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符號的來歷

演算法與數學之美發表於2019-01-12
 

符號常常比發明它們的數學家更能推廣。

—F·克萊茵

640?wx_fmt=jpeg

數學符號的發明及使用比數字要晚

但其數量卻超過了數字

現在常用的數學符號已超過了200個


每一個看似高冷的數學符號

都有一段有趣的歷史

640?wx_fmt=gif01



12加號

640?wx_fmt=jpeg

數學符號“+”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


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寫的“μ”最後都變成了“+”號。


02



12減號

640?wx_fmt=jpeg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一開始簡寫為m,再因快速書寫而簡化為“-”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裡的酒賣了多少。以後,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640?wx_fmt=jpeg


03



12乘號

640?wx_fmt=jpeg

我們現在常用於乘法運算的符號有兩個,一個是“×”,另一個是“·”。


 “×”是由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雷特最早提出的,“·”是由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


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則認為,“×”號與拉丁字母表示未知數的“X”很像,運算時容易混淆,因此加以反對。但他贊成用“·”來替代“×”。


因此德國的數學書中,乘號與世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


後萊布尼茨又提出用“п”符號表示相乘,但未得到認可,現在卻被用到了集合論中去。


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認為,乘法就是一種特殊的增加,“×”是斜起來寫的“+”,用它表示相乘最合適,於是他確定用“×”表示兩數相乘,“×”就被用作乘法運算了。

640?wx_fmt=jpeg


04



12除號

640?wx_fmt=jpeg

“÷”最初是以減號的身份在歐洲大陸流行的。


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者比,後來又有人用分數線表示比。


1659年,瑞士人拉恩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他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表示平均分開,首創了“÷”。


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的《代數學》中,根據群眾創造,正式運用“÷”進行除法運算。


05



12等號

640?wx_fmt=jpeg

“=”最早出現於16世紀英國著名數學家雷科德的《礪智石》中。他認為選擇兩條等長的平行線來做等號,是再相等不過的了。


17世紀,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他還發明瞭“∽”和“≌”,分別那表示幾何中的相似號和全等號。


直到18世紀,“=”才得到普及使用。

640?wx_fmt=jpeg


640?wx_fmt=png


當然 數學符號還有很多


640?wx_fmt=png640?wx_fmt=png


每一個數學符號都有它的成長史

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學習之餘

何不多瞭解瞭解

這些每天都和我們打交道的符號

你會發現

它們並不高冷

它們也是非常有趣的

640?wx_fmt=jpeg

640?wx_fmt=gif

————

來源:數學與人工智慧

編輯 ∑ Gemini

微信公眾號“演算法數學之美”,由演算法與數學之美團隊打造的另一個公眾號,歡迎大家掃碼關注!

640?wx_fmt=jpeg


更多精彩:

如何向5歲小孩解釋什麼是支援向量機(SVM)?

自然底數e的意義是什麼?

費馬大定理,集驚險與武俠於一體

簡單的解釋,讓你秒懂“最優化” 問題

一分鐘看懂一維空間到十維空間

☞ 本科、碩士和博士到底有什麼區別?

小波變換通俗解釋

微積分必背公式

影響計算機演算法世界的十位大師

資料探勘之七種常用的方法

演算法數學之美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演算法、計算機、程式設計等相關領域,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math_alg@163.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