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啟動「智源學者計劃」,首批智源學者候選人名單公佈

nomi孫發表於2019-04-16

4月16日,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AI,2018年11月成立)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了「智源學者計劃暨聯合實驗室釋出會」。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政府推動成立,依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小米、位元組跳動、美團點評、曠視科技等北京人工智慧領域優勢單位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重點開展四項任務:引進培育高階人才、共建聯合實驗室、建設人工智慧社群、加強產學研合作。

研究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技術長、原始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張巨集江擔任首屆理事長,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黃鐵軍擔任首任院長。

智源研究院是北京智源行動計劃的一部分。北京智源行動計劃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導和支援下,由企業、高校、院所等共同提出,是北京服務人工智慧發展的頂層設計。

據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所言,北京市科委在2018和2019年兩年為智源研究院提供了3.4億元的資金支援。今後,北京市科委還將支援智源研究院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部等部門支援,承接國家科技創新 2030 —「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專案等任務。

「不光是給錢,我們還給人。」張光連說,「把我們的(曹)處長不幹行政職務了,派到這兒當副院長,全職打破鐵飯碗,到瓷飯碗這兒來工作,全身心投入。」

智源研究院的願景目標是:按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總體部署,支援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無人區”,推動人工智慧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引領人工智慧學科前沿和技術創新方向,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慧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支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促進人工智慧深度應用,改變人類社會生活。

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關鍵在於人才。

「『智源學者計劃』的目標就是要找到最好的人,給他自由支配的經費,提供他需要的資源,支援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特定方向上的重大基礎問題研究,或者開展前沿問題的自由探索。」黃鐵軍院長在介紹中說。

「智源學者計劃」將依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優勢高校院所,以及曠視等骨幹企業研究院,對智源科學家首席(CS)、智源研究專案經理(PM)、智源研究員(PI)和智源青年科學家四類人才進行重點支援。

1. 智源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 簡稱:CS)

(1)支援物件:工作在科研一線,具有強原始創新能力,在重大科技專案攻關、工程專案實施中,創造性地解決了人工智慧重點領域的關鍵難題的領軍人才。

(2)選拔方式:由智源專家委員會定向邀請。

(3)工作職責:負責把握學術方向,並對方向進行規劃、確定領域專案。

2. 智源研究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 簡稱:PM)

(1)支援物件:兼備學術方向技術能力和管理才能的複合型人才。

(2)選拔方式:由智源首席研究員(PI)推薦。

(3)工作職責:對專案進行管理,定期與智源首席研究員(PI)、智源研究院、智源首席科學家(CS)進行溝通。

3. 智源研究員(Principle Investigator 簡稱:PI)

(1)支援物件: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原始創新上有所突破,對學科發展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的研究人員。

(2)選拔方式:由智源首席科學家(CS)推薦。

(3)工作職責:組織及開展學術科研。

4. 智源青年科學家

(1)支援物件:38歲以下,有著廣闊學術視野、創新思維以及突出發展潛力的青年科學家。

(2)選拔方式:由智源研究院面向北京人工智慧領域優勢高校院所及企業開展定向徵集。

(3)工作職責:根據個人擅長領域或研究興趣方向,開展AI領域內的開放性探索。

經過提名、初評、審議等流程,已經遴選出首批智源學者候選人,共21人,並即將啟動公示程式。(公示資訊將通過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網站及公眾號對外公佈。)

會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宣讀了首批智源學者候選人名單:

人工智慧數理基礎重大方向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院張文平教授;

智源研究專案經理:
北京大學夏壁燦教授;

人工智慧數理基礎重大研究方向智源研究員:共10位,他們分別是:
北京大學 董彬副教授、李鐵軍教授、林偉研究員、文再文副教授、楊超教授、張志華教授;
清華大學 鄧柯副教授、史作強副教授;
中科院數學系統科學研究院 戴彧紅研究員、明平兵研究員。

首批青年科學家候選人,共9名,其中,數理基礎方向5名,機器學習方向4名,他們分別是
北京大學 特聘研究員 朱占星
北京大學 副研究員 章斯鑫
北京大學 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王涵
北京大學 副教授 邵嗣烘
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林乾
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黃高
清華大學 長聘副教授 崔鵬
清華大學 長聘副教授 唐平中
曠視科技研究院 模型研究組負責人 張祥雨博士(年僅28歲,是首批青年科學家候選人中最年輕的)

據悉,首批智源學者將致力於打破基於計算機實驗和神經科學人工智慧的慣用建模正規化,以可解釋性的新型人工智慧模型、新型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深度學習的基礎研究為研究內容,解決人工智慧面臨的可計算性、可解釋性、泛化性、穩定性等基礎理論問題,建立以數學與統計理論為第一原理的新一代人工智慧方法論。

這21位智源學者候選人的資訊將在智源研究院官網進行公佈,一個月的公示期後,若無意外,智源研究院將與他們簽訂聘任協議。

屆時,智源研究院將直接向他們支付費用,「不用走單位的人事體制,直接研究院我們負責任。」黃院長說,「我們看重他是一個有潛力的人,我們就直接給他,大概就是不低於50萬的每年的支援力度(每個人)。」

這些智源學者不需要在智源研究院辦公,還在原單位繼續從事學術研究,成果也全部屬於其所在單位,「研究院不擁有也不期望去獲得任何智慧財產權」,「因為他做的是人工智慧,是符合國家的戰略方向,是符合北京市的方向,所以我們給他支援。」黃院長說。

此外,這些智源學者在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經費,也會獲得研究院支援。黃院長表示,只要不用到違規,怎麼用,完全由自己決定。

黃院長還表示,智源學者的申報不是每年只有一次,而是不分批次,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人才,通過申報程式,可以隨時進入研究院支援的範圍。

黃鐵軍表示,今年將計劃遴選智源學者100人,大概覆蓋5到7個重大方向,其中,青年科學家30-50人。2020年和2021年再分別增加100人,智源學者總體規模保持在300人左右。

「我們這一次所謂第一批(9位科學家),樹立了基礎和機器學習兩個方向,組織方向過程中發現(這不是我們的全部),只是跟這兩個方向相關。人工智慧面比這個寬的多,所以後續大家推薦青年科學家的時候,可以放開去想,並不是說一定跟他們9位研究方向去比,這個不用比。」黃鐵軍在論壇環節補充道,

「北京的人工智慧真正未來的標誌性突破,我們真的希望不拘一格來支援,甚至於本科生。我覺得是這樣。包括我們們現在的青年科學家,發現那種苗子的時候,一樣的,我們該需要支援,就給他支援。」

同時,智源研究院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堅持高標準,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劉江補充道。

據悉,首批青年科學家推選工作開展以來,清華、北京各單位專家共計推選了54名候選人,參加答辯42人,經專家評審,最終選出了9名。

會上,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還宣佈,與曠視科技成立首個智源聯合實驗室——「北京智源—曠視智慧模型設計與影像感知聯合實驗室」,並舉行了揭牌儀式。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對聯合實驗室的目標、特色以及擬開展的資料集建設、AI競賽等工作規劃進行了介紹。

附9位智源青年科學家候選人簡介:

1.  北京大學 特聘研究員 朱占星:深度學習的泛化性和魯棒性方面取得了高水平成果,曾獲國際電腦保安領域頂級會議CCS2018最佳論文提名。

2.  北京大學 副研究員 章斯鑫:建立了深度學習小波分析的聯絡,論文曾發表在國際機器學習和應用數學頂級期刊上。

3.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王涵:在分子動力學的數值分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30餘篇。

4.  北京大學 副教授 邵嗣烘:23歲即獲中國計算數學學會優秀青年論文一等獎,在計算量子力學前沿做出了重要貢獻。

5.  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林乾:在高維資料和複雜模型的統計分析理論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相關領域傑出的青年學者。

6.  清華大學 助理教授 黃高:提出了隨機深度網路、自適應推理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演算法模型,曾獲得2017年國際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會議(CVPR)最佳論文獎。

7.  曠視科技研究院 模型研究組負責人 張祥雨博士:是多個高影響力卷積神經網路模型的主要研發者之一,曾獲2016年國際計算機視覺模式識別會議(CVPR)最佳論文獎、國際頂級計算機視覺競賽多項冠軍。

8.  清華大學 長聘副教授 崔鵬:在網路表示學習和社會感知的多媒體計算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和省部級一等獎三項,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榮獲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和國際計算機協會中國新星獎。

9. 清華大學 長聘副教授 唐平中:致力於人工智慧博弈論的交叉研究,設計人工智慧與優化演算法,大幅度提升了網際網路公司核心經濟指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