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昔久發表於2023-01-18

說起加密演算法,大的分類上,常規區分通常會區分為對稱加密與非對稱加密兩種,兩種演算法都各有優缺點。然而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應用更廣的還是非對稱加密的方式,而非對稱加密中,RSA又首當其中,被廣泛運用到各類應用中。本人作為一個標準的Javer,一直對RSA細節沒有深入探究,本文算是對該演算法的一個淺析,其中涉及大量的資料公式推導,當遇到大家耳熟能詳的資料公式(例如費馬定理)時,便不再展開

一、對稱加密

關於對稱加密,網路的釋義很多,有的博主將其定義為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秘鑰就是對稱加密”。這樣的定義一般值得都是演算法透明,金鑰不透明的場景,例如加解密雙方使用的都是DES演算法,在密文傳遞的同時,金鑰也需要傳遞過去

其實所謂對稱加密,即解密是加密的逆運算;比如將一個寶物裝進箱子中,然後將其鎖上,經過一段路途的運輸,收件人收貨後,將鎖開啟,然後將寶物搬出來,流程是這樣進行的:

寶物 --> 放入箱子 --> 上鎖 -----運輸至目的地------ 解鎖 --> 箱子中取出 --> 寶物

可見解密是加密的逆運算,我們便可稱之為對稱加密。應用到程式中,假如我們現在有這樣一段文字:

Attack tomorrow morning

我們將每個字元對應的ASCII都統一加一,對應的密文即變為

@Test
public void encrypt() {
    String str = "Attack tomorrow morning";
    char[] chars = str.toCharArray();
    for (int i = 0; i < chars.length; i++) {
        chars[i] = (char) (chars[i] + 1);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chars));  // 結果為 "Buubdl!upnpsspx!npsojoh"
}

Buubdl!upnpsspx!npsojoh

而將其解密的原理也就顯而易見,將值統一減一

@Test
public void decrypt() {
    String str = "Buubdl!upnpsspx!npsojoh";
    char[] chars = str.toCharArray();
    for (int i = 0; i < chars.length; i++) {
        chars[i] = (char) (chars[i] - 1);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chars));  // 結果為 "Attack tomorrow morning"
}

其實在演算法公開的背景下,此處“1”便是金鑰,傳送方將密文傳送的同時,需要將“1”也傳送出去,這樣接收方便可透過這個“1”對密文進行解密

優點

缺點

演算法公開、計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

秘鑰的管理和分發非常困難,不夠安全。上文中,我們的金鑰其實就是“1”,但在實際應用的場景中,我們需要將金鑰同步給使用方,並且每個使用者的金鑰都需要保證唯一,且一方的金鑰一旦洩露,那麼資料肯定也就不安全了,而隨著使用者的增多,這會使得收、發雙方所擁有的鑰匙數量巨大,金鑰管理成為雙方的負擔

常見的有對稱加密演算法有DES、AES、3DES等

二、非對稱加密-RSA

非對稱加密是相對“對稱加密”而言的,拿上文從箱子中取出寶物的例子來說,解密流程可能是將箱子的側面開啟,將寶物取出,亦或是直接將箱子砸碎,反正一定不是加密的逆流程

2.1、加密形式

RSA的金鑰有2個

  • Public Key 即公鑰,對外公佈的,所有人都可以直接查詢到
  • Private Key 即私鑰,只有金鑰的提供者擁有,用來將密文解析出明文的關鍵key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一般是服務的提供者將Public Key公佈給所有人,或者索性掛在自己的網站上(證照檔案),需要連線該服務的客戶端,下載證照並與之建立聯絡。有同學可能會有疑問,Public Key一樣的話,資訊如果被其他人截獲,豈不造成資料洩露? 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只有擁有了私鑰才能解密密文,而私鑰是隻有服務提供者才會擁有的獨一份資料

2.2、加密概述

RSA生成公鑰、私鑰的流程是這樣的

引數

說明

p

大質數

q

大質數

n

n = p * q

z

z = φ(n) = (p-1) * (q-1) 尤拉函式

e

要求(e < n),且與 z 互質

x

要求 (e * x) % z == 1

此時,公鑰、私鑰也就生成了

  • 公鑰 (n, e)
  • 私鑰 (n, x)

加密操作(m為明文,c為密文):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解密操作(m為明文,c為密文):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舉例說明,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取較小的n:

引數

計算過程

最終取值

p

-

3

q

-

5

n

n = p * q

15

z

z=φ(n)=(p-1)*(q-1)=2*4=8

8

e

e<n且與z互質,隨便取一個小的

7

x

要求 (e * x) % z == 1

15

因此

公鑰為:(15, 7)

私鑰為:(15, 15)

根據上述資訊跑一下單測

@Test
public void en() {
    int p = 3;
    int q = 5;
    int n = p * q;
    int z = (p - 1) * (q -1);
    int e = 7;
    int d = 15;

    int source = 13;
    System.out.println("原明文是: (" + source + ")");
    double pow = Math.pow(source, e);
    long result = (long) Math.abs(pow);
    System.out.println("加密計算的中間值:" + result);
    result = result % n;
    System.out.println("=======================================> 加密後的密文: " + result);

    // 以下開始解密
    double pow2 = Math.pow(result, d);
    long result2 = (long) Math.abs(pow2);
    System.out.println("解密計算的中間值:" + result2);
    result2 = result2 % n;
    System.out.println("=======================================> 解密後的明文: " + result2);
}

原明文是: (13)
加密計算的中間值:62748517
=======================================> 加密後的密文: 7
解密計算的中間值:4747561509943
=======================================> 解密後的明文: 13

我們為13加密,加密後的密文為7,可以成功解密並還原13;但是為了給13加解密,需要計算的代價可見一斑,其中解密的中間值達到了13位數4747561509943

注:這裡需要注意一點,明文的長度,一定不能超過n,因為加密的過程是明文階乘後對n取模,如果長度超過n,那就可能存在多個不同的明文對應一個密文,此時解密演算法一定出現問題;另外還有個小細節,即明文、密文的長度是一個量級的,因為它們都是透過對n取模後得到,這樣使得破解難度進一步提高

2.3、原理推導

RSA加密雖然名字簡單,但是卻用到了很多經典的數學定理,接下來我們一步步推導一下

2.3.1、基礎定理

設定兩個大質數 pq

n = p * q

因為n比較特殊,它是兩個質數的乘積,因此根據尤拉函式,可以很快的計算φ(n)

注:尤拉函式指的是某個整數A,在所有<=A 的整數集合中,與A互質(即兩個數除了1之外,沒有公因子)的數的數量,比如φ(6) = {1, 5} = 2;

z = φ(n) = (p - 1) * (q - 1)

這裡是尤拉函式中的一種情況,如果p、q均為質數,且n = p * q的話,那麼φ(n) = (p - 1) * (q - 1);舉例來說,φ(15) = (3 - 1) * (5 - 1) = 2 * 4 = 8;而φ(15) = {1, 2, 4, 7, 8, 11, 13, 14}。正好等於8,與尤拉函式符合。尤拉函式證明略

e 找到一個整數e,滿足如下條件

  • e < n
  • e 與 z 互質

由於e與z互質,根據貝祖等式,一定可以找到整數x、y,使得如下等式成立

e * x - z * y = 1

其實貝祖等式這裡提供的理論支援,也就是任意兩個互質的整數,我們都可以找到N多對兒的x、y,使得上述等式成立,舉個簡單例子,假如 e = 11, z = 10,那麼此時(x=1, y=1),就可以使得等式成立,或者 (x=11, y=12),即11 * 11 - 10 * 12 = 1,同樣使得等式成立

因此由於z = φ(n) = (p - 1) * (q - 1),所以上述等式可以變形為

e * x = 1 + z * y = 1 + (p - 1) * (q - 1) * y

此時公鑰、私鑰也就誕生了

  • 公鑰:(n, e)
  • 私鑰:(n, x)

2.3.2、推導

有上文得知,加解密的公式如下: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將加密公式帶入解密公式後,我們其實是得到了這樣一個新公式: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接下來就是推導這個等式是否成立了,如果這個公式成立,那麼我們也就推匯出了RSA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由上2.3.1章節,我們已經推匯出 ex = 1 + φ(n)*y,因此上述公式可變形為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進而變形為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因為任何兩個數的乘積取模,都等於分別取模後相乘,因此可繼續變形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再簡單變一下形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這裡m是我們需要加密的明文,它的大小遠小於n,而n則是兩個大質數的乘積,即n=p*q。因此可以保證m^y與n互質,此處就要用到費馬-尤拉定理了,即若n,a為正整數,且n,a互質,則: a^φ(n) ≡ 1 (mod n)

因此,上述公式馬上就可簡化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m為密文,因為我們加密的時候,對明文都是採取分段加密的方式,因此m都是小於n的,所以最終推匯出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因此公式得證

2.4、加密實踐

"attack 9:00"

我們對上述明文進行加密;因為計算機底層所有的儲存都是二進位制的,因此將上述明文解析後可以得到一個byte陣列,拿到了byte陣列也即將其轉換為了二進位制數字

@Test
public void enBig() {
    BigInteger p = new BigInteger("1125899839733759");
    BigInteger q = new BigInteger("18014398241046527");
    BigInteger n = p.multiply(q);
    BigInteger z = p.subtract(BigInteger.valueOf(1)).multiply(q.subtract(BigInteger.valueOf(1)));
    BigInteger e = z.subtract(BigInteger.valueOf(1));
    BigInteger x = new BigInteger("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8").add(new BigInteger("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7"));

    System.out.println("p = " + p.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q = " + q.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n = " + n.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e = " + e.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z = " + z.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x = " + x.toString());

    String str = "attack 9:00";
    byte[] bytes = str.getBytes();
    BigInteger source = new BigInteger(1, bytes);

    System.out.println("原明文字串是: " + str);
    System.out.println("原明文轉換為10進位制後的數字為: " + source.toString());

    BigInteger c = source.modPow(e, n);
    System.out.println("=======================================> 加密後的密文: " + c);

    System.out.println("開始解密");
    BigInteger newSource = c.modPow(x, n);
    System.out.println("解密完成");
    String newSourceStr = new String(newSource.toByteArray(), StandardCharsets.UTF_8);
    System.out.println("=======================================> 解密後的10進位制數: " + newSource);
    System.out.println("=======================================> 解密後的字串為: " + newSourceStr);
}

p = 1125899839733759
q = 18014398241046527
n = 20282408092494394779761211604993
e = 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7
z = 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8
x = 40564816184988751278926261649415
原明文字串是: attack 9:00
原明文轉換為10進位制後的數字為: 117815745854514889615880240
=======================================> 加密後的密文: 4132881878846003477553871672250
開始解密
解密完成
=======================================> 解密後的10進位制數: 117815745854514889615880240
=======================================> 解密後的字串為: attack 9:00

上文中,我們隨便選取了兩個相對大的質數

  • p = 1125899839733759
  • q = 18014398241046527

其本質是需要保證p*q後的值,大於"attack 9:00"所代表的數字

因為p、q已經指定,那麼n、z也就固定了

  • n = 20282408092494394779761211604993
  • z = 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8

e需要小於n,且與z互質,簡單起見,我們直接透過e = z - 1來選擇e

  • e = z - 1 = 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7

在需要滿足等式 e*x - z*y = 1 的前提下,我們隨便選取一個x滿足等式即可

  • x = 40564816184988751278926261649415

其實透過JDK所帶的KeyPairGenerator來生成RSA的公私金鑰對兒時,也是上述的思路,不過生成的n值比較大,常見的有1024、2048、4097位。我們這個例子中的n值,不過也就100位左右,當然位數越多越安全,越難被破解

可見加密的代價是巨大的,一個簡單的"attack 9:00"字串後,是大量的cpu功耗

2.5、為什麼難破解

現在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網路駭客,拿2.4舉例來說,對外暴露的公鑰是

  • (n=20282408092494394779761211604993, e=20282408092494375639463130824707)

假如我們現在拿到了這樣一段密文

  • 密文c = 4132881878846003477553871672250

我們只要進行如下運算就可以獲取明文

RSA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淺析

其中,n我們已經知道了,只需要拿到x就能直接破解,而x是透過公式“e*x - z*y = 1”推匯出來的,其中

  • z = φ(n)
  • e < n,且與z互質

而e作為公鑰中的一個屬性,已經完全對外暴露,我們現在只需要知道z(φ(n))的值,再套入公式“e*x - z*y = 1”中便可取得x的值,因為如果e、z、n都已經知道,那麼滿足這個等式的(x, y)是可窮舉的,也就成功破解RSA演算法了

因此現在的矛盾直接指向了φ(n),因為不知道p、q的具體內容,因此直接使用尤拉函式φ(n) = (p-1)(q-1),但我們知道n,現在需要對其進行因數分解

  • 也就是對 (n=20282408092494394779761211604993) 因數分解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先來個簡單的,比如:請嘗試求φ(77),我們如果不知道它是由兩個質數相乘得到的話,只能從1開始逐一嘗試,這個破解難度可想而知。φ(77)={1,2,3,4,5,6,8,9,10,12,13,15,16,17,18,19,20,21,23,24,25,26,27,30,31,32,34,36,37,38,39,40,41,43,45,46,47,48,50,51,52,53,54,58,57,59,60,61,62,64,65,67,68,69,71,72,73,74,75,76}=60,如果知道77=11*7,即2個質數相乘的話,就很容易得到φ(77)=(11-1)*(7-1)=10*6=60

因此事實是,這個工作是災難性的,迄今為止,沒有一個高效的方法對一個大數進行因式分解,只能透過暴力搜尋的方式。我們這個例子中,n的值只取了100位,看上去就很難破解了,而實際應用中,通常都是2048位或4096位,短時間內可以說無法破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