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下屬的工作積極性

老_张發表於2024-11-04

知識星球有同學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公司業務比較複雜,老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新招聘的同學短期內難以上手,新人落地難度比較大,如何提高團隊的交付質量和效率?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團隊管理者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空降或者剛成為技術管理者的同學來說,是很頭疼的一件事。要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下述三點入手。

1、用流程規範和規章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

每個人的工作背景、技術棧和能力都不同,有自己的獨特性和複雜性,人管人是管不過來的,只會陷入定製化的陷阱。

如果緊盯著員工做事,只會白白浪費管理者的時間精力。要學會用流程規範和規章制度來約束員工的工作方向和進度,典型的如OKR、KPI都是很好的管理工具,流程規範更是圈定了做事的範圍和方向。

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應該放在流程最佳化、體系建設、團隊搭建和確定目標及結果方面

2、胡蘿蔔+大棒,永遠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絕大多數人上班工作,無非就是為了工資和績效獎金,而管理者掌握著任務分配和工作成果考核的權力。

在團隊中明確績效打分和工作結果考核機制,關鍵崗位誰來擔任,重要專案誰來負責和參與,都會影響到最終的績效考核與獎金分配,大多數人不會和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過不去。

要明白一點,管理者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為掌握著分蛋糕的權利,而不是你真的和團隊成員有上下級的附屬關係

3、培養嫡系,關鍵崗位和專案讓嫡系去牽頭落地。

如上面的案例所述,如果老員工積極性不高,甚至摸魚混日子,那就應該儘快的透過招聘去選擇你想要的人,然後親自帶出來,讓新人快速落地,然後逐步將老員工邊緣化,逐步替換,達成團隊換血的目標。

當然,僅僅是招聘新人來為團隊換血並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還需要建立一套流程體系,讓業務和技術相關的內容在團隊裡沉澱下來,比如知識庫和案例庫。

這樣即使再次遇到類似問題,也可以讓其他員工有所參考,摸著前人的路過河,降低風險成本。

管理者很重要的一個能力要求,是要能快速識別團隊的低效區域,並且快速解決或者替換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特別適用於群體或者團隊管理。

最後,聊聊知識庫的重要性。

對個人來說,做事更多的是憑藉技術和經驗。但對於團隊來說,個人的技術和經驗無法作為參考和依據的標準。

如果將某個個體的技術和經驗當作團隊的標準,那這個個體就會成為團隊的最大瓶頸,一切都受其制約。一旦這個個體離職或者轉崗,對團隊來說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團隊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評估並控制風險,進一步找到並解決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

其次,面對混亂的情況,如果無人管理或不對其加以控制,則會演變成各自為戰的局面。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習慣做事,且大機率會認為自己的方法就是正確的,這就是典型的區域性最優。

但對於管理者來說,要考慮的是全域性最佳化,區域性最優大機率不是全域性最優,且可能成為全域性最優的影響因素。

要解決這個問題,管理者可以在調研清楚情況後,制定較為合理的流程規範,並儘可能的推動在團隊中落地,以此來約束團隊成員按照統一的方向和流程做事,控制混亂現象持續擴散,避免各自為戰。

最後,作為團隊管理者,組建和最佳化團隊組織架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企業招聘新員工的出發點,即可能是業務擴張需要更多的人來做事,也有一定的因素是充當鯰魚,刺激老員工不要安於現狀,同時也是避免某些關鍵崗位員工成為單點風險。

但對新員工來說,如果入職後無法很好的適應,那勝任工作就無從談起,更不要提成為關鍵崗位的輪替角色。

比較好的實踐方法是:讓老員工帶新員工,一方面是熟悉工作流程和對接的人,另一方面則是對團隊的業務和技術棧及相關工具平臺熟悉起來,能快速上手工作。

但老帶新更多的是起引導作用,真正熟悉業務和技術還是需要新員工自己來實踐。而這些最好的方式,就是沉澱團隊的知識庫,這樣新員工也知道去哪裡找參考答案。

知識庫還有一點潛在優勢:即使關鍵崗位的員工離職或轉崗,後來者也能透過沉澱下來的東西更快頂上來,這也是知識庫作為團隊基礎設施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即風險兜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