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带我去看海棠花發表於2024-10-23

1.動態路由和靜態路由

①靜態路由是一種需要管理員手工配置的特殊路由。
靜態路由在不同網路環境中有不同的目的:
當網路結構比較簡單時,只需配置靜態路由就可以使網路正常工作。
在複雜網路環境中,配置靜態路由可以改進網路的效能,並可為重要的應用保證頻寬。
②動態路由 動態路由協議透過路由資訊的交換生成並維護轉發引擎所需的路由表。當網路拓撲結構改變時動態路由協議可以自動更新路由表,並負責決定資料傳輸最佳路徑。
在動態路由中,管理員不再需要與靜態路由一樣,手工對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進行維護,而是在每臺路由器上執行一個路由協議。 這個路由協議會根據路由器上的介面的配置(如IP地址的配置)及所連線的鏈路的狀態,生成路由表中的路由表項。
靜態路由存在的問題:
當網路拓撲結構和鏈路狀態發生變化,需要對路由器的靜態路由資訊進行大範圍修改,工作複雜度高。
網路發生故障時,不能重選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敗。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動態路由協議就出現了,路由器自動學習,自適應網路的變化,無需人工更改配置。

2.RIP概念

RIP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資訊協議)是一種基於距離向量的內部閘道器協議,即根據跳數來度量路由開銷,進行路由選擇。是內部閘道器協議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議之一。
相比於其它路由協議(如OSPF、ISIS等),RIP協議實現更簡單,對頻寬、配置和管理等要求也更低,但受到路由跳數和收斂速度的限制,跳數大於15就認為網路不可達,所以無法用在大型複雜網路中。
RIP適用於中小型網路,因為RIP是基於距離向量的演算法(D-V演算法)。由於其只能支援0-15跳,第十六跳會被標記成無限大或不可達。所以在整個網路中,只能有16個路由器相互成為rip鄰居路由器,由於以上原因,所以RIP只能應用於中小型網路。
RIP協議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在實際使用中已經較少適用。在預設情況下,RIP使用一種非常簡單的度量制度:

  • 所有的動態路由協議在TCP/IP協議棧中都屬於應用層的協議。但是不同的路由協議使用的底層協議不同。
  • OSPF將協議報文直接封裝在IP報文中,協議號89,由於IP協議本身是不可靠傳輸協議,所以OSPF傳輸的可靠性需要協議本身來保證。
  • BGP使用TCP作為傳輸協議,提高了協議的可靠性,TCP的埠號是179。
  • RIP使用UDP作為傳輸協議,埠號520。
  • IS-IS協議是開放系統互聯(OSI)協議中的網路層協議,IS-IS協議基礎是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無連線網路協議)。
    RIP分組分為兩類
    請求分組
    響應分組

3.配置命令

# 啟動RIP
R1(config)#router rip
# 指定RIP的版本
R1(config-router)#version 2
# 關閉路由聚合
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 指定直連網段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0.1.1.0
# 指定被動介面
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f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