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白
陳曉萍,心理學
閱讀筆記
- 突然意識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制度背後的邏輯通過制度表現出來之後往往最終造成了與其邏輯相一致的行為表現,也就是所謂的"期望效應".從鼓勵合作出發制定的制度可以引匯出合作的行為.而從不信任這個基點出發制定的制度也可以誘匯出不道德行為.制度如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而制度背後的邏輯,才是決定舟行舟覆的根本原因.(這讓我想到了一個簡單的例子:鐵門以破,玻璃門卻可以長久.)
-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城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 理想豐滿,顯示骨感.是很多人對今天生活的感嘆. 為了能夠短暫逃離現實, 我們讀小說, 看電影, 玩動漫, 打遊戲, 讓自己走進別人的故事裡, 或者遁入虛擬的時空中, 去體驗不同的角色和生活方式, 扮演並實現自己理想中的形象. 比如浩氣迴腸的英雄, 柔情萬種的美人, 刀槍不入的勇士, 呼風喚雨的天神, 飛簷走壁的俠士......與此同時, 對現實的種種妥協和不滿, 也可以通過在虛擬世界中扮演的多種角色得以紓解, 從而更有勇氣直麵人生, 提升幸福感. 把類似的理念植入工作場景中, 能夠發現相似的功效. 比如讓員工自封職務頭銜, 就是一種有意思的嘗試. 不是千篇一律的"前臺接待員",而是 "第一印象總監"; 不是 "公關部經理",而是"企業說書人"; 讓員工自己定義工作的內涵,並給自己的職位起名字,在某種意義上其實符合他們試圖逃離現實,扮演某種角色的願望.把員工稱為"演員",人事處叫"演藝中心",制服是"戲服",崗位描述是"劇本", 上班就是在舞臺上表演,休息則是臺下.每個人不論職位高低,崗位貴賤,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突然使人產生妙趣橫生的感覺,即使枯燥的工作比如打掃衛生,也可以變得新鮮有趣.結果員工感覺自我價值和意義提高了,與同事交往的心理安全感更強了,情趣疲憊和焦慮感下降了. 而要創造能讓我們著迷,流連忘返的虛擬世界, 不論是以小說的方式, 還是通過影視,動漫,遊戲的技術,都需要具有超凡的想象力.英國的某位詩人哲學家曾經把想象力定義為:"讓靈魂擺脫客觀事物的禁錮而獲得自由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 越是思想上不受限制,桀驁不馴的人想象力可能越強.上升到社會層面,越是不主張思想統一的社會越可能出現思想自由人士,這些社會中產生具有想象力的文學,藝術和科技產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反, 越是受到思想和行為禁錮的人越渴望逃離現實, 因此處在禁錮繁多的社會中,虛擬時空對個體的吸引力就越大, 喜歡充滿想象力的二次元世界的人也就越多. 令人遺憾的是, 在那種社會中生活的人常常不容易獲得想象力. 這個悖論如何解開, 也需要許多方面的改變和努力.
- 從中國製造過渡到中國創造,其中的大部分責任將落到中國企業的肩上. 而中國企業要能夠不斷創新, 就必須依靠員工的創造力. 在科學研究中, 創造力和創新被定義成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個體產生有用的奇思妙想的能力; 後者則指這些奇思妙想變成了現實, 產生了新穎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把連線二者的個體稱為創客. 但要談企業創新, 員工個體的創造力就成為其必要條件. 那就是: 個體有創造力不等於組織就能創新, 但是沒有個體的創造力組織肯定不能創新. 這就把激發員工創造力當做組織創新應該關注的焦點了.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 讓員工體會到完全的身心自由, 是促進其創造力的關鍵. 在越來越多的以創新為主要競爭優勢的企業中, 對員工思想和行為的管理似乎存在越來越多鬆懈的傾向.比如谷歌規定員工必須把20%的工作時間花在與工作無關的個人興趣上,如旅遊,攝影,攀巖等.除了這項明文規定,公司基本沒有其他行為準則.個人可以選擇任何時候上下班,蓬頭垢面光腳出現在公司也沒有關係,當然也可以帶著寵物.因為公司認為在沒有資源束縛,思想完全自由的狀態下,員工更可能產生靈感和創意.而靈感和創意與別的東西不一樣,不是你越努力,越守規矩就越能產生的,也不是外在壓力越大就越能壓出來的. 思想和行為自由的結果, 與"人無壓力輕飄飄"的假設相反, 造就的是員工對自己工作的自主性以及法子內心的熱愛和激情.處於激情狀態的個體,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全部傾注到工作中, 對解不開謎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不屈不撓, 從而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 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因此, 在自由,激情, 創意之間,存在這樣的因果關係. 谷歌對員工的(不)管理境界, 就會明白其在內的邏輯. 在這樣的公司裡工作, 人們關注的不是你的外表,頭銜,地位或者你的性格,說話方式,更重視的是你思想的新意和質量,你思維的神祕和邏輯,或者解決問題能否另闢蹊徑. 在這裡,一切束縛, 一切與實質無關的表面文章統統不在重要. 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人們全身心地投入,不斷萌生創意,才華橫溢.哪一天中國企業能給予員工充分的身心自由和工作自主,而不是長長短短一大堆規章制度,條條框框.
- 在談論個體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說到一個人人品的好壞.人品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城市守信, 說到做到. 人品好的人有自知之明, 對自己, 對別人都誠實相待. 他們一般不信口開河, 也不隨易許諾. 但是他們一旦答應, 一定會全力以赴, 兌現承諾. 其次是自律性強, 他們在沒有任何外在監督的情況下, 也能夠自覺遵守條約. 即使發現有漏洞可鑽, 有油水可撈, 有美色可貪,而且在就是鑽了, 撈了, 貪了也不會被發現的情況下, 依然可以心無旁貸的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 不鑽漏洞, 不撈油水, 不貪美色. 因此, 我們尊重, 信任人品好的人, 即使哪一天他們在職場上變成了我們的對手, 我們仍然對他們的人品深信不疑, 願意與他們展開較量.把人品概念上升到公司層面, 就成了公司的品牌. 一個公司的品牌好壞可以從多方面體現, 但最主要的恐怕要數公司的誠信以及對消費者是否承擔責任了. 而這在公司發生危機的時候最容易體現出來.
- 高管的"懼外"變成中層管理者的"懼上",共同的恐懼使得諾基亞錯過可以抗衡IPhone的最好時機,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再比如,有些企業領導喜歡採取的立威舉動,諸如強調個人的絕對權威,並對下屬進行嚴密控制,貶損下屬的能力等,也常常引發下屬的恐懼感.此外,加入團隊成員沒有心理安全感,通常也不敢知無不言,從而導致團隊死水一潭,毫無創意.
- 在神州大地上每天都上演著無數精彩絕倫的故事,也不缺才華橫溢的寫手和演藝人員.之所以寫不出來,演不出來,或許與內心的恐懼感不無關係.這裡的恐懼在於思想和觀念上的束縛以及習慣性的自我審查,生怕跨越雷池或踩到禁區而遭受懲罰.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表達真實,觸及靈魂的能力,其顯性後果就是內容的缺失.哪一天沒有雷池,思想的禁區也不存在的時候,人們的心理恐懼才可能消失.到那時,對於內容缺失的擔憂將成為天方夜譚.
- 南美出現的第一塊冰與杜拜的繁榮有什麼關係? 有一些事物之間的聯絡, 不跳出當前的時空, 不進行交錯綜合的思考, 就不容易看見. 比如說一下這些看似毫無關係的物質和現象:印刷品的出現和眼鏡的流行有什麼關係? 鏡子的發明和文藝復興的產生有什麼聯絡? 氯化物的發現和婦女解放運動有什麼聯絡? 鐘錶的發明與現代工業社會的誕生有什麼瓜葛? 閃光燈的發明與城市貧民窟的消減難道也有關聯嗎?
- 由於物質的發明導致社會形態變化的這種效應被作者稱之為"蜂鳥效應".蜂鳥之所以能夠讓自己的一個翅膀向上飛,另一個翅膀向下飛,而使自己的身體在空中平衡不懂,是因為它需要用自己的長嘴去吸取花蕊中的蜜.換言之,是花蕊的結構導致了蜂鳥的奇妙飛行方式.
- 一個好的理論不僅能夠解釋並預測現象,而且能夠啟迪人心.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人類經濟的發展速度超過之前幾個世紀的總和. 與之相對應地, 社會制度的變遷和組織形態的變化,科技的發展更新,企業成長壯大的速度可能也是最快的.研究發現,管理學中經典的理論大多起源於過去半個世紀的早期1960-1999.
- 中國的許多制度變革不是自上而下由國家驅動的.相反,私有經濟被合法化的制度變化只是滯後順應了實際經濟中已經發生的變化而已.開放市場,而政府採取不作為,不干擾,不阻擾的政策,民營企業自然會摸索出一整套適合市場發展的模式和行為規範,讓自己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首先是相信自己,為自己自豪,堅持做自己的夢, 敢於迷失自己, 大膽無畏. 創造自己, 制定自己的標準, 取悅自己. 為自己做的事情創造機會,創造環境, 創造意義, 適中喜歡並充滿激情. 其次是不斷提問, 質疑, 批判已經存在的現實, 不用理性而用影象思考, 不用尋常工具嘗試, 不追求完整, 成功, 敢於走極端, 並把失敗當做墊腳石, 不斷開始, 不斷試粗. 再次是關注自己, 專注於當下又把未來裝在心裡, 不和他人相比, 但可以嫉妒為動力, 甚至以恐懼為動力來促進自己的創造力. 最後是不被自己的短板侷限, 不被環境侷限, 不找藉口, 不拖延行動. 可以從模仿開始, 追求簡單, 精簡的創造. 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 不斷學習, 充電. 不把好的想法只留在頭腦裡, 而是付諸實施.
- 以身作則,以正壓邪-白鹿原
- 生的偶然,死的孤獨-百年孤獨
- 塵世間就是燃盡百萬支蠟燭, 希望也不一定隨之而來, 故事裡即使有愛情, 故事也可能照樣平凡. 而痛苦, 痛苦也可以有自己的音樂搖籃. 所以就讓我們掐滅火焰, 去到更黑暗的地方吧.
- 他們活著離開人間,這裡的他們,指的是曾經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這些人回到地球后,雖然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他們自己卻從此變得比較沮喪,頹廢.因為他們曾經活著離開地球這個人間,看到了凡人看不見的宇宙,從而感覺到個體的渺小和孤獨,產生了一般人無法想象的空虛感,反而看不見生命,生活,生存的意義. 突然想到,站樁冥想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醒著的時候忘掉自己".
- "給未來的信",鼓勵大家給未來的自己或別人寫信,可以約定幾個月之後收到, 也可以若千年之後收到. 一年之內需要寄出的信只需預先支付2元,但是每對等一年,就要加10元.信封和信紙另外有賣,有不同的款式,最簡單的兩張信紙.兩個信封15元.
-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 like you' and 'I love you' ? Buddha said: 'when you like a flower, you just pluck it, but when you love a flower, you water it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