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連線平臺怎麼做到和多家運營商的相容呢

美畅物联--张晓峰發表於2024-10-21

物聯網連線平臺,俗稱cmp平臺,主要管理各種物聯網路卡的,功能上有管理卡的狀態,流量池,包括整個採購、銷售的整個過程,也包括客戶自主續費等。物聯網連線平臺筆者看過很多,從我的角度,談談優秀的物聯網連線平臺需要和多家運營商的相容性問題。

為啥要相容多家運營商平臺呢?

這個很簡單,一個卡商可能從多個運營商手上拿貨,譬如從A移動公司進貨了一批100M的4G流量卡,從B電信公司進貨了一批NB卡,從C聯通公司拿了一批10G的流量卡用於太陽能監控攝像頭。所以你的卡平臺要對接電信、移動、聯通等這幾家運營商的平臺。

極端的,這個卡商還從知名A卡商那裡也進貨了一批卡,你要相容嗎?我覺得還是要相容!這個就是現實問題。

相容的難點在哪裡呢?

客觀的事實是移動平臺給的介面可能有200到300之多,電信、聯調也一樣,我們就假設只按這三家來說(事實上,優秀的cmp平臺對接可能遠不止這3家,譬如你可能需要對接菲律賓的某運營商,你可能要對接馬來西亞的某運營商等),很多物聯網連線平臺也都都宣稱自己做到了對這三家介面的整合整合。怎麼做到的,我還是很好奇的或者說我更關注一些細節吧。

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接入方式:

1、硬接入:A運營商對卡的操作有3個介面,就對接3個,B運營商對卡的操作有5個介面,就對接5個,自己想辦法在介面中if else的去判斷,A運營商的卡就這麼顯示,B運營商的卡就那麼顯示,後臺邏輯也類似,總之是寫死的邏輯。

2、簡化性接入,高度抽象常見的統一的幾個標準化控制介面,按外掛一樣,封裝掉這些介面,然後統一進行操作和處理,這樣介面處理簡單了,但沒有發揮出運營商介面的能力。

3、自適應接入:這個就有技巧了,透過自解釋的一種定義,將每個運營商對卡的控制管理能力定義和封裝起來,跟物件導向設計中動態聯編一樣,解析和解釋這種卡時,完全動態和自適應的來控制、管理這張卡,這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方式。

可能每個卡管理平臺有自己的設計特色和理念,真心希望和做卡平臺的高手一起切磋學習。美暢物聯也正在接觸這一領域,希望未來能奉獻給大家一套優秀的卡管理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