的含義。在他看來,長期有耐心,其實也是延遲滿足感。對從事的行業來講,我們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十年後才有回報的生意,往往都是大買賣。對個人來講,不要把職位、職級這些虛的東西看得過重,關鍵看我們自己在其中承擔什麼角色,看我們自己的能力是否還有成長的空間。
本文是美美對潘魏增採訪內容的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從電子工程轉到計算機
1. 為什麼大學讀的是電子系,但是畢業後卻選擇了網際網路行業?
潘魏增:高中時,對物理比較感興趣,學校有一個逸夫圖書館,裡面有大量關於物理的課外讀物,其中有一本雜誌叫《無線電》,特別令我著迷。只需要少量元器件,就可以實現超遠距離無線單向通訊(收音機),簡直太神奇了。於是,我就樹立了自己的理想,以後要成為一名電子工程領域的科學家,所以選擇了南開大學的電子系。
但是上大學之後突然發現,電子系的課程大部分都是以數學、物理相關的基礎理論為主,動手創造的機會很少,特別枯燥。一次偶然的機會,想在電腦上搭建一個HTTP伺服器,給各地的高中同學訪問,因為不太懂,然後就去學校的BBS請教。當搭建成功的一剎那,我突然感覺到一種“觸電”一樣的興奮感,相隔萬里的人竟然可以看到我寫的網頁內容,太不可思議了。於是,我就開始經常泡BBS學習,到後來我就成為了能夠回答別人問題的人,再後來,我就成為了南開BBS上WebDevelop版和Linux版的版主。
大學時,網際網路逐漸從第一次泡沫中復甦。我在圖書館偶然看到一本講網際網路革命的書,書中那些早期設想的有關網際網路的預言,都逐漸在一一實現。我深受作者的鼓舞,不過我覺得網際網路革命還尚在早期,未來還將獲得更加彭勃的發展,我應該在行業萌芽的時候,加入到這場浪潮當中去。怎麼加入?我不可能去「赤手空拳」地創業,畢竟還要吃飯,於是去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就成了我最佳的實際選擇。當時在我們系,去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其實是一個非常另類的、不被人理解的選擇,因為絕大部分同學都去做了跟電路或者晶片等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我很喜歡。
今天回頭看,我呆過的團隊做了很多改變世界的事,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也大大地改變了世界的原貌,資訊更透明、公開,社會更加平等。科技革命總是短期被高估,長期被忽視。十多年前,我還用筆給同學寫信,在圖書館翻查資料,出門帶紙質地圖……站回當時看現在,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我們可以透過微信實現實時互動,透過知乎、維基百科和搜尋引擎查閱無窮無盡的資訊,出門有高德地圖,而且現在出門還幾乎不用帶現金。
2. 當時為什麼會選擇鳳凰網?在鳳凰網自己收穫了哪些?
潘魏增:讀大學時,比較喜歡看鳳凰衛視的節目,而鳳凰網是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鳳凰的節目內容在當時來講是媒體界的一股清流,這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做的媒體,我希望能和這些人一起工作。而且鳳凰網也是最早設立前端崗位的公司之一,這和我的職業方向非常匹配。當我收到Offer的時候,就立即過來報導了,甚至薪水給多少,我都沒問。
在鳳凰網時,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主要是兩點:
第一,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加入公司後不久,老闆就給機會負責整個網站的重構。遷移新聞系統工作量巨大,連續加班兩個多月後,看到自己開發的作品每天有千千萬萬的網友在使用,非常有成就感。鳳凰網是我職業的起點,一直心存感激。
第二,學到做事做人的一些方法。在大學裡認為技術人總是特立獨行,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必須依賴團隊協作。做事要認真,做人要簡單。在鳳凰兩年,我做過很多次前端技術和使用者體驗相關的培訓,同事們都樂於跟我請教,包括跟編輯、設計、銷售等部門關係也特別好,很欣慰。
在飯否的那些日子
3. 因為什麼原因加入的飯否?有什麼故事?
潘魏增:從大學開始就喜歡自己在網上寫點文章,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2008年初, 榮均(美團聯合創始人)在網上看到我寫推薦飯否的部落格,然後寫郵件邀請我出來喝咖啡。我們喝了幾次咖啡,有一次還在五道口的辦公室見了興哥(美團創始人王興)。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飯否的工作邀請,這也是我工作之後,第一次正式收到其他團隊的邀請,有點“奇遇”的感覺。
我認真考慮了一段時間,然後也諮詢了幾個師哥和朋友,大家都認為飯否是非常靠譜的團隊,於是,我就下決心過來了。
4. 在飯否幾年中主要負責哪些工作?當時你對整個團隊的感覺是什麼?
潘魏增:在飯否時期,我在團隊中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前端開發,偶爾客串後端、運維、設計師、講師以及客服。
剛加入這個團隊的時候,第一印象是感覺這個團隊特別酷。第一次開會,工程師直接用Firebug在投影儀上修改程式碼,直接瀏覽器上看效果,然後和大家一起現場討論。平時的各種文件都是在Google Docs上一起協作完成,在同一份文件上,經常看到幾個游標來回遊走修改,現在感覺都還很科技、夢幻。
其次,團隊每一個成員都很優秀。例如有工程師把PHP手冊讀到爛熟於心,瞭解這門語言的方方面面,版本升級也只是看看手冊的Diff。
最重要的一點,感覺大家都很拼。我到入職之後才知道,我們一週要上6天班,工作時間是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經常會忙到凌晨,上班也不用打卡,全靠自覺和相互監督。
5. 加入飯否時,也正值青春年少,有什麼夢想嗎?當時有沒有考慮過職業規劃這些問題嗎?
潘魏增:青春總是有很多衝動嘛,一心想要去改變世界。在飯否,我們的夢想就是讓資訊更公開,社會更平等,讓資訊流動更快。
職業規劃方面,想得真的不太多。當時的想法,就是想往前端技術專家的方向努力一下,能對行業產生一些價值,個人能有一些影響力,就很知足了。
6. 從飯否到美團這些年,為什麼沒有考慮過換一個環境?是什麼原因讓自己堅持下來?
潘魏增:在飯否被關閉之後的那半年裡,突然沒那麼忙了。坦白講那段時間,確實有考慮過是否要換個環境,所以說,閒並不是什麼好事,容易滋生各種想法(笑)。我有幾個師哥和朋友知道我的事情之後,也給我介紹過幾個工作,最後都被我婉拒了。在飯否呆過之後,對團隊的要求突然變高了很多,開始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在美團的日子,工作更是超級忙,就壓根沒空去想過這個事情。
我很享受在公司工作的時光,喜歡現在的工作。其實,好的工作,不需要堅持。
在創業團隊頭兩年,悶頭寫程式碼,技術每天都有進步(開心)。之後開始建團隊、Coach團隊,從個人貢獻者到團隊貢獻者,公司給我機會從零開始學管理,從一張白紙開始慢慢明白一些道理(開心)。 然後團隊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複雜,管理能力迭代更新,我培養過很多個技術Leader(更開心)。
其實,開心的工作基本不需要談“堅持”,它會給你持續的、正向的激勵。不好的工作才需要咬牙堅持,而堅持錯誤,是一件機會成本很高的事情。
工程師眼中的美團
7. 在你眼中,我們美團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有哪些特質讓你印象深刻?
潘魏增: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喜歡的特質就是我們美團是一家學習型組織。公司創始人都非常善於去學習、思考和總結,並身體力行去分享、去鼓勵大家這麼做。
比如興哥,我覺得他的學習面特別廣。記得有一次聚會,興哥聊天時說到各地的方言,還幫忙給大家各自的方言做歸類,聊到興致起來,還拿出一本厚厚的語言書,證明他說的都有理有據。後來還有一次,興哥給大家送了一本關於地緣結構的書,他說不錯,推薦大家看。我看完之後確實對世界格局有了新的認識,對我幫助很大。
興哥能從學習中受益,我覺得很多人應該也是如此。學城(美團內部知識庫)和網際網路+大學,有大量內部學習的資料,有大牛的分享,有行業的判斷,有方法論,我自己也從上面學到了不少真東西,大家可以利用一些這些資源。
8. 千團大戰後,美團又做了電影票(貓眼,已經獨立)、外賣業務,現在佈局了酒旅、出行和大零售業務,作為其中的一員,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潘魏增:最大的感觸就是,每天都像在“打仗”。我們美團進入的領域一部分並不是最新的領域,另外一部分可能相對較新,同時有很多人也都看到了這個機會。表面上,美團像是和其他公司在爭奪,其實不然,實際上大家都在競賽,看誰能給使用者提供更大的價值,提供更好的產品。聽說有些公司,專門針對美團建立了“抗美辦公室”,我覺得他們的思路很奇怪,還在用“零和遊戲”的思維在做事情。
前些天,王慧文也分享了自己對這方面的看法,美團就是一種“嘗試”的心態在做事,我們最終是希望給使用者帶來更大的價值。美團的價值觀,第一條也是“以客戶為中心”。 因為競爭是全方位的,有時候看到其他公司寫的“黑稿”,裡面盡是一些沒有邏輯的猜測和誣陷。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更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想把我們自己的產品做的更好。
當然,這麼多年,也經歷了美團的很多從零到一的業務,有時候會感覺會比較煎熬,有時候也會很亢奮,就像坐雲霄飛車,有時候嗨到頂峰,有時候也會感覺跌到谷底,但尖叫總是持續不斷的。在美團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十年技術生涯
9. 對絕大多數青年來說,大學畢業後,應該是人生最好的十年,這十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您怎麼理解王興說的“長期有耐心”這句話?
潘魏增:十年的收穫有很多,不過我感覺都是人生體驗的東西,到這個時間點,到了這個歲數,每個人總會零零散散收穫一些東西,包括物質層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對我而言,最大的收穫可能是更瞭解了自己,找到一些和自己更好相處的方式。
十年前,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好,現在大概明白自己的能力範圍在哪裡。
十年前,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現在儘管依然不是那麼清楚,但已經相對更清晰一些,還需要迭代。
長期有耐心,我的理解就是延遲滿足感。
對從事的行業來講,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做個不是那麼恰當的比喻,每天計較得失的大部分都難成氣候,十年後才有回報的生意,往往都是大買賣。
對個人而言,不要太早著急“變現”,拿得多,往往不如拿得穩,也不要把職位、職級這些虛的東西看得過重。關鍵看自己在其中承擔什麼角色,看自己的能力是否還有成長的空間。
10. 這十年,有沒有對自己影響特別大的人?
潘魏增:十年間,我有幸認識了很多非常優秀的人。有老闆,有同事,也有人生路上的師哥、朋友等,對我影響都很大,感謝得到了他們的教誨和幫助,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坦白講,我自己受 榮均的影響比較深。我在公司裡最早接觸的人就是他,也是因為他,我被吸引加入了早期的飯否。他認為應該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即使遇到阻力,也要不折不撓地推進。
比如,技術團隊早期要提升並行開發的效率,版本管理工具要從SVN遷移到Git,這個事情雖然是我主導,但事實上是 榮均在背後鼓勵我這麼做。
又比如剛開始的美團技術學院,有很多BootCamp培訓、技術交流和組織上的雜事要做,同時會面臨業務上的一些壓力, 榮均也是很支援我去展開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對早期工程師文化的建設和團隊組織的成長,都是有幫助的。
11. 這十年,對前端技術的認知,有哪些改變?
潘魏增:雖然十年來,前端技術層出不窮,但我理解的前端是「萬變不離其宗」,它是為終端使用者介面服務的,承接使用者與遠端資料的互動。前端的核心是資料的呈現,不管後端給什麼資料,前端只負責忠實的展示。前端也可能會做服務端的開發,也可能會做平臺化、工程化的工具,但它最根本的目標還是這個,不要偏離這個目標去做事情。
其次前端技術不能脫離業務而存在。前端工程師當中有部分同學很Geek,有的喜歡研究專深的技術,有的喜歡越界做點事情。這些本身也沒錯,但把更多精力去推動業務,獲得成功是回報更高的事情。如果做技術缺乏業務視角,往往是很危險的。
愛健身,愛讀書,愛思考
12. 平時有哪些興趣愛好?這些興趣愛好,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潘魏增:我基本沒有固定的興趣愛好,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興趣點。以前喜歡研究跑鞋、鍵盤、Hack電紙書,現在都“退燒”了。喜歡過跑步、游泳、爬山,也都“收山”了。
目前還在堅持的、時間最長的是健身,每週定期活動活動身體。我要爭取比同齡人體態更好一些,頭髮掉得更少一些(笑)。
受家人和朋友的影響,我開始喜歡旅遊。我曾經信奉李敖先生所推崇的“讀兩萬卷書,行零里路”,但去過一些地方以後,才發現“知道”和“看見”是兩種不同層次的感受。比如在川西,路過四姑娘山時,山就那麼橫在我面前,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渺小,衝擊力特別大,和圖片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
還有,自從學會開車上路以後,也喜歡研究汽車知識和汽車文化。網際網路是“位元在兩點之間的移動”,汽車是“原子在兩點間的移動”,這些概念都挺有意思的。
13. 讀書多嗎?哪幾本對自己影響比較大?
潘魏增:比較慚愧,我讀書很慢,所以讀書並不是很多。豆瓣上標記想讀的書永遠比讀過的書多很多。
我覺得讀書有兩個樂趣,一個是瞭解自己,另外一個是探索世界。內向者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讀書和獨處時的思考,就我來說,讀書的比重可能更大一些,所以讀書還會給我帶來力量。這裡有幾個讀書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讀好書。好書會改變一些東西,例如思維方式、生活理念甚至對世界的認知,而爛書只會浪費時間。找好書有三個渠道,豆瓣評分很高的;大牛文章總結的好書;朋友同事推薦。其中我最認朋友們的推薦,他們一般不推薦書,一旦推薦都極其靠譜,所以可以結交一些愛讀書、會讀書的朋友。
二、做筆記。寫筆記可以概括重點、理清思路,對於理解書中的內容有很大幫助。即便不一定會再看一次筆記,但做筆記的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加深記憶,書中道理也會透過記筆記的形式融入到潛意識當中。這跟抄佛經有點類似,不同的是,做筆記不要摘抄太多原文,那樣沒有意義,應該去總結、抽象,讀書是為了獲得思想,而非文字本身。
三、回到初心。要回到自己讀書的初衷,或樂趣,或好奇,少一些目的性和功利心。讀一本書,不要老想它能用來幹什麼,而是多思考它在表達什麼。不要期望每本書讀了都有用,馬上就能用的書是菜譜。
最後給大家推薦幾本我覺得不錯的書。其中《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鄧小平時代》和《素書》是大書,有些部分晦澀難懂,但值得反覆咀嚼,像好酒,越喝越香;《請理解我》和《斷舍離》是小書,實操簡單,效果立竿見影,也許能對工作和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14. 對做技術的同學們,有哪些建議?
潘魏增:有幾個建議,也是我個人的一些成長心得,僅供大家參考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
第一個是打好基礎。 畢業剛走進職場的同學,一定要打好技術基礎。「勿在浮沙築高臺」,把地基打紮實,才能在上面建成高樓大廈。怎麼打地基,每個人有自己的方式,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看官方手冊、標準文件以及閱讀原始碼。
第二個是提升視野。對於有一定經驗和技術基礎的工程師,建議多走出去,看看公司內其他團隊是怎麼做,業界是怎麼做的。好的技術往往是因為看得足夠多。
第三個是思考本質。“老司機”可以多跳出來想想商業的本質、社會的本質,畢竟技術只是這個世界很小的“子集”。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結構遠比技術系統更加複雜。我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有這個認識,還在慢慢地摸索、學習。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353/viewspace-228452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美團第一位前端工程師竟是轉行程式設計師!關於他的10年技術生涯前端工程師行程程式設計師
- 【人物誌】美團前端通道主席洪磊:一位產品出身、愛焊電路板的工程師前端工程師
- 十年來感受的前端技術變化前端
- 魏武揮:技術與運營
- 美團智慧支付背後的前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
- 技術十年-迴歸自己十年技術經歷
- ARKit:擴增實境技術在美團到餐業務的實踐
- 人物誌 | MIT 科技創新“遠見者”:美團 NLP 負責人王仲遠MIT
- 人物誌 | MIT科技創新“遠見者”:美團NLP負責人王仲遠MIT
- 前端工程師的技術進階點在哪裡?前端工程師
- 轉載《美團點評金融平臺Web前端技術體系》Web前端
- 美團技術leader:寫給工程師的十條精進原則工程師
- 【人物誌】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不斷突破邊界的程式人生
- Web前端開發工程師常用技術網站整理Web前端工程師網站
- 前端技術前端
- 淘寶的十年技術之路
- 前端技術演進(七):前端跨棧技術前端
- 為什麼前端工程師存在技術短板?有哪些原因!前端工程師
- 獨家對話微軟頂級程式碼女神潘正磊:Visual Studio 與 VS Code 的未來走向 | 人物誌微軟
- 美團智慧客服核心技術與實踐
- 前端技術演進(一):Web前端技術基礎前端Web
- Web前端技術分享:全棧工程師常用的開發工具Web前端全棧工程師
- 第一位AI軟體工程師誕生AI軟體工程工程師
- 使用傳統前端技術增強客戶端快取能力前端客戶端快取
- 如何玩轉新技術 - 潘陽 | JTalk 第六期
- 美團外賣騎手背後的AI技術AI
- 前端工程師的技術進階點,月薪5萬難嗎?難!前端工程師
- 前端技術演進(六):前端專案與技術實踐前端
- Linux工程師技術Linux工程師
- 十年WEB技術發展歷程Web
- 前端技術全景展望前端
- 前端儲存技術前端
- 不知名本科菜雞の春招前端心路歷程(阿里,騰訊,美團) | 掘金技術徵文前端阿里
- 對話摘要技術在美團的探索(SIGIR)
- 情感分析技術在美團的探索與應用
- 美團的奧祕:與王興聊技術的力量
- 怎麼做一名高薪前端工程師,必備哪些技術工具?高薪前端工程師
- 《淘寶技術這十年》讀書筆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