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相信很多患者經歷過看病”三長一短”的困境(掛號、候診、取藥時間長,就診時間短)。我國日均門診量2000餘萬人次,並且絕大部分患者都擁擠在三級醫院,有限的醫療資源導致就醫體驗差、醫患關係緊張、看病難等社會性問題。
2018年12月1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世中聯中醫藥大資料產業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世中聯中醫藥大資料發展論壇上,”邦大夫”醫患AI對話系統正式釋出,這也是國內首次推出面向中醫領域的醫患AI對話系統。
該系統是由北京大資料研究院中醫大資料中心聯手國內頂尖的語音對話互動解決方案服務商——奇點機智聯合推出,奇點機智利用自主研發的語音對話平臺”對話流”,與中醫大資料中心孵化企業北京大醫象宇所研發基於大資料的症狀推理引擎深度融合,可有效代替醫生完成問診流程。
據推測,如果”邦大夫”全面使用,將為全國每年創造數十億分鐘的醫患溝通時間。
在中醫診療時,”望聞問切”四大基本要素中,僅”問”一項就佔據接診流程中約70%的時間。基於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NLP)、深度學習等前沿AI技術以及中醫臨床診療大資料所構建千萬級的中醫領域知識圖譜,”邦大夫”透過對話互動的形式,利用AI賦能預問診、分診導診、網際網路複診、健康諮詢全流程。
“邦大夫”能夠在接診前自動幫助醫生採集患者資訊、識別主訴症狀及相關伴隨症狀、既往病史、個人史等資訊,進而生成結構化問診電子病歷,可為患者智慧匹配適合的科室醫生,並在診後階段幫助醫生進行網際網路複診與隨訪跟蹤,打造從診前到診後的完整閉環,並在以下幾個方面,解決醫患雙方效率和體驗上的痛點。
增加醫患溝通時間,提高門診效率
“邦大夫”能夠植入到醫院的網站、APP、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小程式中,並與醫院現有電子病歷系統進行連線,在患者就醫前,透過語音或文字進行人機對話互動,將主訴、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等資訊進行智慧採集。”邦大夫”會根據患者提供的資訊,自動詢問,採集足夠全面的問診資訊,自動生成結構化電子病歷並匯入醫院系統中。
在醫生接診過程中,能夠提前檢視透過”邦大夫”生成的結構化問診病歷,從而免去了一邊問診一邊手工錄入電子病歷的流程。在已有資訊的基礎上,醫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問診,再進行”望聞切診”,這樣不僅能夠增加醫生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時間,提高門診效率,患者的就醫體驗也能得到最佳化。
當下,診後環節的醫患溝通幾乎為零。患者若想跟醫生進行後續溝通,只能透過複診與醫生面對面,而”邦大夫”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現狀。患者結束門診診療後,”邦大夫”的患者回訪機器人能夠定時跟蹤患者遵醫囑情況和預後狀況,並反饋給醫生,方便醫生對患者後續狀態進行跟蹤,及時干預,管理病人的病程全週期。
AI 語音技術突破,深度理解患者
醫療問診會涉及大量專業醫療詞彙,而患者的描述大多是口語化、生活化、多樣化的。”邦大夫”依託”對話流”平臺,利用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以中醫大資料為基礎,能夠將患者口語化的表達,轉化為標準化的中醫醫學術語。
另外,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或多或少會帶有地方口音或是普通話不標準,在使用者選擇語音輸入時,透過語音識別技術,不僅僅要能”聽清”患者的表達,也能夠”聽懂、理解”患者。
問診程式化,降低醫療差錯
在病情尚不明朗,化驗檢查還沒做,尤其遇到不能主訴病情或配合檢查的病人時,若想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問出醫生想要的、真實的資訊,為進一步檢查提供思路,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程式化問診方法,並且做到言簡意賅。 而目前大醫院門診中,醫生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詢問患者病情,直接開檢查檢驗申請和處方,出現誤診漏診在所難免。
“邦大夫”透過多輪對話互動,引導患者描述症狀及病情,問哪些內容、先問哪些、後問哪些,已經根據臨床大資料提前設計到對話流程中,在規範問診路徑的同時,避免資訊疏漏或醫療差錯。例如,患者主訴為腹痛,系統不僅會收集年齡、性別等個人基本資訊,還會引導患者描述出現的時間、疼痛的部位、性質、伴隨的症狀、誘因、既往病史等。
問診場景中涉及多輪問答,對話邏輯複雜。”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如何為AI系統植入醫生般的邏輯大腦是”邦大夫”突破的技術難題。利用”對話流”平臺,結合中醫大資料中心孵化企業大醫象宇研發的症狀推理引擎,”邦大夫”實現了醫療問診的複雜對話設計。資料庫中的大型分支”決策樹”,能夠根據使用者回答決定下一輪提問的內容,以最短路徑演算法,精準收集患者的症狀,幫助醫生縮小疾病範圍。
推動智慧醫院構建,加快醫療服務升級
在智慧醫療建設過程中,很多醫院或醫療機構面臨門診電子病歷資料不足、病歷不智慧、醫生工作繁重不願意錄入等難題。而”邦大夫”能夠透過對話互動生成結構化電子病例,推動醫院在初診、複診、回訪等環節的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構建,加快傳統醫療服務的數字化升級。
“邦大夫”能夠幫助醫生和醫療機構從就診——跟蹤——複診的全流程中,記錄有效資料,既能幫助病人進行自我管理,又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便捷的醫患交流通道和可信的資料來源。透過收集患者大資料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同樣能夠輔助醫生進行醫學科研。醫學科研反哺臨床診療,能幫助醫生制定更合理的診療方案。
“邦大夫”能夠靈活植入到醫院現有的系統中,醫院可以根據不同的問診需求,在”對話流”後臺中進行對話設計和調整,無需程式設計,能夠讓醫院或醫療機構輕鬆定製程式化問診對話互動。
對話式AI,重新定義就醫體驗
根據2019年醫療健康產業趨勢預判報告,到2019年底,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IT應用市場上的價值將超過17億美元。透過在選定的醫療保健工作流程中運營人工智慧平臺,生產率將在未來的2-3年內提升10-15%。
目前,”邦大夫”將上線各大國內中醫院、中醫機構,推動中醫領域的技術和模式創新,重新定義AI 時代的就醫體驗。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模式創新,終將要達到三個目標:成本、質量、可及性,而”邦大夫”的引入藉助AI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醫患溝通質量及體驗,使中醫藥造福更多的百姓。
未來,語音對話平臺”對話流”將繼續深耕醫療領域的對話場景,讓更多人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就醫體驗。除了醫療垂直領域外,電商、金融、教育、企業內部服務、智慧硬體等領域的企業都能夠透過”對話流”自主定義對話式AI體驗。
語音對話互動是未來”AI+醫療”的大勢所趨,醫療機構或平臺中AI的應用將不再僅是喊口號或評級標準,而是讓億萬患者真正享受到更優質就醫體驗的落地產品,提高醫患互動溝通效率,釋放醫療專家的寶貴時間,對緩解優質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緩解”看病難”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