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資料庫自研產品亮相國際頂級會議ICDE 推動雲原生資料庫成為行業標準

芊寶寶發表於2019-04-18

4月9日,澳門當地時間下午4:00-5:30,阿里雲在ICDE 2019舉辦了主題為“雲時代的資料庫”的專場分享研討會。

本次專場研討會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高階研究員,阿里雲智慧資料庫產品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花名:飛刀)主持,五位學術界知名學者和教授受邀參加作為Panel Discussion的嘉賓,與現場近百位與會者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這五位教授分別是:
Anastasia Aliamaki,Professor and ACM Fellow, EPFL;
Ihab Ilyas, Professor and 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Vice Chair of ACM SIGMOD, University of Waterloo;
Guoliang Li,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C Mohan,IBM Fellow,IEEE&ACM Fellow,IBM;
Xiaofang Zhou, Professor & IEEE Fellow,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阿里雲資料庫自研產品亮相國際頂級會議ICDE 推動雲原生資料庫成為行業標準


整場分享討論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先由來自阿里巴巴集團、阿里雲智慧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的呂漫漪、林亮、黃貴、喬紅麟技術專家們分別介紹了阿里巴巴在POLARDB for MySQL, POLARDB X, AnalyticDB, 以及智慧化自治資料庫平臺SDDP(Self-Driving Database Platform)等產品和技術的進展,以及如何依靠創新來幫助企業解決傳統資料庫業務場景中在資料處理方面面臨的挑戰,體現出阿里雲智慧資料庫的技術領先性,以及品牌和文化,目前阿里雲資料庫在全球雲資料市場上位列前三。

第二部分由幾位專家分別就雲時代的資料庫趨勢和挑戰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然後就與會學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其中,C Mohan博士提出,雲時代下Serverless允許使用者實現應用無需考慮軟硬體配置,並且通過PaaS實現自動擴充套件,對資料庫來說,自身健壯性是基礎要求,另外還需要加強分散式負載的處理能力。目前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公有云使用者是一個私有環境,混合雲方面還需要優秀的分散式OLTP DBMS, 記憶體/儲存架構上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除此之外,資料安全、資料管理方面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資料顯示,中國84%以上的企業表示願意接受雲技術。針對目前面臨的挑戰,Anastasia Aliamaki 教授指出,一是資料多樣性(關係型資料,非關係型資料)對於資料庫處理資料是一個巨大挑戰,需要構建一個智慧的資料庫來處理各種各樣的負載,需要擴充套件SQL介面,code-generation提供了執行時構建相應底層資料的訪問路徑;二是 data cleaning是極其消耗資源的,包括資料從傳統資料庫遷移到雲資料庫的遷移工具(使用者可以不關心如何遷移的細節問題)。對於使用者來說,如果能讓使用者上述兩點都能做到無感知應用,這無疑是雲資料庫的最大亮點。

周曉方教授認為,從傳統資料庫遷移到雲資料庫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滿意度,雲資料庫努力解決高併發、擴充套件等問題,使用者從傳統資料庫遷移到雲資料庫不僅僅是一次遷移,也是一次自我調優的過程,可以構建生態系統,從不同的領域開展深入研究。

Ihab Ilyas教授分享了在Data Cleaning and Integration to cloud領域的洞見和成果。他特別指出,遷移到雲資料庫問題不在雲本身,使用者通常選擇他熟悉的產品。雲資料庫必須瞭解客戶需求,解決客戶問題。他說:“對於大資料工程師來說,演算法的實現對他們不是噩夢,Hadoop版本卻成為他們的噩夢。我們發現遷移這個事情已經在發生,但是我們需要更多關注這個過程本身,並且對過程敏感,能夠帶給使用者無痛感的遷移。”

李國良教授認為,雲資料庫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維護資料庫,可以節約DBA成本,但是資料庫是比作業系統還複雜的系統,需要遷移資料庫設計的生態系統,並構建相應的APP。小公司業務應用簡單容易上雲,大公司因為業務太過複雜不太容易上雲,雲廠商需要解決大公司的應用遷移問題。


阿里雲資料庫自研產品亮相國際頂級會議ICDE 推動雲原生資料庫成為行業標準


最後,資料庫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強調可以借鑑雲和大資料生態的演進發展,逐步把資料庫技術帶入機器學習中而不是強求打造一個“全能的”資料庫。最後幾位教授也對阿里巴巴在此領域的繼續貢獻充滿期盼。


原文連結

本文為雲棲社群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