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想聽音訊文字版本可直接戳關於社交圈子的一點思考
文中觀點僅代表我個人拙見,如果有與你相違背的,不喜勿噴
正文從這裡開始~
作為一個比較靠前排的90後,我記得,小時候,我與同齡人一起玩耍,彼此之間的聯絡,基本上靠喊,或者書信,而現在一個手機就能連線一切,即使失散十多年的同學,也能瞬然間給集聚起來,這點,不得不服手機的強大.
那時,我們互相之間並沒有什麼多大的差異,除了每年年底家長或者老師談論著誰誰家的娃,學習成績好那點攀比之外,也就很難找到其它話題了的,而在學生時代,甚至是當自己步入社會之後,慢慢的也會發現,每進入一個階段,我們圈子總是在不停的變化,並且以往的圈子都是在不斷的進行萎縮,退化,甚至被遺忘.
比如:小學時,天天玩得形影不離的同學,自從上了初中,有了新同學集體後,以前的同學也就漸漸聯絡少了,上了高中後,又發現,初中同學又漸漸聯絡少了,而當自己上了大學之後,發現很多高中的同學又失聯了的,進而當自己退去學生的光環之後,又發現大學同學基本也就不怎麼聯絡了的
甚至就是自己從一家公司進入另一家公司,即使以前天天無話不說的同事,一旦不在一個屋簷下,能經常彼此聯絡會更少,其實,這也不能說互相忘記,只是因為,我們彼此之間沒什麼交集,當然某種程度上聯絡的減少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從一群人到一批人,在到一部分人,幾個人,最終也發現剩下的只是一個人,有些路,終究需要一個人去走,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成長,我們的圈子在逐漸減少,或者止於現有的圈子進行打轉,難以突破天花板,越來越單一化,難道就不能發現新大陸?答案顯然不是的
曾今,我對於圈子的理解就是侷限於在周圍,止於同齡人,這在學生象牙塔時代尤為明顯,總覺得象牙塔以及圈子外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無關,而這種想法其實早就已經根深蒂固了的,從小父母老師總是就告訴我們,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摻和.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的思維,往往結果就是學會了居安而不思危,絕不會防患於未然,更談不上什麼未雨綢繆,那時,每天除了聊微信,玩QQ,三點一線的生活,而周圍更多人都是調侃著怎麼去撩妹,話題似乎除了遊戲就是女生,也就少有其他一些什麼較為令人振奮人心,腎上激素飆升的事,也不會跟現在一樣,主動的去逛社群,關注並瞭解一些商業性的東西,儘可能最大化的將自己的知識進行產出,那時,基本上是漫無目的,得過且過
我記得,這種狀態直到大三的時候,我才慢慢醒悟過來,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如有一把冬日裡熊熊燃燒的烈火,也不願意趨於當下的安逸,只是,有時候,身在其中,想要改變,卻又不知道如何改變,在矛盾與現實中進行掙扎,如果慶幸掙脫出來了,發現又是一個開始。換言之,我覺得當時我完全得意於我認識了一個較為積極向上的圈子,在我看來,每所大學裡面都有很多資源,但是往往能夠早早發現並加以利用的,卻真的很不容易,真是應證了那句,現實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記得我們校園網的bbs論壇裡面經常是有人上傳什麼電影,電視劇之類的,也會上傳一些校外教學視訊教程,不限於計算機等各個專業的,都有,而我恰好因為又想學點東西,不令自己整天渾渾噩噩的,於是就下了很多一些關於計算機軟體開發的教程,其實在這之前,獲取知識的更多的方式都是從老師和課本那裡,教多少就學多少,非常被動,那時微信剛出,手機移動網際網路正是爆發時期,什麼安卓,ios開發都是特別火爆的,微信公眾號生態圈以及自媒體正處於孵化期,也沒有現在這般的如火如荼。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那位網上教C語言的郝斌老師,還有就是那位《手把手教你學微控制器》的宋雪松老師,他是一個非常優秀厲害的人,讀其書,如見其人,至今他的書我都放在架子上不捨得丟棄,內容也非常接底氣,也不做作,他不單單是技術厲害,而且人品極好,作為一個電子領域內高階大神仍時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態,而且主要對於小白使用者,無論問題有多少簡單,他都能耐心的回答,要想知道在他維護的幾千號人層次不一樣的大群裡,每個人若問他一個問題,基本上他也不用吃飯睡覺了的,而當時我進的是他第57個群,可想而知,人品好,口碑好,也就毫無疑問他的微控制器板子賣的有多好了
其實,我覺得真正厲害的人,他是不會滿足於光想著自己厲害就夠了,而是去願意幫助他人成厲為害的人,去成就別人,一帶一路,這種收益是如滾雪球似的,如果仔細想想,圈子裡有很多這樣的人,首先自己富了,然後還會想方設法的帶動別人富裕起來,從而自己還會更富,想想很多得到的知識大佬以及其他領域的大神,開門收徒等等之類的,都是縮影。所以在平時當中,還是要多攢人品,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始終覺得,自己無論站在哪個高度位置,不要忘記我是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期少年窮,待人家歸來時,就是你誇目之日
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有逆襲的機會的。當然後面的一些老師與網友對我影響也挺大的,基本上這些都是網上的老師同學,我跟他們也不認識,但是就是因為這種媒體介質的連線,無論是自己通過購買書籍,還是通過加QQ群,我在現實周圍生活中找不到那種打雞血向上的狀態,而我在網際網路上卻都能找到
我發現,認識一個人,也不一定就是要見面就叫做認識,通過讀文,聽書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讀文識人是可以加深認知的,對於IT技術類書籍,圖靈的書大多數都很不錯,當然,國內也有些不錯的書籍,無論是技術書籍還是非技術書籍,以後,我也會一一分享出來.而如今,網際網路教育遠比線下傳統教育要活躍優質得多,想要什麼資源,沒有找不到的,只有自己想不到的,現在往往是更多的選擇,卻不知道如何選擇,糾結著選擇哪個更好
至於大學裡的一路曲折茫然,雖然最終與自身專業背道而馳,但是我覺得只要我學過的內容,儘管有的現在也沒有用上,但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見識,很多東西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這不一定就是技術知識帶來暫時性的快感,而這一路上遇到的人本身就是一種財富,我們不都是在不斷的進行嘗試,並尋找那個最真切的自己?
我發現,網際網路上厲害優秀的人簡直太多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而那些優秀的人,各路圈子的大牛,身上可貴的品質也正是我這種菜鳥所要學習的。厲害之人必有厲害之處,我覺得還是不要不斷去接觸牛人,當然,至於怎麼接觸牛人,我覺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混圈子,如果只是固執己見,一副老子是天下第一的感覺,那麼真就是井底之蛙。
我們都知道,在上大學以前,大家目標都很明確,十幾年苦讀,就是為了金榜題名,而我們的老師往往也會給我們畫個大餅,吹棒著只要上了大學,就是天堂,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對於專業,職業等都是一臉茫然,也更談不上給我們講一些什麼關於投資財富等一些課程
我們都是有口無心的唸叨著知識就是財富,就是力量等一些勵志箴言,而從來也沒有人告訴你,如何讓知識變為錢,有時候,我們把財富等同於錢,往往是因為它表現得更加直觀,然而事實上它們是並不完全等同的,錢只是財富中的一部分,它只不過是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物物交換的一種工具而已。
其實這也不能怪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傳授專業知識嘛,自己也並非是個商人。我覺得,絕大多人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有人給你點什麼意見,還好,沒有人給你意見,面對眾多紛繁的專業,基本上也就看哪個順眼,就填什麼,或者就是父母老師的意見,也並不會考慮那麼多.
其實,我覺得任何人給的意見都是不靠譜的,因為誰也承擔不了對他人未來責任而下定論,只有追尋自己的本心,並且都是在不斷尋找自我,而這個,確實是挺難的,但是,我覺得在未進入某個領域之前,可以多多聽已經工作了職業老司機的建議,都說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師傅的套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車之鑑是有道理的
或者主動加入一些圈子去了解,多多的用搜尋引擎,所謂內事不懂問百度,外事不懂問谷歌,都是不錯的方式.比如:通過閱讀書籍,加QQ群,技術社群論壇(國內的掘金,segmentfault,部落格園,csdn,github等)很多,以及現在的什麼簡書之類的,國外的stackoverflow等等以及一些微信公眾號的,絕對不要忽視社群的重要性
也許剛開始自己只會看看,總是對那些厲害的人持以仰望,只是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也並沒有什麼輸出,個人覺得那是因為自己輸入的不夠,或者有著一些佛繫心態,我覺得大家可以多多的去嘗試,哪怕剛開始是摘抄讀書筆記也好
與人分享本身就是個探索的過程,久而久之,結合生活,就會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思考,啟發自己,哪怕認知是錯誤的,也沒有關係,因為網路上是有很多熱心的鍵盤俠等一些老師給你反饋,而這種反饋就是一種收穫。
那些圈子的各路大神,比如賣知識的羅胖等,幽默風趣夯實的內容表達,這與他以往的閱讀和深度觀察,是離不開的,他不就是把自己讀過的書,看到的事,遇到的人,不斷打碎碾磨,通過獨立的思考運算後,進行二次輸出嘛。加上他比我們更多的人具有敏感的商業的嗅覺和借勢造勢的能力,其實,仔細想想那些厲害的人,都是有共性的
我覺得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埋頭寫程式碼,抬頭不看天,亦或是完全扎進程式碼的世界時,其實自己和隔壁小鎮鐵匠鋪的鐵匠並沒有什麼差別,我覺得還是始終要保持一顆空杯的心態,我現在越是認同,你看得有多遠,就能走得多遠
就想想我們現在周邊的例子,那些比特幣圈內大神,當年人家苦心研究區塊鏈的時候,我們總是不屑一顧,或者也不去了解,泡沫的時候,仍能堅守,堅持自己的判斷,其實任何投資都是一種博弈,但博弈成功的機率,這取決於自己擁有的財商知識的多少,真的就決定自己在博弈中贏的機率有多大.
當有人跟你談理財投資時,就認為他腦子不是有病就是在玩忽悠,很多時候,若沒有人跟你講或者自己不去探索,自己仍一味的固執己見,圈地為牢,那麼自己的天空也就僅限於天花版那麼點大了的
對於金錢,我們習慣性的思維,是把放在銀行裡儲存,這是思維的侷限性,因為覺得它安全,其實很多領域都是如此.我覺得,一定要多結識圈子,上層怎麼勾搭老司機,下層怎麼深入底層小白(我也是個小白),並且瞭解大神,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去找他叨嘮,我們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去了解他們,比如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知乎,微博,掘金,github,簡書,以及微信讀書等上一定會找到他們的足跡,而往往讀那些大咖的文章就是一種對話,也不必刻意去阿諛奉承,主動留言或者打賞點小額,作出點反饋,進而產生互動都是一種是好勾搭的方式。
其實,我覺得,我們往往是成為不了別人的樣子的,但是為什麼又要去結識他們?那是因為,這取決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大腦當遇到這種問題時,我們常常會短路,說”我不知道”,或者給出一些寬泛而模糊不清的答案
比如,隨口說出我想成為一個不斷把知識變成錢的人,投資行業裡大拿,技術大神,某個領域的專家等等,當然有這種願望遠比回答不知道要好得多,試問那具體怎麼實現?比如第一個,你能想到的變現渠道有多少,就能把它變成多少,這不區分是硬體部分還是軟體部分
如果把兩者作為一個簡單的比較,硬體部分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某些明星靠刷臉,出軌,秀事業線,蹭熱度等撈金,而果粉賣腎搶iphone等等都是硬體嘛
當然對於像我這種既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也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人,假想著自己既然已經不是富二代,那麼就儘量做富二他爹,來激勵自己吧硬體往往是指望不上了的,而軟體往往看不見的虛體,往往需要進行二次轉化,他是無形的資產
比如:技術(這不止於一提到這個指的就是IT,其實任何能給他人產生價值的技能都叫做技術,汙一點的那種床技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一種技術,只不過這個就屬於硬體範疇了,哈哈哈哈哈,不要多想,我是個很正直的人)
寫作輸出,開知乎live,直播答疑,音訊,視訊等提供對他人有價值或者有意思的內容輸出服務,直接或者間接的都可以實現變現。如果細心發現,現在很多人很多平臺都是在做這個,而且真的是全民互動,連廣場的大媽,半歲大點的萌娃都開直播了,其實,也不要一提網紅直播,就帶有灰色眼鏡看待的,以為就是那種低俗出賣色相走腎的,真的不是這樣
你會發現,無論是那些人開直播,願意表演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那種草根逆襲娶白富美的故事以後會越來越多,無論是個體還是第三方平臺就是在一種大比拼,看誰更能吸更多的粉,賺流量,各平臺呢,各種給使用者下套,定製推送,令你的消費防不勝防,就是買買買,而且買了還想買,褥羊毛病毒式,不由自主的進行擴散,我覺得呢,還是要保持理智,不要幹著嘴裡喊著,在買就剁手,右手卻在看假肢的事,我們是玩不過那些商人的
個人呢,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拋頭露面,把自己練得越來越商業化,上無上限,下無下限,總之曝光度有多大,吸金就有多快,而且越接底氣的,反而越受追棒.不得不承認一點,擁有生意上的商人永遠是一頭披著一頭羊皮的狼.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很正常,至於面對諸多平臺,存在即合理,林子大了,必然什麼資訊都有,我一般都會去多問自己想要得到什麼,然後有選擇性的進行篩選,搜尋,盡少的被那些平臺所繫結,無休止刷資訊,對於快餐式的垃圾資訊進行格式化,其實發現只要扔掉手機,一下子就放到解放前了,哈哈哈哈
迴歸初心,其實,對於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往往是個虛構可望不可即的東西,然而,如果我們樹立大神榜樣的力量,那麼目的就很明確了,雖然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的樣子,甚至也是不可能的,就像模仿者永遠是杜撰,假把式,贗品是無法取代真跡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正因為追求想成為大神,我們可以進行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求極點,取極限值,一旦到達某個切點時,若相近的與他保持了平行甚至超越,也是可以的。
雖然有時候,別人在怎麼厲害,那只是別人厲害,不是你自己,跟自己其實也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是點贊之交,萍水相逢,即使抱上了大神的大腿,那也並不能說明什麼,菜雞仍然是菜雞,大神依舊是大神,所以我覺得,只有兩個巴掌平行在同一個節奏的上進行拍打,產生共振,才會足夠的響,從而能夠促膝長談,笑傲江湖吧,所以,有的大神不願意回覆小白是有道理的,哈哈哈哈
而底層小白因為年輕,所以總是充滿活力的,要互相多多學習鼓勵的,當然結識圈子,也並不是濫交,廣撒網,要避免無效社交,其實你可以帶有目的性的社交,就像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如果只是提提褲子,僅僅爽爽而已,互不負責任的態度,一旦遇到渣男心機表,就認倒黴吧,雖然略顯得拙劣,但往往會更加明確
比如:你想要學習IT技術類的技能,肯定是找軟體開發之類的交流群嘛,可以選擇性的加那種氛圍好的群是很受益的,但是慢慢也會發現,不可長期泡群,對於剛開始,還是可以的,如果想通過群來提高技術,那麼最終發現其實是並沒有什麼卵用的。
進而,也不要不去關注,只是要有適度,因為有的同伴也許會分享了一些你不知道的好東西,一旦看到,就可以拿來主義嘛。但是我覺得如果想要將人與人之間社交持久下去話,往往物物互相的等價交換,才會更加長久,通俗一點也就是少做伸手黨,想想我有什麼東西值得對方去拿的?而不是不斷的索取,應該拿自己已有的東西去跟別人去換,這並不是侷限於自己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比如金錢,資訊資源,精神等都是,儘可能最大化的建立對等關係,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處事之道,而且也都有過濾機制,對於我而言,一般的廣告黨,微商等都是可以視而不見的,當然,有得必有失嘛,我也不會刻意去噴一下對方,做出一些什麼拉黑刪除之類過激行為,因為別人也有別人的生活方式嘛,我覺得還是要互相多尊重,可以選擇不打擾侵犯,就可以了
其實,對於自己朋友圈裡,關乎,誰誰關注你,反正我覺得自己真的沒有那麼重要,能主動跟自己聊天的一隻手都能數得過來,更多是自己學會了用左手溫暖自己的右手,發朋友圈往往也就是刷一下存在感,證明我還活著,僅此而已,對於那種群發,要你朋友圈集贊,或者發了一條動態,後來者追加評論點讚的,其實,自己可以推測出,自己已經被人家選擇遮蔽了,至於怎麼樣避免早起睜開眼,少刷圈,而開啟一些電臺多聽?
經科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往往對於出現紅色的資訊時,就忍不住想點一下的,往往對於灰色資訊卻是少有興趣的,你可以把一些群資訊設定遮蔽,訊息免打擾,勿擾模式,也可以把微信裡設定隱私裡面的朋友圈更新提醒關閉,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自己習慣性的點選發現,而頻繁的刷朋友圈的,
而現在的朋友圈動態其實也並非完全是真正的動態,就像你關心的今日頭條,也並非是今日頭條,發的照片往往也是那個照”騙”,這完全得益於亞洲的四大發明(中國的ps術..哈哈哈哈)
我是那種不願意給人添堵的人,既然自己給別人帶來不了什麼新鮮感,那麼就不要給人制造麻煩,我是寧願泡在簡書等各社群群裡瞎混,也不願意去發朋友圈,其實,主要還是覺得自己沒什麼可發的,從曾今的帥氣以貌示人,到如今的以”帽”示人,早已過了那個風花雪月動不動來句愛情宣誓的年紀,而現在甚是覺得好的愛情應是細水長流,互相尊重,彼此欣賞,而且前提是麵包足夠大,不奢求撐成個胖子,夠吃就行,哈哈哈哈哈…
顯然,朋友圈很重要,而選擇什麼樣的圈子又很關鍵,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多簡單的道理,其實都懂,我們本身就是智神,並不需要去被人教訓,但是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也就有什麼初級,中級,高階,資深級,專家級,骨灰級..等區分。我始終覺得,對於每天自己攝取什麼樣的資訊,特別重要,除了原始的閱讀書籍和老師填鴨式的方式外,還有別的更好渠道?
比如:知乎,喜馬拉雅等一些?我覺得,人處在每個階段,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焦慮,我記得我圈子的有位老師,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感覺,你很迷茫,沒有反向,那麼就把你的錢換成車票”。這背後的涵義就是,人要多走出去,多接觸一些人和事,你的視野和思維就會被開啟
其實,粗俗一點就是要多結交圈子,向自己所在行業以及那些不同領域厲害的人看齊,多多學習別人優點彌補自身的缺點,從而將別人的能力最大化的嫁接移值到自己身上,為我所用,進行賦能,比如別人先進的營銷理念,一些投資策略,大神遇到了問題,他是怎麼解決的,以及他是通過哪些途徑和渠道,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哪怕是他走心的文筆,我們既不要照搬全抄,完全崇拜主義,而是對有用的資訊進行提取,結合自身,進行封裝,打包出廠,自己也就是個很好的產品了,大家都是出來賣的,自己是白菜價還是黃金價,這取決於牛市還是熊市,本身就是由市場來決定的,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讓自己魚木的腦袋儘早的開竅,真正的實現思考致富,而不是嘴上吹牛皮
一直以來,我一直覺得自己無論情商還是智商,財商,都是挺令人捉急的,在16年中旬的時候,我開始記錄寫作,直到現在,當然大部分都是以程式設計知識總結為主,也很少去寫軟文之類的,況且我自己也是非常反雞湯類的,與其讀著別人的故事,而懷疑人生,還不如多做點事實在得多。當然,適當的讀讀也是有用的,別人的故事也是一種經歷,或多或少都會給自己一些啟發
在這一點上呢,比如同型別的微信公眾號,關注一兩個優質的就可以了,比如什麼十點讀書,365讀書等,自己有選擇性的關注一些就好了,睡前乾一杯雞湯,睡個安穩覺,也是可以的,如果細心的朋友,你會發現,無論是喜馬拉雅,懶人聽書等還是微信公眾號等那些情感電臺往往都是榜首,關注度特別高
然而,這其中,女性使用者是絕對的擁護者,而往往一些財經商業IT等草根致富類的節目呢,卻往往沒那麼高,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女人是感性的,而男人是理性的,而丈夫反過來諧音就是”付賬”嘛,不斷的賣力耕田勞作,雖貴為男人,但事實上,是真”難”人,,哈哈哈哈,才能架得住女人的購買力,娃娃的奶粉錢,跨越三座大山嘛,但是這也不能以偏概全,現在的妹子也越來越來厲害和獨立,甚至一點都比男人差,我所指的是大概率。
對於有用的資訊,和一些覺得有意思的公眾號,我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的,當然關注最多的還是一些同行碼農的號,多如牛毛,其實很多號,都很是類似,真正能夠每天日更週期性自己原創輸出的,我除了發自內心佩服還是佩服,反正我是做不到,自己能達到每週一兩更,並且每一篇用心去寫,就可以了的,日更這是需要強大的毅力的。
反而很多號都是轉載別人,所謂的內容搬運工,無論是為了吸粉還是其他目的,我覺得,還是要持以感恩之心,無論是作者原創還是轉載,翻譯,起碼都是開源分享的嘛,並沒有人強求你去看的,其實,有時候,哪怕你隨手一個點贊也是對作者的一種鼓勵,至少表示你已經來過,更多時候,如果作者不去轉發一下的話,閱讀量還是很難上去的,更談不上眾多人主動分享出去了的,所以現在也有很多公號作者寧願去社群寫,也不願意花精力寫公號的,本身寫內容就已經非常耗時的,而且排版也是個相當耗體力的事.
如果你自己也嘗試的去做到日更,而且還要飽受網路上某些鍵盤俠的口噴,卻仍傻逼一樣的堅持的,你就能體會運營者是很不易的。我覺得呢,自己有選擇性的去讀讀看看就好了,優質內容走心輸出的公眾號,自己是能判斷得出來的,而現在我也會去多聽,多看自己一些關乎投資等其他方面的盲區內容,自己還是太無知,要多向那些厲害的人取經問道,加深認知
我是個願意與人交心的人,也從不吝嗇自己知道那點皮毛的東西,我覺得與人分享技術,生活,探討致富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之前,我一直都忽視社群的力量,當時,也覺得無心去管理,耗費精力,然而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我堅信,一群人才會走得更遠,所以,我建了一個itclanCoder知識星球,當然也有微信QQ交流群,只是覺得微信QQ群資訊太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又缺乏對歷史資訊記錄,沒有沉澱,加上各種微信公眾號相信大家都關注很多,資訊也容易被淹沒
對於建圈建群建公號(itclanCoder)的目的,初心只是為了純粹的分享,以個人成長踐行為核心,也算是通過輸入倒逼輸出,對自我一種迭代督促,如果你認為是否有著圈錢的目的?可我設定的是免費的呀,如果你願意打賞點小額,我會更加努力的輸出的,當然,現在有著很多的變現通道,其實,只要細心發現,很多的圈內大神,無論是圈粉還是圈錢,終極目的就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實現變現,我覺得這也沒有什麼,花點小錢買經驗,漲見識,是值得的,明明可以走點捷徑,就沒必要搞得精疲力竭的,就像撩妹撩漢的,花錢買套路,抱得美人歸嫁得如意郎君,這難道不遠比自己背讀金瓶梅,刷時間看肥皂劇要快得多?我覺得就是值,哈哈哈哈哈…
對於絕大多數人,知識付費是有些望而卻步的,當圈外的人徘徊到底是進還是不進去時,在外頭總是對付一些小妖小怪時,而圈內的人早已升級打boss了的,對於知識付費,我覺得投資自己的大腦,是永久的,就像破產只是暫時的,而貧窮則是永久的一樣
在我看來,無論是自己從別人那裡學到的什麼東西,只要加以利用,同樣的最大化輸出,要堅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可以的.在itclanCoder圈子裡呢,人人都是老師,始於前端,不止於前端,你也可以對我和其他圈友進行提問,反正只要我會的,我都會力所能及,圈子裡呢,不分長幼,但是拒絕任何loser,抱怨,憤世嫉俗,滿口跑火車,不務實搗亂的人
當然,我也不會強求他人進圈,你進圈,或者不進圈,我一直都在,你離開還是留下,我也不會離你而去,我雖挫,但是很帥,也不是什麼大神,菜鳥中的戰鬥機一個,但又想追求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而且還想帶著別人一起飛的人,我覺得,加入圈子,就是漲知識,找組織,搭團入夥,從而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你願意來?
點選可直接加入itclanCoder知識星球,止在用心交流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