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品牌加入,鐳射電視迎來質變?

jrwaican發表於2022-08-17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儘管近幾年彩電市場持續低迷,但鐳射電視的銷量卻在逆勢走高,成為疫情以來國內彩電行業裡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產品品類。作為鐳射電視領域的頭部企業,海信的鐳射電視在消費者滿意度方面好評最高,在業內也是備受關注,其一舉一動更被視為行業的風向標。

據官方資訊顯示,“徠卡計劃在今年9月攜手海信推出鐳射電視Leica Cine 1,雙方想將海信在鐳射電視領域的先進技術,與徠卡在開發和製造高質量投影鏡頭的專長相結合,使徠卡卓越的光學技術搭載海信已有的短焦鐳射顯示技術,令短焦鐳射電視在畫質上更加清晰細膩。”

不難看出,此番海信之所以選擇與華為、小米在攝像板塊長期合作的徠卡攜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看重對方在光學技術上的優勢,以及雙方相互賦能開創新市場的可能性。

聚焦雙向賦能

據悉,Leica Cine 1雖由徠卡推出,但此舉的目的是雙方作為各自領域內的頭部企業,為短焦鐳射電視創造一個更加強大、面向未來的技術平臺而做出的。而由於鐳射電視是海信的專業跑道,所以這給海信帶來的影響更為直觀。

其一,光學頭部企業賦能動力強大,徠卡涉足鐳射顯示領域,“混搭”有利於豐富現有鐳射顯示的產業生態。作為長期與華為合作的品牌,徠卡曾多次為華為系列手機的拍照高能造勢,這種合作在受到廣大消費者推崇的同時,曾對外引領了鏡頭廠商為手機賦能的潮流。然而,單向光技輸出賦能手機攝像,未能破局徠卡在相機領域固有的產業結構,這也是徠卡選擇轉戰鐳射電視領域尋求突破的原因。

鐳射電視的“顯示+光學”結構,使雙方可以實現技術互補、雙向賦能,借力海信徠卡開拓鐳射電視產業自然可以事半功倍,此舉也將推動鐳射電視產業的整體繁榮,海信作為行業龍頭亦可因此受惠。

其二,液晶電視皮膚供應成本過高,核心部件成本低下,海信利潤空間及估值水平因此長期受限。自2013年以來,大屏電視以平均每年增加2英寸的速度不斷提高,其中2013年—2018年,銷量份額增速最快的尺寸從50英寸已轉移到65英寸,但技術不完全自有的短板,使得海信的液晶電視成本長期居高不下。

由此,海信轉戰鐳射顯示技術的研發,透過底層技術紮根新領域。透過多年的投入和積累,海信率先實現了鐳射電視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產製造,成為國內首家推出鐳射電視的品牌,自2002年,開始對鐳射顯示技術進行儲備,到2014年實現鐳射電視從0到1的突破,海信用全球首款100寸超短焦鐳射電視的推出,證明了其短焦鐳射顯示技術的領先和成熟。

以此可見,徠卡將百世之利賦能於海信,海信亦具備承接能力。過去海信針對短焦鐳射顯示技術已具備較為成熟的經驗,如今有了“光學”頭部企業—徠卡的加入,海信在鐳射光學引擎、鏡頭、光源等方面有望建立起更為充分的技術優勢,更好地進行產業資源整合。

更長遠的圖謀

從今天來看,鐳射顯示小眾的路徑逐步經過了市場驗證,也正因為有了正確的方向才造就了今日的海信。猶如徠卡對華為的單向賦能提升了其在中國的知名度一樣,海信透過支援徠卡進入鐳射電視賽道,也降低了其開拓歐洲市場的成本,同時擴充了鐳射電視行業在全球市場的規模。

一方面,海外市場的高階化佈局有利於提升其產品的銷售均價,增強其對品牌的議價能力。近年來海信從佈局南非到開拓澳大利亞市場,從2015年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到2018年併購歐洲高階家電品牌Gorenje,同年收購東芝映像系統公司打入日本市場,海信一步步地完成了海外市場的佈局。

透過在海外市場與當地品牌的合作,海信減少了國外市場培育品牌的時間,並迅速抓住了電視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存活特點。2021年,在全球高階電視市場,海信鐳射電視的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長了279%,新興的商用顯示板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0%,這些資料側面證明了其海外合作模式的成功之處。

另一方面,海信還透過在國內市場“高低並行”,增強其對市場的滲透力。海信的按需場景進行鐳射電視空間測算方式,可以精準區分國內高階需求與中低端需求,在高階市場率先放量,中端市場的放量速度則隨同類產品降價節奏而定,既滿足了高階消費者對於家庭影院的需求,亦滿足了中層家庭對於鐳射電視的功能需求。

據奧維雲網資料顯示,2022上半年,海信的銷售額位列國內線上、線下市場雙冠,其中鐳射電視單品位居在暢銷榜前列。隨著品牌優勢不斷擴大,面對市場消費重心的轉向和使用者消費習慣的轉變,頭部品牌海信的穩定發力也對同行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新形勢下的新機遇

隨著消費者對大屏電視的需求不斷擴大,行業出現了市場規模快速發展但價格呈快速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並非是市場反映不好,而是過去成本過高制約了其需求放量增長的結果。在如今核心器件國有化和宏觀環境利好的雙重作用下,這些情形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成本造價上,核心器件國有化率的提升使鐳射電視成本大幅下降。過去,主要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的技術,目前已由中國企業主導,內地在鐳射全色顯示技術領域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鏈,尤其是在全固態三基色鐳射、鐳射顯示等關鍵器件和整機技術方面,均有自己的專利保護,為該領域實現產業化突破提供了更低成本的外部基礎。

從應用面出發,智慧場景商業化進展飛速,鐳射顯示的創新應用呈現出多點頻發的狀態。根據洛圖科技資料顯示,去年該技術在家用場景銷量增長為42%,商務場景增長為400%,工程場景增長為531%,影院場景增長120%,新的應用場景牽動了鐳射顯示技術的發展,成為促進鐳射電視規模化製造的又一大著力點。

從消費層面來看,中國目前處於第三消費時代,電視產品“有用”的剛需已經基本飽和,消費者開始追求“好用”、“適用”。消費需求不斷拉動技術創新,使鐳射電視在發展中不斷融合投影技術和電視技術的優勢,其健康護眼、功耗低等方面的優點,則較好地規避了液晶電視的弊端,對消費者來說科技護眼無疑是更綠色、更友好、更進步的生活理念。

作為行業領軍者,海信的短焦鐳射電視在此新機遇下,持續為不同戶型提供更優質的適配度,除了綠色護眼,在大戶型裡,海信的短焦鐳射電視比液晶電視帶來了更好的觀感;在小戶型裡,又能透過短焦消失技術,滿足其希望視距要求限制更小的需求。

總之,新品既符合了不同消費群體對於大屏視覺享受的多樣化需求,也為鐳射電視行業的適配度提高、針對目標群體進行多元服務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

不能忽視的現實考驗

多種利好因素推動下,2021年,全球鐳射電視市場中,海信的市場份額高達49%,其品牌入門級產品價格已從2019年的13999元下探到8999元,降幅約36%,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推動了海信鐳射電視進入更多消費者可接受的範圍,這無疑為鐳射電視的發展奠定了進一步的基礎。然而,機遇與挑戰並存。

首先,相較於主流尺寸液晶電視4000—5000的價格,鐳射電視動輒萬元的售價的確不菲。目前液晶電視仍能憑藉低價的特點,贏得部分消費群體青睞,如今觀影渠道龐多,鐳射電視並非像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那麼必不可缺,未來仍面臨市場化普及的價格挑戰。

其次,同樣是鐳射光源,鐳射投影儀並不像鐳射電視那麼昂貴。投影儀小體積、採用長焦技術的優勢,所以可以投出100寸、200寸或更大地畫面,可能實現正投、側投、吊投等不受空間限制的使用,其也因此俘獲了一部分適用群體。

最後,液晶電視的亮度一般更高,而鐳射電視則由於畫面較大,且光線經由螢幕反射,視覺上看亮度一般略低於液晶電視。尤其是在日光強的時段,高亮度的畫面之下,鐳射電視難以穩定保持顏色的飽和度,其顯示效果將打上折扣,所以使用時仍存在光源影響。

因此,目前看來鐳射電視雖引領了大屏潮流,但液晶電視的消費群體仍舊存在,鐳射顯示技術也尚存弊端,未來能否持續破圈技術壁壘,實現顯示技術完美貼近生活,仍是大屏之爭的關鍵。面向未來也只有全面提升產品的實用性、使用性、適用性,才能有機會在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23/viewspace-291076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