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需要使用微服務架構嗎?

九卷發表於2023-02-13

一、使用微服務的四大門派

2.1、跟風派

技術大環境分析,到目前為止(2023.02)技術大環境:

  • 各大公司都在宣傳微服務以及自家實踐情況
  • 各種技術媒體也釋出很多關於微服務的文章
  • 和別人討論技術相關的架構時,必然會提到微服務架構

這樣的氛圍下,微服務這 3 個字時不時的出現在眼前,加深你對它的印象。有時會給人帶來一種“幻覺”,如果自家公司技術不進行微服務的升級改造,技術就會落後於它們,對技術產生焦慮感。

這種屬於“跟風派”。完全沒有考慮自家業務發展情況,反正別家公司都是這麼做的,我也要這麼做。

2.2、追新派

有的技術人,在出現新的技術時,都想要在自家業務上對新技術實踐一番,以此體驗新的技術給他們帶來的一種“技術快感”。

“我使用了 NB 的技術”。為了技術而技術。

我意思不是說,對新技術不追求。

對於個人而言,這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積極學習態度,是值得大加提倡。

對於公司而言,需要考慮的情況比較複雜,至少有以下 3 點:

  • 新技術出現的相關背景
  • 新技術有哪些特性
  • 公司現階段業務有哪些問題?新技術真的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這種喜歡新技術的人,可以做公司技術預研,為將來遇到合適的業務應用這種技術打好基礎。

2.3、簡歷派

好多招聘 java 開發的,都寫著一個技能要求,熟悉 springcloud 並使用。

springcloud 是 java 語言的一個微服務開發技術棧大整合框架。

招聘,這也導致一些人嘗試使用微服務架構,為一下次跳槽做好準備。

這種情況於個人是一種驅動力,於公司則需要三思而行。

可能會留下一堆亂攤子 - 遺留的“爛”程式碼。

2.4、革新派

這一派主要是在“大泥球”單體開發上遇到了種種問題,想用新的技術架構-微服務架構來解決。

“大泥球”單體的問題

  • 程式碼腐化:業務程式碼經過長時間的迭代,有很多重複程式碼。比如一個功能可能有 3,4 種實現。
  • 業務邏輯交織:業務應用經過長時間發展,功能變多,業務功能裡的邏輯程式碼可能相互引用,交織不清。
  • 程式碼複雜:功能多,業務邏輯複雜,只有少數員工能理解。這也是程式碼腐化一種。
  • 維護性變差:修改 bug 或增加新功能時,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 bug 沒修好可能導致整個軟體不可用。
  • 擴充套件性變差:增加新功能時,牽一髮而動全身。
  • 編譯釋出變長:軟體程式碼量大,編譯時長變長,導致釋出時長也變長。

等等各種問題。

為瞭解決上面的問題,就想到微服務架構。微服務架構最基本的一個點:分而治之,由大化小。目的就是把一個大單體劃分為各種微服務,松耦合,獨立自治。

微服務的優點

  • 松耦合:劃分為一個一個小的微服務,程式碼之間邏輯交織降低。

  • 獨立部署:每個劃分的微服務都是一個獨立的專案,可以獨立部署。

  • 編譯釋出改善:劃分為獨立的小專案,編譯時長變短,釋出時長相應變短。

  • 故障隔離:由於劃分為一個一個微服務,故障僅發生在獨立的微服內。

  • 可擴充套件性:每個服務可以獨立橫向擴充套件,也可以從應用程式中提出獨立功能變成服務,擴充套件變強。

  • 職責單一團隊:每個小的微服務都由一個小型的高度專注的團隊負責。

  • 技術異構:每個團隊可以選擇適合該業務的技術。

看著微服務的這些優點,看著是解決了大單體的問題。

但是微服務自身就沒有缺點嗎?有的,整體架構複雜度變高。

微服務的各種缺點

  • 呼叫複雜性:單體應用是在本地呼叫,微服務是透過網路呼叫,有的還需要呼叫多個其它服務才能完成一個功能,其它服務不可用怎麼辦?

  • 分散式複雜性:分散式資料一致性,分散式事務問題。

  • 部署複雜性:服務變多,部署起來也變複雜。所示基礎設施CICD就變得重要。

  • 服務治理:服務出現問題,找到問題的鏈路變長,所以就有鏈路監控。還有服務隔離和容錯。

  • 測試複雜性:整合測試變得複雜,畢竟服務多。

  • 運維複雜性:服務變多怎麼定位問題?怎麼保證服務穩定?

  • 團隊協調複雜:微服務劃分後就涉及多個團隊溝通協作了。

等等,都是技術上遇到的問題。這些微服務的缺點也需要高度注意。

如果實施微服務,那麼技術基礎設施也需要及時跟進。

2.5 上面 4 派不妥之處是什麼?

對公司現階段業務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遇到了哪些問題?一一列出。

微服務架構能解決哪些問題?

兩者之間是匹配的嗎?如匹配,匹配多少呢?

大公司或者技術媒體關於微服務架構的文章,我們當然要學習消化,然後想在公司立馬應用起來。

這裡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

發文章的人並不瞭解你公司的具體情況。公司現在有多少業務?每條業務線技術情況是什麼樣?有哪些問題?開發人員有多少?業務使用者每天訪問量有多少?等等,都不清楚。我們也不是淘寶、騰訊、京東這樣的大公司,他們這些技術方案都適合自己公司現狀嗎?

我們最後還是要關注自己公司情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按照公司現階段條件和問題做適當的選擇。

二、小公司需使用微服務架構嗎?

這裡所說的小公司,是指後端研發人員較少,30 人左右,專案數量 6 個左右。平均下來每個專案共有 5 名研發人員。

這樣的人員配置適合微服務架構開發嗎?適不適合要從各個方面來評估。

我前面也有寫微服務架構適用場景分析:

第一:業務發展階段

  • 業務剛開始探索時期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產品應用上市,驗證產品是否匹配市場。這時是一個 MVP 產品,功能少,適合用單體來快速開發。

  • 高速發展時期

    產品驗證取得了初步成功,進入業務快速迭代階段。這個階段一般也是用單體架構,快速開發功能。

  • 產品穩定時期

    業務功能迭代沒有那麼快,這時可以思考架構的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法。微服務也只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第二:業務複雜度

  • 業務功能多,流程錯綜複雜,只有少數人能看懂,功能交付變長。這時可以利用改造微服務的機會,來梳理業務流程,理清彼此之間關係。
  • 如果是相對簡單業務,那麼沒必要使用微服務。

第三:開發人員

  • 技術熟練度

    對微服務技術做了相應的預研,並且做了對應的練習實踐,對微服務涉及的技術有一定實踐經驗。

    微服務技術體系本身就是由很多系統組成,技術體系本身就有一定的複雜性。

  • 開發人員質和量

    劃分微服務後,人員數量是否滿足劃分後的微服務?還是劃分後大家完成需求比較急?

    微服務架構涉及到了很多技術系統,對人員技術要求也更高。

第四:業務形態

  • 如果你是那種對效能要求很極致的業務,比如金融股票交易系統、遊戲裡的戰鬥系統燈光。這種就不適合,因為微服務網路呼叫相對於單體本地呼叫的開銷肯定更大。

更多需要考慮的點請檢視這篇文章:https://www.cnblogs.com/jiujuan/p/13762969.html

為什麼要考慮業務發展階段呢?

如果是專案剛啟動,第 1 點:要快速把專案開發出來,讓業務跑起來,給使用者使用,看能否對使用者產生價值。第 2 點:這時的產品功能不穩定,需求變化快,改動頻繁。第 3 點:這時產品功能少,不需要複雜的架構。要防止專案過度設計,影響開發進度。第 4 點:你無法預知未來,什麼未來?專案在未來是否會發展起來。

所以一般建議:一開始就用複雜微服務架構來做開始啟動的專案,不是一個良好的決策。

如果你能確定未來 1, 2 年內,專案會快速發展起來,那麼適當做超前架構設計,是可以的。避免 2 年後業務起來,架構重構的諸多麻煩。

遺憾的是,多數創業專案撐不過 2 年就以失敗告終。

剛開始的專案,單體架構是一個好的建議,需做好相應的模組劃分。然後隨著業務的發展,架構也隨之演進。
我前面的文章 “單體架構到微服務架構演進”:https://www.cnblogs.com/jiujuan/p/17066590.html

演進架構 是一種很好的架構方法,值得多思考。


說明:

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討論在中小公司中,哪些情況下使用微服務架構,更適合公司業務。並不是說一定不能使用微服務,選擇當下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如果大家意猶未盡,還可以到我的公眾號繼續- -!:九卷技術錄 - 小公司需要使用微服務架構嗎


以上就是九卷的一點看法,如有不對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