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層面詳解智慧手機創新天花板

liukuang發表於2020-07-03

五大層面詳解智慧手機創新天花板

配圖來自Canva

 

蘋果失去創新已不是什麼新觀點,前段時間新發布的iOS 14也有不少人戲謔是“掏空安卓”。事實上,真有點為難蘋果了,近幾年智慧手機領域的躍進式創新幾乎絕跡,更多的還是微創新,或者只是技術常規迭代。

 

有人可能會說摺疊屏技術算是很大的創新,比如三星Fold系列、華為mate X系列、柔派系列。這些機子雖有一定的市場,但從普及範圍、實用價值來看,摺疊屏技術目前的表現很一般。或者是今年突然被炒起來的螢幕高刷,最高甚至有144Hz,其實也只是技術迭代,而非創新。

 

5G算嗎?恐怕也不能算,5G就是智慧手機在硬體層面的一次常規迭代,它一年多來的表現,或者說給使用者本身帶來的驚喜程度,遠不如3G到4G的跨越。畢竟很多專家認為5G的出現其實更多的是服務於B端產業鏈的大升級,它其實是通訊技術的升級,而非智慧手機的升級。

 

智慧手機真的已經碰到創新的天花板了嗎?我們可以分別從相機、續航、外觀、晶片、系統共五個方面去簡單探討一下。

 

相機:離單反遠得很

 

前兩年華為P系列開始發力手機的相機系統,於是帶起了一股潮流,各家都絞盡腦汁想把相機做強,做出特色。去年,先是華為在P30 Pro上搭載了5倍光變和50倍數碼變焦,隨後小米cc9 Pro首次搭載了一億畫素。今年,三星S20 Ultra祭出了100倍數碼變焦,華為p40 pro+則直接拿出了10倍光變。

 

從產品看,大家做相機的思路差異不小,比如小米想把畫素做多,華為想把距離做遠。於是,廠商之間也時不時就相機的正確方向大打口水仗和公關戰,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10倍光變也好,一億畫素也罷,從後續產品的測評來看,很多數碼博主和專業攝影師對此都有不小的爭議。一個能夠拷問靈魂的問題是:這些秀技術的極致功能,有多大的用?

 

答案是隻對少數人有用,或者說,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都用不到。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只有S20 Ultra和P40 Pro+這些頂配機型上才搭載了這些功能,且價格不菲,嚐鮮者不多。

 

好訊息是,目前一兩千以上手機相機平均素質,基本已經可以覆蓋一般人日常生活的大多數場景需求。偶爾能讓我們短暫興奮的相機提升,基本都是對極限場景的針對開發。

 

如果從某些標準來看,比如防抖效能、調色水平、夜拍能力等,近年手機相機的綜合能力卻有不小提升,甚至可以拍月亮、看日食,拍攝上限也被提高了。但還是那個問題:又小又薄的手機何時能打敗單反或無反相機?這可能需要多次躍進式創新的疊加。

 

續航:只是充的更快

 

近兩年,安卓手機們在手機續航上的進步也非常明顯,主要在於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兩方面。

 

電池容量這塊,即使是千元機,容量普遍都可以達到3000毫安左右了,中高階機型則一般在4000毫安左右,一般情況下一天一充沒有什麼壓力。今天,大多數人在選擇手機時,對電池容量的大小已經沒有那麼敏感了,因為充電技術的快速迭代,一定程度上讓容量不再那麼重要。

 

今年也是快充高速迭代的一年。從幾家主要廠商的旗艦機來看,有線快充或是有線超級快充已經是標配,一般都在40W-65W左右,比如小米10 pro系列的50W閃充、vivo X50 Pro+系列的44W閃充,甚至是OPPO Reno4 Pro系列的65W超級閃充。

 

無線方面,充電技術的進化也很快。比如小米10 pro系列已支援30W無線閃充、華為P40 Pro系列支援27W無線超級快充。

 

即使是4000毫安及以上電池容量手機,快充技術的進步也已經可以將其充滿時間縮短到30多分鐘。某種程度上,現在的快充技術,已經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使用者對續航和電池容量的憂慮,即便是重度使用者,半天耗掉了80%的電,也能在很短時間內補回來。

 

雖然手機電池材料方面已經多年沒有進步,最近聲量比較大的石墨烯電池也還未有廠商真正搭載商用,但充電技術的迭代已經讓大部分使用者不會對續航有什麼抱怨。短期看,續航的最佳化還是在於快充技術和能耗,和電池有關的大革新依然很難出現。

 

外觀:死磕色彩和後蓋

 

觸屏機的出現,應該是手機史上最大的革新之一,觸控式螢幕的出現,不僅在外觀上為手機創造了更多可能,還改變了人與手機的互動方式,一定程度上給後來的手機軟體發展留出了巨大的空間。

 

前兩年,大家在手機外觀上的焦點還是全面屏,看誰屏佔比高。有的廠商做出了雙面屏方案,比如Nubia X,有的則做出了彈出式攝像頭,比如OPPO Find X。現在,情勢再變,旗艦機的釋出會上,很難再看到某個廠商對屏佔比大書特書。

 

從今年釋出的各價位段機子來看,外觀方面的博弈最激烈的還是配色和材質。華為P40系列的冰霜銀、Nova 7系列的“7號色”、OPPO Find X2 Pro系列的竹青色、一加8 Pro的藍調色。材質方面,塑膠、玻璃後蓋之外,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嘗試陶瓷、素皮等材質的後蓋。

 

外觀方面最不拘一格的更多還是遊戲手機,比如黑鯊3、紅魔5G,設計方面走的是與遊戲貼合的流速線條設計風格,為了給使用者營造一種炫酷、極速的視覺印象。

 

外觀方面,屏佔比越來越低(攝像頭位置多變)、配色越來越稀有應該是未來的兩大主流發展趨勢。儘管有了第二塊螢幕的實踐,但智慧手機的外觀已經基本定型,即使是摺疊手機,其實也未在外觀上有很大的變化。

 

晶片和系統:按部就班的升級

 

得益於摩爾定律,手機晶片的效能過去數十年來一直在穩定提升。現在,出於5G升級需求,各大晶片廠商對5G能力的整合也讓晶片在綜合效能上實現了不小的進步。去年,高通、海思、聯發科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5G晶片,要麼用於自家手機搭載,要麼是為了搶佔廠商使用者。

 

目前來看,5G晶片的出現只是讓手機有了5G能力,主要體現在上傳和下載速度上。晶片效能的提升邏輯,比如能耗的下降或算力的提升,還是與4G時代相仿,取決於各家的AI能力和晶片設計能力。

 

而且目前5G晶片誕生不久,在5G體驗上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穩定性、雙卡雙待等等,隨著5G基站的不斷普及,這個情況會逐漸改善。

 

系統應該是手機最具備創新可能的地方,近兩年不管是安卓也好,IOS也罷,更多的還是在互動、隱私、流暢性等方面進行創新。安卓系統層面,各家廠商都做了自己的定製版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比如華為EMUI、小米MIUI、魅族Flyme、一加氫OS等。

 

系統體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IOS系統的流暢性和UI設計一直是模範,但EMUI、MIUI等也在以不同方式的追趕,甚至是超越。但目前來看,IOS創新乏力或許已經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了,即系統層面的創新確實存在很大的瓶頸。

 

寫在最後

 

5G元年,廠商新機發布時間極為緊湊,搶佔市場沒有錯,但若是仔細掂量其中大部分機子,恐怕會發現只是現存方案的不同組合,鮮有真正讓人為之振奮的創新。某種程度上,這也怪不得他們,供應鏈和實驗室沒有的東西,怎麼可能會出現在終端上。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認微創新在效率和體驗上對手機所作出的貢獻。5G更快了,但也許慢一點,會有更多時間看清未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70218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