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資料中心沉海怎麼回事?省錢環保還能加快網速

大資料週刊發表於2018-06-11


近日,野心勃勃的微軟開始向海洋要地盤了。據美媒報導,日前,微軟公司開啟了一個名為ProjectNatick的專案,目標是要在90天內在世界多數地方大規模部署資料中心。而這些資料中心並不是在陸地上,而是在水下!


目前,微軟公司已在水下部署了一個資料中心,該資料中心一共裝載了864臺伺服器,稱將利用可再生能源向沿海城市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增加提升上網速度的可行性。


微軟公司稱,這一專案能節省佔很大一部分的冷卻費用,而且在無維護的情況下可以執行5年,省錢環保還能拯救地球。不過,網友對此卻有不同看法。有網友認為,這麼多伺服器放入水裡,就相當於放了個熱得快在海里,這難道不會破壞深海的環境嗎?何來保護地球之說?

640?wx_fmt=jpeg


微軟資料中心沉海一共裝載了864臺伺服器提供網路連線1850年,世界上第一條海底通訊電纜在英吉利海峽鋪設。168年後的今天,微軟要把資料中心也搬到海底去了。


640?wx_fmt=jpeg


6月1日,微軟將一個長約12米,直徑接近3米的膠囊狀資料中心沉入蘇格蘭水域。


這個在海底嗡嗡作響的NorthernIsles資料中心一共裝載了864臺伺服器,可以儲存約500萬部電影。它將為蘇格蘭群島的沿海地區提供高速的雲端計算能力和網際網路連線。


640?wx_fmt=jpeg


微軟將這個專案稱作ProjectNatick。他們表示,將資料中心沉入海底主要是出於對成本的考慮。


為了維持機房適宜的溫度,避免上千臺伺服器當機,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鉅額的空調費用。因此,越來越多公司將資料中心建在人煙稀少的高緯度地區,希望利用外部空氣來降低冷卻成本。此外,土地租金、人力和水電等成本都讓人頭疼。


相比之下,有著較低溫度的海底就像是一個天然冰箱。


為了保證資料中心可以在水下順利運作,微軟特意跟一家經驗豐富的海洋工程公司NavalGroup合作,將一些潛艇的技術用於維持冷卻溫度。而從投入生產到最終下水只花了不到90天,時間成本也大大降低。

640?wx_fmt=jpeg


水下資料中心帶來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專案經理BenCulter稱,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距離海岸120英里的地方,在附近水域放置資料中心,可以以短距離為沿海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快速流暢的網際網路體驗。


環保也是一個大亮點。這次放置資料中心的地方,是位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OrkneyIslands)。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攬了島上的1萬名居民用電,而NorthernIsles資料中心也將由它們來提供電力。


微軟將這稱作「自給自足」式的資料中心。


640?wx_fmt=jpeg


▲奧克尼群島,圖自TWS


ProjectNatick最初只是一位微軟員工異想天開的想法。這位員工SeanJames曾經在美國海軍潛艇裡服役3年,也受埋在海底的電纜和光纖啟發,開始好奇將資料中心搬到水下可不可行。


2014年,這個想法正式立項投入研究,並在2015年8月建成概念原型,在美國加州的海岸附近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測試。


640?wx_fmt=jpeg


▲第一次測試的資料中心原型,比這次的小得多


第一階段的測試證明了水下資料中心的概念可行,而現階段的重點是要從環境和經濟上研究是否可行。


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微軟將從功耗、內部溼度和溫度等多個方面來監測和記錄資料中心的運作。會不會給海洋環境帶來汙染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觀察。


來源::愛範兒   作者::愛範兒


640

大資料週刊

郵箱:tougao@bigdatamag.cn

電話:010-57524293


640

眾論大資料 引領大時代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