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選擇情緒---因果思維

powerx_yc發表於2018-03-06

《有感覺,還是沒感覺? 6秒鐘改變你的情商》的第六篇覆盤分享,本次分享的主題是選擇情緒——因果思維。

你希望自己有什麼樣的感覺,你希望他人有什麼樣的感覺?——戴維-卡羅索

你有多少選擇權?

你曾經思考過現在的你——你的身份,你的工作,你的想法,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擬現在所在的地方,有多少是出自你的選擇,又有多少是因為生命劇本中早已註定的安排?你的人生觀是命運主導的或者是由你的選擇主導的呢?

你相信情緒可以選擇嗎?

情商專家研究表明,人類對情緒的選擇可以達到約90%的程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情商能力足夠成熟,情緒再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可以被選擇的,唯有情緒發生的那一刻,也就是6秒鐘之前不在我們的選擇之中(6秒鐘之前由我們的生理化學反應所決定),這也是為什麼最高可以達到90%而非100的程度。

如果你懂得情緒能夠影響人的工作表現,如果你願意駕馭你的情緒中蘊涵的力量,那麼情緒就是你最強大的工具。情緒是可以傳染的,你對待他人的反應方式,反過來就會決定他們對待你的反應方式。

生活就是如此簡單,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方式,只要轉換情緒、轉移注意力,我們就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對待工作。我們既能選擇憂心忡忡,也可以選擇樂觀思考,情緒轉換隻需要僅僅6秒鐘,這就是“選擇情緒”的要點,有意識、有目的地保證自己頭腦清醒、集中精力並且反應敏銳地度過每一天,並且用這種行為方式影響他人。

“瞭解情緒”強化了自我覺察讓我們具備了選擇感覺和情緒模式的前提。那麼,對於我們期待實現的目標,是該“激烈抗拒情緒“還是“平穩駕馭情緒”?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我們:在“瞭解情緒”之後,我們怎樣才能做出情緒轉變,以使我們的行動符合自己的意願。而“選擇情緒"就是跳脫束縛我們的慣性反應,進而可以自主並自由地選擇採取能夠順利實現目標和願望的行動模式。四項關鍵能力是我們做到“選擇情緒”的重要前提:

1、因果思維

2、駕馭情緒

3、運用內在動力

4、樂觀思維修煉

這四項能力可以幫助你做出情緒選擇,轉向更有利的情緒,採取正確的行動,且動力來自你的內心深處,而非他人的左右。

因果思維  我應該怎麼做?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評判他人的時候,往往關注的重點並不完全是他人付諸的行動,還包含他人的態度,甚至,在有些情況下,人們會將幾乎全部注意力放在關注他人的態度上,人們的深層意識會認為,對方所呈現的態度和情緒是來自於深層意識資訊,它能代表對方真實的動機,而他人的動機是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的,如果他人的動機不被我們信任,我們的情緒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會開始工作——可能選擇寧肯不要對方做事,也要保證自己沒有風險。

另一方面,人們在評判自己的時候,卻往往只關注自己採取的行動,這仍然源自情緒天生的保護機制,這樣的機制會首先蒐集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自衛,於是,人們便迅速找到利於辯護自己的事實依據——我做了什麼?

腦邊緣系統確實能夠找出他人身上暗示危險的情緒,就像“預警雷達”,可以勘測出潛在的諸如憤怒、挫敗、害怕和焦慮等敵對情緒。“預警雷達”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閱讀人的面部表情和聲音的音調,根據艾伯特-麥拉賓博士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人們交流、傳達資訊時,通過語言傳達的僅佔7%,絕大部分資訊通過音調(38%)、肢體語言和表情(55%)來傳達。

在他人眼中,我們一定不是單純的行動者,我們同時還是情緒的傳達者,而情緒是他人解讀我們的態度和動機的密碼,行動和態度加在一起成為他人評判我們的綜合因素,也是他人決定以何種方式迴應我們的前提。

正常智商的人都具備因果思維能力,但人們在進行因果權衡的時候,卻往往忽略將情緒、感受等因素考慮在內。在被要求“理性”的辦公環境裡,我們常常著重關注發生的行動——做了什麼。而事實上,人們並不會單純以外在行動來衡量一個人,這是我們的情緒與思考同屬一個大腦運作系統的緣故。

因果思維要求我們既要考慮人們的感覺又要顧及人們的想法。並且從“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也就是可看見的現實何“隱藏在水面下的85%的冰山”的無意識的結果兩方面來判定我們選擇的代價與收益。我們把因果思維納入情商模型,最關鍵的是需要我們在情緒產生6秒鐘之內,能夠自主運用因果思維去權衡包括情緒、想法、行為在內的一切因素。當我們實施因果思維時,也就是正在監控“第一時間反擊”的衝動和它的內在驅動力。

因果思維能力可以讓我們吉安市和預測自己做出選擇之後的結果,並分析其因果關係,避免我們被情緒綁架,以及有意識地採取行動,而非被動地做出反應的關鍵。因果思維設計我們的情商和智商。這是一個分析自我感受、感受自我想法,從而判斷最佳選擇的過程。這項能力真正決定我們是否能做到選擇有效情緒的關鍵能力。

運用因果思維可以幫助你有計劃、有意識地採取行動,評估各種選擇的結果從而做出最佳選擇。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你很容易衝動行事,會對結果感到驚訝。而缺乏這種能力的人往往被認為善變、不值得信賴。

練習:情緒代數學

我們發現許多人,都不太喜歡審視自己的"第一時間反擊“,這個問題同樣是源於我們情緒天生的自我保護,這種力量是非常強烈的。我們知道,當你的預警雷達發出嗡嗡的警報聲,你就會感到不安全,因此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也就是說你會發現自己的情緒抗拒這種檢測,而回避檢測的結果常常是造成我們莽撞行事的根本原因。

如果你發現自己會迴避你對某種反應模式的審視,那可能是因為你的腦皮質(邏輯思考中心)對腦邊緣系統(情緒中心)所蒐集的資訊,正在做出權衡,這樣的時刻是非常關鍵的,決定者我們是否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因而,尤其需要你關注這種令你不舒服的自我審視。如果你力圖在鬥爭中贏得上風,你就不得不總是奮力抗爭,陷入情緒綁架。當你選擇將情商付諸實踐,選擇以平穩、流暢的方式面對生活時,你就會發現一種能夠將你從炫耀自己比別人更強的慾望中解放出來的真正的力量。

運用下面這張“情緒代數學”作為練習因果思維的工具,將讓你逐漸理清你做出決策的思路。是一個利用我們的感受來輔助思考與決策的實用工具。


9459154-0ade762c0b735c73.jpg


9459154-e0140df02d5eda50.jpg

總結:

定義:因果思維是指我們“分析感受、感受想法,從而判斷最佳選擇”的能力與習慣。

重要性:因果思維可以減少衝動,適當延長決策和反應時間。這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最佳的選擇,比較準確地分析、預測自我及他人的反應和動機,因此是實現自我管理的重要一步。

功能:如果你能從戰略的高度進行因果思維,你就可以幫助自己和你的組織靈活地駕馭各種變化。這項情緒勝任力可以幫助你推論並有效掌握每個選擇之後的結果,且能預見你對他人產生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