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根據Omdia 電子消費研究團隊(Consumer Electronics & Devices)最新終端出貨預測資料顯示,2023年主要終端產品(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顯示器與AIO電腦/電視與戶外顯示器)合計出貨量將較2022年下滑2%,且2023年上半年出貨量僅佔全年出貨量的46%。根據電子消費研究團隊推估,今年第三季的季成長將高達13%,且今年第四季將維持強勁成長動能至12%季成長。

對於2023年上下半年出貨量的鉅額差距,主要可以歸因於下列兩個原因:

原因1:各產品需求同步受到相似的外界環境影響:

俄烏戰爭與美國聯準會升息(美元匯率快速變化)對各產品需求影響,進而讓各產品庫存調整完成的時間點相近,大多數是落在今年第二季至第三季間完成。

原因2:各產品主要品牌採取相似的經營策略:

在俄烏戰爭, 美中地緣政治衝突, 與全球金融市場可能陷入危機,企業經營者皆是謹慎看待未來需求,卻又不願意失去現有企業的市場份額,造成終端品牌對2023年整體市場出貨預測量與供應連結收到的終端需求訊息有不一致的現象。

因此對於2023年下半年的展望, Omdia CE & Devices 研究團隊提出三個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 美元匯率在2023年下半年的走勢

美元匯率將影響終端產品零元件的成本計價機制與全球各區域消費者的購買力,若美元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走強,不僅讓品牌沒有立即採購零元件的急迫性,也將造成部分割槽域(例如:歐洲)購買力下滑。

觀察指標2: 歐盟今年10月試行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經營與產品設計影響

歐盟今年10月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做為三年後歐盟碳稅徵收的依據。如果歐盟碳稅以產品碳足跡來訂定,將迫使企業經營思維要從單純產品出貨(sell-in)來訂定績效目標,改為以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思維來訂定經營策略,產品設計,與組織績效目標。

觀察指標3: 企業策略轉型對供應鏈供需的影響

面對2022年終端需求急遽下滑,部分供應鏈廠商已經開始調整經營策略 (例如:臺灣皮膚廠預計今年開始關閉部分皮膚廠生產的產線);同時隨著疫情舒緩,供應鏈經營者對未來人力的規畫(遷離中國或是繼續增加中國當地投資),以及當地人力是否能順利重返供應鏈也將成為下半年零元件供應的潛在問題。

來自: Om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