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通訊發展簡史

軍說網事發表於2019-01-29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烽火傳訊到書信,再到今人手一部的智慧手機,從尋呼機,“大哥大”,小靈通,向“萬物互聯”5G網路的演進,通訊行業的發展就是一首波瀾壯闊的史詩,背後既有令人驚歎的閃光智慧,也有風雲變換的江湖紛爭。對於技術一定要客觀的去分析,不應該成為自媒體人吸粉,胡吹嗨吹的話題。

 

2G時代,國內蹣跚學步

 

2G時代主要的是協議是GSM和CDMA。

1991年,愛立信和諾基亞率先在遙遠的歐洲大陸上架設起了全球第一個GSM網路,標誌著2G網路正式商用。

2年後的1993年,國內第一個數字行動電話通訊網在浙江省嘉興市開通。

1993年,華為還在研發第一代交換機,國外廠家壟斷市場,國內企業蹣跚學步。

 

2.5G,小靈通,算是3G的過渡期吧,此期間,中興押寶成功,華為因為一些原因並未佔據優勢。

 

3G時代,TD-CDMA一戰成名

1998年6月29日,中國大陸地區原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現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了TD-SCDMA標準。2000年5月,ITU正式宣佈將中國提交的TD-SCDMA,與歐洲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並列為三大3G國際標準。

雖然2000年提出了標準,但是到商用的路卻漫漫又長遠,需要對不同標準的相容和轉化。2009年工信部為了平衡三大運營商,將TD-SCDMA牌照發給了中國移動,與此同時,中國聯通獲得WCDMA牌照、中國電信獲得CDMA2000牌照。

可以說,3G時代中國移動並不佔優勢,但是擁有2G使用者基數,以及TD-SCDMA技術的逐步成熟,讓TD-CDMA一戰成名。

 

4G時代,與世界比肩同行

有了3G的TD-CDMA基礎,加快了4G步伐,2013年12月,國內三大運營商頒發了4G牌照,均為TD-LTE制式。

某種意義上,正是由於TD-SCDMA技術的基礎,中國在4G時代主導研發了4G標準的TD-TLE技術,在通訊領域開始與世界比肩同行。

 

5G和物聯網時代:未來可期

4G時代,滿足了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通訊需求;而5G時代,連線需求正在從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擴充套件到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

3GPP為5G定義了三大應用場景,分別為:

eMBB:3D/超高清視訊等大流量移動寬頻業務,從4G的100Mbps為單位,5G可高達10Gps,比 4G 快達100倍;

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5G網路將能容納更多裝置連線、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

URLLC: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遠端醫療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線的業務。

 

對應三大應用場景的協議:

在5G eMBB場景上,華為Polar成為了控制通道上行和下行的編碼方案,而資料通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則歸屬高通LDPC碼。

URLLC場景和mMTC場景的通道編碼方案待定。

 

雖然目前5G商用說法頻出,但是5G相關技術,標準,協議,晶片等更應該積累,因為5G尚未領先,技術仍需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