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給出了2022年的成績單,歸母淨利潤307.29億元,營收3285.93億元。超過3000億的營收在動力電池行業是什麼概念?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中創新航等六家已經上市的二線電池廠市值加起來,也不到3000億。
而這些二線電池廠都需要跟寧德時代正面交鋒,搶奪訂單,難度可想而知。寧德時代再次讓新能源行業見識到了“寧王”的恐怖實力。但高光之下,卻藏有不少隱憂。
一方面,寧德時代進入美國市場並不順利。
就在寧德時代釋出財報的同時。有媒體報導,當地時間3月9號,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提出了一項立法,其中提到禁止對使用中國技術生產的電動汽車電池提供稅收抵免,直接針對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企業。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對寧德時代指手畫腳,早在2月14日寧德時代與福特官宣合建電池工廠之時,盧比奧便公開反對,“這隻會加深美國對中國電池技術的依賴”,並要求拜登政府審查福特與寧德時代的這一合作協議中的技術轉讓條款。當時支援盧比奧的美國議員並不在少數。
寧德時代是否能與福特成功合作,打入美國市場,仍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的國內基本盤並不平靜。
去年年末,特斯拉開啟降價,比亞迪隨之跟進,兩大新能源巨頭下場打響價格戰的前奏,戰火迅速蔓延至燃油車。隨之而來的是東風汽車開啟“史上最強汽車補貼”,超過30家車企入局開戰。
在油車瘋狂反撲之下,接下來新能源車將承受油車,起碼是合資油車的殊死一搏,新能源車的市場預期銷量並不美好。
不僅如此,2月份,寧德時代在國內的市佔率僅有43.76%,為十個月來新低。比亞迪的市佔率提升至34.19%,距寧德時代不到10個百分點,而就2022年全年的市佔率來看,這個差距還是25%。
面對國內車企如火如荼的價格戰,如何穩住中國市場的基本盤,也成為了寧德時代進駐美國市場的同時亟需解決的問題。
內事不決問老闆,出策略
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形勢不容樂觀,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存在不確定性。但寧德時代依舊大馬金刀,毫無懼意。新智駕梳理寧德時代近期的一系列動作發現,寧德時代保住國內市場基本盤主要靠三點。
第一:保供上游低價碳酸鋰
2月份,寧德時代透過志存鋰業間接競拍拿下新疆若羌縣瓦石峽南鋰礦,出價60.88億元。此後不久,四川雅江縣的斯諾威礦業經歷了三年的極限拉扯,也落入其囊中,寧德時代耗資64億元。
拿下兩個國內天價鋰礦的同時,寧德時代拋售了澳洲鋰礦商皮爾巴拉的全部股權,套現約40億。
寧德時代一方面在國內天價拿礦,另外一方面則拋售國外鋰礦,其根源或許在於國內外鋰價的價差,國外鋰礦當下並不具備價效比。
據鑫欏鋰電訊息,海外碳酸鋰和氫化鋰價格要高出中國市場7-10萬元,且海外新能源市場已先於中國市場在恢復,不排除適當減少對中國市場供貨的可能。寧德時代持股皮爾巴拉僅能保供碳酸鋰,並不能在價格上帶來優惠,價效比低於自己開採國內鋰礦。
而寧德時代最新拍下的兩個鋰礦在國內品位一流。斯諾威旗下的德扯弄巴鋰礦開採難度較低,平均品位達到1.18%。瓦石峽南鋰礦平均品位更是達到了1.56%。要知道江西宜春414礦的平均品位只有0.392%。
此外,拋售皮爾巴拉鋰礦股份也可以規避國外政策風險。加拿大政府強勢“沒收”中國企業在其國內的鋰礦仍歷歷在目,寧德時代自然不想重蹈覆轍。
寧德時代加大對國內鋰礦的投資對其未來碳酸鋰的供應已經形成了一定保障,只要碳酸鋰價格不跌破國內鋰礦的開採成本,寧德時代在上游原材料端就會佔據優勢。
第二:繫結下游車企訂單
同樣是2月份,寧德時代推出了“鋰礦返利”計劃,意欲憑藉優惠的價格繫結戰略客戶未來3-5年的訂單。寧德時代近期也第一次承認並回應了這一計劃。
“公司鋰礦分享不是出於降價的目的,而是因為自有一些礦產資源,不想獲取暴利,希望可以與長期戰略客戶分享,正在推進相關溝通。”
“鋰礦返利”確實意在鎖定長期客戶,但車企也有自己的考量,並非所有戰略客戶都會接下寧王的“大餅”。
3月以來,動力電池行業訂單回暖並不迅速。據新智駕獨家瞭解,由於訂單減少,寧德時代部分基地內部廠區開始實行雙休,另外一部分則限制加班,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達到規定的加班小時數後強制下班。
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增量已經顯著低於產能擴建量,過剩已然在即,競爭在所難免。一位寧德時代在職人員告訴新智駕:“今年以來寧德一直在強調降本,連工廠的勞保鞋和工衣發放都有所收縮。”
寧德時代降本省下來的錢,顯然將投入到價格戰之中。如果寧德時代的鋰礦返利推進並不順利,以其強勢的做事風格,為了保住車企訂單,不排除有其他新策略出現的可能。
第三:建立新的業務增長極
寧德時代的業務正在轉型。
開啟寧德時代官網,在解決方案板塊有四大業務:乘用車、商業應用、儲能系統、迴圈回收。前兩個板塊是動力電池業務,後兩個板塊則是寧德時代正在不斷加碼的新業務。
“寧德的汽車業務會在整個業務比例下降非常快,汽車業務的平行增長率也會比別人慢。但寧德的策略是跑規模,用汽車業務來把其他業務的成本分攤,賺剩下的錢。”一位業內人士對新智駕說道。
電池是一個擁有跨領域需求的行業,消費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都可以成為電池公司的業務點。儲能業務正在成為寧德時代新的增長極。
從寧德時代的財報裡也可見一斑。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業務已經連續5年保持100%以上高速增長,2022年儲能電池收入449.8億元,同比增長230.15%。
回收市場雖尚未爆發,但前景不容置疑。回顧鋰工業發展史,重要的轉折點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格林布什礦山開始出貨,第二個是阿塔卡瑪鹽湖成功提鋰。而第三次鉅變,極有可能發生在電池回收領域。寧德時代已經重磅押注。(關於鋰價問題,歡迎新增作者微信chifeng1030,交流探討。)
寧德時代在業務端正緩慢轉身,維繫動力電池業務市場份額緩慢下降的同時,促進儲能業務乃至回收業務逐漸起量,這是一條擺脫“車企供應商”定義的康莊大道,也是寧德時代穩住國內基本盤的必要選擇。
外事不決靠博弈,等法案
“美國市場,寧德時代是一定要進的。”這是曾毓群在2022年的一次小範圍溝通會上斬釘截鐵的話語。
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市場。最新資料顯示,2月份美國新能源滲透率有所提升,也僅有9.4%。
回顧中國的新能源車發展,滲透率從0到1%用了近10年,從1%到10%用了五年。2021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美國如今的水平,即9.4%。一年半之後,滲透率飛昇至27.6%。
再加上美國當下對新能源產業鏈的補貼程度,美國的新能源滲透率飛速提升可能就在近兩年。寧德時代顯然不能缺失這塊市場。
在美國的電動車市場中,特斯拉一家獨大,2022年的市場份額佔到了65%,福特排名第二,份額僅有7.6%,而排名第三的韓國現代已經達到了7.1%。
作為美國第一大車企,福特有著極其迫切的電動化需求,不僅要追趕特斯拉,還要防止小弟篡位,因此與寧德時代的接觸也最為積極。福特已經定製了今年年底前實現6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的雄偉計劃,並宣稱到2026年底將實現200萬輛電動汽車的生產。
寧德時代也有出海的需求,二者一拍即合。寧德時代為福特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並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許可。具體的建廠事宜由福特負責,相當於技術入股,曲線入美。這樣可以規避IRA法案的影響,拿到稅收補貼。
IRA法案即《通貨膨脹削減法案》,該法案中對美國新能源車的電池採購做出限制,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影響極大。
通俗來講,如果動力電池及原材料採購來自中國,那相關車輛將不能享受美國的補貼政策。美國的稅收補貼最高提供7500美元,這是任何車企和消費者都不可忽視的數字。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產品出海如此評價:“中國出海有三個選擇,東南亞,歐洲,美國,難度是依次遞增的。東南亞國家僅需歐盟的認證標準就可以。但歐洲不僅要歐盟的認證,還要符合一系列更加細節的要求。美國是最難的,IRA法案出來了之後,美國的認證根本就不像合規性認證,更多的是一個壁壘型的認證。”
因此,業內也將IRA法案稱之為美國版的動力電池白名單,寧德時代與福特的合作能否行得通仍是未知數。美國對寧德時代與福特合資建廠一事分為意見鮮明的支援派與反對派,後續事宜也將在兩派的博弈中落下定調。
除了面對來自美國的未知數,寧德時代赴美是否受到國內支援也是個問題。
去年以來,我國也陸續出臺一些限制性法案,嚴格控制相關技術出口,《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已經結束公開徵求意見。此前該檔案已經將光伏矽片製造技術、鐳射雷達系統、稀土提煉加工利用技術等列入名單。
寧德時代作為全球唯一的動力電池巨頭,技術能力的領先性毋庸置疑。以當下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程度來看,動力電池相關技術不排除有列入該名單的可能。
此前市場也有訊息稱,寧德時代與福特的相關協議將被審查,以確保寧德時代電池核心技術不會洩露給福特公司。
此事並非完全空穴來風。據瞭解,通用汽車在與LG新能源進行電池工廠合資談判時,就明確提出了“為了確認電池的安全性”,要求LG新能源分享相關的電池輸出實驗資料,這極有可能導致與電池設計和製造相關的關鍵技術外流。
寧德時代出海美國,相當於兩面受阻。
如果寧德時代不能入駐美國市場,以美國市場的巨大增長空間,培育出一個“小寧王”並非不可能。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踏空美國市場相當於放任日韓企業東山再起,這並不是國內動力電池行業願意看到的事情。
寧德時代目前雖然面臨著內憂外困,但多年以來累積的製造能力依舊使其他電池廠難以望其項背。
動力電池是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零部件,與內燃機的角色有著極大的差別。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結構設計精密複雜,不僅涉及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四大主材,還需要鋁箔、銅箔、導電劑等多項輔材,產業鏈條極長且環環相扣。
動力電池產業鏈上的百億級公司比比皆是,也不乏如恩捷股份等千億級巨頭,這些公司的主要業務都要依託於未來的電池產業。因此,動力電池並不能簡單視作一個“汽車零部件”,電池的跨領域性也註定讓寧德時代不會淪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供應商”。
寧德時代汽車業務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下降速度如何,出海美國能否順利,還需慢慢等待。2023,註定不是一個平靜之年。
自 雷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