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終總結:為何我們總想把時間填滿

137Summer發表於2023-12-31

2023.12.31 在廈門與陽光度過這個假期!今天看到了日出、月亮、彩虹、日落!

2023

2023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年份,從2013年開始上大學,2023正好10年。我會覺得2023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更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今年也並沒有去很多地方,但從5月份開始的大理旅居之行確確實實是另一種活法實踐的小小開始。但其實要說變化,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去年的年終總結關鍵詞是折騰,也是變動的開始,可能像前些年的變動最大的也只是跳槽換工作,跳來跳去也還是在一個圈子裡,而今年的變化則是我好像可能在試圖從原來的圈子跳到另外一個圈子了,真切的看到了一些原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接觸到了一些在上班和旅遊中間呼吸的人生中永遠也接觸不到的人生樣本。

這一年最大的幾件事,第一是在家住了好幾個月,住到了5月份,幾乎是從小到大第一次和我媽兩個人相處了幾個月,對於母女關係有了很頻繁的思考。第二是參加了一個高中同學的婚禮,其實本來參加婚禮只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因為處於社會時鐘的快“30歲”這個年紀,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結婚生子了,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第三是一個人去大理旅居了四五個月,這也是第一次嘗試一個人出發去大理旅居,在此過程中認識了很多處於不同狀態的朋友。並且9月開始還和幾個朋友開了一檔「不上班派對」播客,每週跟相當聒噪的幾個人聊聊天。12月已經又繼續一個人的旅行,來了福建,這裡溫度都在十幾二十度,準備度過年前最溫暖的一個月。這幾個月聽最多的歌是《單身旅記》,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早上八段錦,晚上和週末citywalk,最規律的是每週一次的播客聊天。

關於獨處

關於第一次、一個人這件事,從腦子裡飄過了從小到大的很多個瞬間。其實很小的時候我很愛說話,很愛問為什麼,很愛和動物說話。再大一點上小學期間是經常村裡的小夥伴一起出去野,覺得很多事情都很有趣,然後就是初高中了,從12歲開始住校到大學也有十年的宿舍生活了,這個階段除了學校學習就是放假回家看劇,逐漸變得沉默了。第一次感受到獨處是小學的時候同學們都住校我沒有,中午午休的那段時間整個教室裡只有我一個人。初高中住校了之後反而還好,都有飯搭子。但也在這個階段開始從做什麼一定要找個伴到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大學更是自由時間變得更多了,不可能總是找人陪伴再去做自己相做的事情,於是開始享受獨處的快樂,從獨處中汲取了很多養分,然後就是畢業之後開始上班,獨處時間更多了,偶爾也想找同頻的人,但旅遊和出遠門還是會找同伴一起,也沒有想過獨自旅行這件事,其實本來在一個城市都是獨自工作開始的,但是獨自旅行在以前好像看的比較重一點,因為要去到陌生的環境。但是今年經過嘗試發現,並非不能獨自旅行,阻礙自己腳步的只是自己,去到一個新的環境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甚至還能在新的環境中發現很多令人開心的人事物。當然也可能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如果不喜歡的話離開就行,很簡單,沒那麼複雜。人生也如旅程,被環境逼迫去改變和適應不如自己主動積極去改變和適應。

關於親密關係的思考

去年和今年我看的書裡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關於女性的書的,以前對於家庭關係,更多的是在於我當下的感受如何,很多時候我並沒有去細想我的感受是怎麼來的。這麼多年我都一直在順社會時鐘,上學工作無縫銜接,其實確實一直並沒有好好去想親緣關係中的不合理之處,一方面也是從小到大在家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加起來其實並不多,直到這幾年才逐漸開始思考自己的一些情緒的來源,試圖理清這種共生和依附的關係。經過二三十年,回過頭來猛然發現自己總是壓抑和忽略自己的情緒,成為了一個情緒穩定的大人,很難再產生過大的情緒起伏,可是這個時候發現父母不像我們小時候想的那樣強大和情緒穩定,更多時候還會角色對調,我們需要經常去安撫父母的情緒。

今年和我媽相處的幾個月裡,雖然存在的都是一些一直存在的問題,或許是這些書對我的影響,我思考的角度有了一些變化。比如我一直想的是無論如何我不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在觀點衝突時,我試圖說服我的母親,想讓她認為我是對的,但後來又細想,其實她也是這麼想的,並且在這二三十年裡都這麼一以貫之的來灌輸她的想法給我,想讓我按照她的想法來,那麼我想要「讓她認為我是對的」這個想法本質上其實也是和她一樣,是徒勞的,不同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只能求同存異,能調和則調和,不能調和就分開,也不能過多的參與彼此的生活,需要保持成年人的獨立性。

關於生活方式的思考

對於工作,在之前我可能更多的會在意我要好好工作、努力賺錢,但是去年就經歷了一系列的折騰之後,思想上也有了轉變,更多的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健康和自由。想明白自己想要過哪種生活,然後去逐一實踐看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獲得的狀態,起碼今年一年對得起去年的展望,不只是在螢幕那端去羨慕他人在過的生活,今年相當充實的實踐了一些以往我覺得很難開始的事情,並且過上了之前夢寐以求的生活,雖然還有一些限制,但是總體來說可以說是實踐了最初的設想,也瞭解了自己適合在什麼樣氛圍的環境下生活,以及對於未來和長期的一些展望。所以去年我從坐班工作過渡到遠端工作,雖然也還是按點上班,但就是解放了空間,我可以再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工作。透過這個我在有穩定收入的情況下去了大理旅居過了一個很久以來最美好的夏天,有了和旅遊相當不一樣的感受。喜歡這種旅居的狀態,在一個地方待三個月以上,可以比旅遊的走馬觀花更能感受這個地方的人文美景,接觸到不一樣的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

和食物的關係,和金錢的關係,乃至和他人的關係,最終好像都能夠歸結於和自我的關係。在從少年成長為青年的時間段裡,很多時候的動力都來源於“我不夠好”,我想要“更好”。但是很少去思考何為好?過去十年裡都忙於眼前的問題,懶惰的認為大家普遍認為好的就是好,一直朝著別人期望的方向去發展,但很少會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兩年經常會問自己如果不管社會的期待(考研、考公、結婚、生娃)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社會時鐘」之外的人生可能?

今年五月份去參加高中同學的婚禮,還是感受到好像很多人被打思想鋼印似的,這個年紀還單身似乎是一件說不出口的事情。在今年之前我或許也認為以後一定要找個人結婚,一定要在某個城市定居買房,但今年我的想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沒有其實也沒多大事,就像一個人旅行那樣,開始一個人旅行之前會想,會不會遇到危險,會不會孤獨,想的太多害怕開始,但真正開始之後,就會覺得一個人太舒服太自由了,可以去我想去的,吃我想吃的,玩我想玩的,不用遷就任何人。如果旅途中遇到合拍的人,甚至也可以改變原來的計劃和別人一起同行一段,自由且隨心。或許某一天我覺得夠了,我不想到處去了,想要在一個地方長居一段時間,甚至定居也是ok的,總之,內心保持多樣性和好奇心,先出發,在路上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順「社會時鐘」不一定過的不好,逆「社會時鐘」也不一定就過的好,好與不好終究還是主觀上的判斷。所以可以拋棄所有標籤,過自己認為的好,順應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穩定與變化並不矛盾,看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可以在試過一切可能之後選擇回到最初的起點,但不能一直不出發,這也是我一直在踐行的生活方式。

大理

在大理的時候,會發現有些人年紀很小就已經去過了很多地方,學過了很多接觸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從大理回來之後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說發現有好些人家底比較厚的確實是好像做什麼事情都自信從容一些,沒那麼多後顧之憂,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到處見識,而大部分普通人就是容易瞻前顧後,就像我這樣的似乎走了很久很久才走到今天,才有機會從生存和忙碌中抬起頭,得以窺見他們的一角。並非對自己原生環境的抱怨,而是很深刻的意識到人與人之間是有多麼的不同。很多時候你唾手可得的境況可能是世界上很多人夢寐以求想要達到或者獲得的,我也經常會想其實我這樣的生活也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應該感到珍惜,而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應該多思考並去實踐出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後想想如何達到更理想的生活,而不是隻是會看著網上別人光鮮的一面羨慕。疫情三年之後,也經常會覺得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是如此的真切,每到這時,我便會更進一步的忠於內心去做選擇。

當把一件事想的太複雜的時候,就很難去開始。比如寫這篇年終總結,從12月初就開始在寫了,因為給自己設定的deadline是月底,所以一直拖延,做很多事情來逃避。也比如,今年開始我開始接受一個人旅行了,以前總在等朋友有空,但真的一個人出去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發現在出發之前預設太多困難除了阻礙前進沒什麼幫助,所以我儘量避免想太多,降低預期。同時變得好奇,不擔心做得「對不對」,要「花多長時間」,能否「解決」問題或是否「重要」。享受你感覺到的與問題的互動和衝動就好了。依衝動行事;看看會發生什麼;再遵循新的衝動。這樣似乎就變得更簡單一些,並且更能遵從內心的感受。跟隨自己內心去做想做的事情,雖然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難。

「不做什麼」這麼難嗎

今年一整年,尤其是下半年過得相當充實,去了很多地方,citywalk了很多城市,情緒鮮活,感覺到自己的人生真的有在好好過好好活,也真的做到了去年年終總結的期許:「多走出去看看,多實踐,不只是躲在螢幕中舒適區裡看,把生活過地鮮活」。不僅如此,今年書也讀了256小時,讀完34本,書也讀了,路也走了,真的特別好,整體上來說過得很自洽,人生真的應該就是曠野,這個曠野不是指一定要反主流或者反軌道,而是不問別人的期許,你希望做什麼,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總想把時間填滿,去學習、去健身、去讀書、去看劇、去刷手機,似乎「不做什麼」這件事變得很困難了。冥想超過一分鐘就開始走神,讓腦子空下來好像成為了一件很難的事。年終總結也都會總結做了什麼事好讓自己覺得一年沒有白費,但我突然就會想到「不做什麼」這件事是否成了稀缺能力,希望明年我可以經常安心的「不做什麼」,多多練習冥想,去感受最初的感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