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筆記

CloudClimb發表於2019-04-13

前言

身為一個碼農,一直在學習技術方面的書籍和文章,沒有接觸過管理相關的書籍。但是不能只靠一條腿走路,想走的更遠點,也必須瞭解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這裡不是指的狹義上的“管理”別人,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同事推薦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著作。看完之後,做下筆記,加強一下理解。當然,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在日後的工作中加以運用和總結。

思維導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維導圖.png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思維導圖.png

自己的思考

對“知識工作者”的理解

  • 知識工作者的基於專業知識的決策,和管理人員的決策一樣重要。知識權威,實際上與管理權威同樣都是合法的。都能夠影響公司和組織的最終產出。所以,很多組織都建立了管理崗和技術崗兩條平行晉升通道。
  • 對於知識工作者,無法像體力工作者一樣,對其工作結果進行精確的衡量。如果他們心存不滿,有的是辦法磨洋工。所以應該以激勵為主。激勵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精神激勵,個人感覺主要是成就感,比如自己的技術能夠獲得提升,或者自己開發的專案能夠給他人帶來便利等。除了激勵,也要避免重複性的枯燥的工作,讓人熱情消退。總之,要有正向的反饋。
  • 對於知識工作者,追求的目標,應該是儘可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公司來講。
  • 不是所有的知識工作者,都屬於管理者的範疇。那些日復一日從事日常事務的員工,並不能產生真正的價值,因為他們並沒有根據自己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決策,也不能對組織的成果產生影響。
  • 比如996.ICU,為什麼說大部分公司會強制加班呢,不怕大家磨洋工嗎。因為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很多程式設計師是靠條件反射進行工作的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產出絕對可以隨著時間scale。為什麼或是條件反射,因為不用過腦子,一件事情,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按照前人既定的模式,不管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解決,如果幹個兩三年,把這條業務線上的事都碰一遍,該有的條件反射都訓練出來,那麼恭喜你是team的頂樑柱了,可以考慮爭取一個高階的頭銜。不過腦子,也就不會改善已有的做法,也不會去思考自動化,那麼真的就是巴普洛夫的狗,只是鈴一搖,你就知道該怎麼敲鍵盤而已。--我們為什麼會滑入996的泥潭。雖然說的難聽,但是實際是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中國的程式設計師,很多真的就是“體力勞動者”,俗稱碼農,工作就是搬磚。

對“組織”的理解

  • 組織,是能使個人才幹得以增值的工具。像足球隊,前鋒後衛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才能取得勝利,給自己也創造價值。
  • 組織的價值體現在對外部的貢獻。組織內部發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比如醫院的價值體現在救治病人。至於醫院裡的純行政人員,是為了讓醫院正常運轉的成本。
  • 隨著組織規模日益擴大,其內部的事務就會越來越多。佔據管理者更多的興趣,精力和能力。從而容易陷入處理日常瑣事的處境中,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怎麼才能對外部提供更多的貢獻。

對“管理者思維”的理解

  • 沒有下屬,也要有管理者思維,管好自己。即便有下屬,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不是想如何管別人,而是想如何管理自己。
  • 目標為導向。怎麼才能作出更多的貢獻。這是遇到問題時候的指路明燈。
  • 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貢獻。
    • 對於自己
      • 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要持續記錄時間花費,然後避免無效時間的支出,並且儘量安排出整塊時間做重要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的時間碎片化。
      • 覆盤自己,避免重複犯錯。一日三省吾身。
      • 發揮自己的專長。而且要考慮能否有產出。能否與他人的產出結合。要做T型人才。
      • 要事優先。首先確認什麼事情是要事,要著眼於未來,不要糾結過時的東西。注意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不能只做緊急的事情。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能三心二意。
      • 注重產出。做完一件事情,必須有文件之類的東西輸出。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有貢獻。
    • 與他人的關係
      • 下級,用人用長,不糾結短處。有明確的考核,但是要求不能過高。讓人能有所挑戰,而且基本能夠實現。與下級溝通的時候,不能只是“上對下”,也要聽取下級的想法和意見,並基於貢獻進行判斷。
      • 同事,基於統一的貢獻為目標,求同存異,考慮事情不能僅有利於自己,也要能給他人帶來成長或者利益。
      • 上級,要“管理上級”,發揮上級的長處,並使其缺點不至於對自己產生影響。提出有效的建議,並注重先後順和表達方式。
      • 會議。開會之前要有準備,確認真正需要開會討論的問題,開會過程中要進行有效討論,聽取各方意見。開完之後要有結論。
    • 如何做決策
      • 重視外部的趨勢
      • 看到整體的績效
      • 要看到反面意見
      • 瞭解問題的實質
      • 找出解決問題所依賴的邊界條件
      • 仔細研究解決方案
      • 解決方案要有可以落地的細則
      • 執行過程中及時反饋

參考文章

我們為什麼會滑入996的泥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