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最快的M1 MacBook Air詳細測評
簡要總結這款 M1 MacBook Air:
-
M1效能表現超出預期的好,速度快到堪稱恐怖
-
與Intel Mac一樣功能強大,甚至更強大
-
M1發熱大幅降低,續航大幅提升
-
相容性不是大問題,而且吃驚的是,用M1跑X86應用甚至比用Intel跑X86應用都快出很多
-
外觀設計無任何變化
-
新增P3廣色域、Wi-Fi 6
-
可執行iOS App
本文全部在這款 M1 MacBook Air 上編輯完成。
首先放上配置。
2020 款 M1 最基礎的配置Air,教師優惠 7199 元。
上午 7 點收到貨,就馬不停蹄的做了一整天的測試,目前來做一個彙總。
八核CPU(4大+4小)3.2GHz
七核GPU
十六核NE
8GB UMA 記憶體
256GB SSD
49.9 瓦時鋰聚合物電池
對比手上另一款2020款Intel最高配的配置Air,教師優惠9799元。
i7-1060NG7 四核八執行緒 1.2GHz 睿頻加速3.9GHz
Iris Plus G7 GPU
16GB LPDDR4X 記憶體
256GB SSD
49.9 瓦時鋰聚合物電池
1. 效能表現
開門見山,直接談感受。
系統級流暢度的直觀體驗:一個字:快,絲滑流暢!
在均搭載macOS Big Sur 11.0.1 正式版(20B29)的情況下,M1晶片的Air在各項系統操作中流暢度遠遠超過Intel Air。尤其體現在動畫效果、開啟/切換應用程式、滑動、頁面放大縮小、打字流暢度、和睡眠喚醒速度。
得益於更強的GPU,掉幀現象幾乎不存在,而這在Intel Air上隨處可見。
得益於低延遲的UMA記憶體和新記憶體控制器,切換應用程式的響應速度迅速。
得益於M1的新SSD控制器,連續讀寫能力達到了2400Mb/s以上,而Intel Air只有1200Mb/s。隨機讀寫能力也大幅增強。這讓開啟應用程式、睡眠喚醒都得到了,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提升。
對於睡眠喚醒,Intel Mac從睡眠中喚醒需要2-3秒的等待時間,就和普通PC一樣。而這款M1 Mac就和你手中的iPhone一樣,瞬間喚醒,瞬間解鎖。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幾秒的提升,它帶來的是一種非常舒適非常“Apple”的體驗。
再比如開啟Safari,快速滑動網頁像Apple網站,在Intel上總是會出現一點點遲滯和卡頓,像是處理器還在處理資料。而M1 Mac上滑動就和iPhone上滑動網頁一樣,沒有任何阻滯感。
如果非要讓我找出一些詞語形容,我只能說這款MacBook Air在得到了Apple Silicon之後,如魚得水,有了一種用iPhone 和iPad時候的絲滑流暢感和迅捷感。而之前用Intel Mac時候,感受不到這種流暢,相反總是有一些細枝末節的卡頓和拖泥帶水的阻滯感。
直觀體驗後我們將用資料說話,測試CPU、GPU的各項效能。因為還有許多軟體並未完全適配M1,而是使用Rosetta模擬器進行運作,所以在圖中會特別標註。
首先是CPU Geekbench 5部分的跑分。兩張直觀的圖應該可以說明一切了。
M1晶片在MacBook Air上跑出了單核1732,多核7443。這個成績已經超越了所有的MacBook產品線包括最新的MacBook Pro 16寸搭載的i9-9980HK。單核能力基本與目前的桌面級AMD Ryzen 7 5800X相似,超過此前的最強移動級Intel Core i9-9980HK將近70%。
至於同為ARM的隔壁微軟Surface Pro X最新定製的SQ2處理器,則只有M1的一半都不到。值得注意的是,M1的最高頻率只有3.2GHz,但已經實現了和4.7GHz的R7 5800X同樣的單核效能,而睿頻高達5.0GHz 的i9-9980HK,它的單核效能竟大幅落後於只有3.2GHz的M1。可見M1的IPC效能已經達到了可以說是極其恐怖的程度。
有趣的是,因為最新的Geekbench5.3是適配ARM Mac的,但同時也適配Rosetta2來轉譯x86跑分。結果出人意料,M1晶片在Rosetta2模擬x86的情況下,都跑出了單核 1265分,多核 5647分的結果,其表現依舊輕鬆超過我的頂配i7 Air,也超過了桌面級i5-9400F。也就是說,M1在模擬X86情況下跑X86應用,竟然仍比大多數Intel原生跑X86應用快。
然後是iMovie渲染一段1080p解析度60幀的影片。使用ProRes,大小約為3GB。
測試結果幾乎正正好如蘋果官網所描述的3.5倍提升。
GPU方面,首先是GFXbench跑分,測試項為Aztec Ruin和Aztec Ruin離屏。
年輕人不講武德,Intel曾經的最強核顯Iris毫無面子。蘋果宣稱M1擁有2.6T的浮點運算能力,輕輕鬆鬆就抬走了Intel Iris核顯,據網上其他跑分資料顯示其分數已經和桌面級GTX1050Ti和RX560相當。值得注意的是,我的Air是殘血M1,少一顆GPU核心,如果是滿血M1,其實力會更強(按照過去A12X和A12Z的比例來看差距約15%)。
然後是遊戲,我選用Dota2 Vulkan,中畫質,1440x900,按照平均幀率計算。
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可以看到M1儘管是用Rosetta2模擬執行的x86 Dota2,但這幀數,整整領先Intel Iris三倍之多。加上Intel發熱嚴重高於M1,風扇非常吵鬧。實際感受就是Intel卡成了ppt,簡直沒法繼續遊戲,而M1是能很流暢,注意,是很流暢的執行這款遊戲。(遊戲幀率穩定性和持續效能測試在後面)
透過上述效能測試,可以看到,相比於我的i7Air,M1Air在各個效能指標上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帶來了系統流暢度體驗上的飛躍提升。中文網際網路裡盛行的一個謠言:ARM效能無法比擬桌面級處理器,現在似乎已不攻自破。時代變遷如此之快的現在,恐未來將會是X86效能無法比擬ARM 了。當然,好戲還遠不止此,我將繼續測試,請往下細看。
2. 持續效能、發熱和散熱測試
Intel x86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高能耗。X86 CISC相對落後的架構和工藝,帶來了超高發熱量和功耗,讓MacBook系列總是揹負著發熱大、降頻、卡頓的包袱,俗稱3秒真男人。當然不只是MacBook,許多Windows輕薄本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那麼這次測試以無風扇的被動散熱M1 MacBook Air 和 有一個小風扇散熱的 Intel MacBook Air進行對比,看看他們的持續效能表現究竟如何。
我們選用比較壓榨效能的Cinebench R23,10分鐘迴圈烤雞和遊戲來測試。
測試分別記錄降頻情況、發熱情況和風扇情況。
Cinebench R23在第一時間就對ARM AArch64進行了適配。
那就讓我們在10分鐘的烤雞中來找出最真實的效能。
Cinebench 10分鐘測試裡,M1 Air無風扇的表現明顯不如Pro M1和mini M1的7500分來的高,很明顯無風扇導致的發熱降頻得背大鍋。但是,1500分單核和6500分多核,依舊甩開了 i7 Air有風扇一大截距離。
接下來看一下游戲的幀率穩定性表現
Intel款Air僅在前6秒鐘能維持40-50幀率,6秒之後開始直線下降,到了30秒時候只有30幀,此時風扇開始逐漸吹響,幀率則出現了反覆波動,從15幀到25幀來回跳動。
而M1的表現出人意料,沒有風扇,但前面3分鐘都絲毫沒有任何影響,5分鐘後略微幀數有了下降,此後30分鐘幀數也有波動,大概在80-90之間來回跳動。撫摸螢幕下方和背面主機板部,有發燙,但Intel款發燙明顯比M1款更嚴重。
由於M1 Air沒有風扇,所以全程保持安靜0分貝的噪音。
而Intel Air有一個轉速高達5000rpm的小風扇,在渲染影片和遊戲時候全程保持著高速運轉,噪音還是非常擾人的,用Apple Watch測量其噪音值達到42分貝。
結論:M1晶片的Air雖然沒有風扇,然而其持續效能輸出時間仍舊比Intel長了,蘋果說好的3.5倍的CPU效能提升和5倍的GPU效能提升,也正是在持續壓力測試狀態下得出的更精準的結論。
說白了,Intel因為降頻發熱,實際效能並沒有Geekbench峰值跑出來那樣高。而M1的低發熱使其持續效能輸出更好,更符合Geekbench跑出來的峰值效能。這點我們從Dota2的10分鐘測試便可以看到,Intel款儘管有風扇加持,經過10分鐘的測試後,還是“體力透支”了,而無風扇的M1繼續堅挺著。
測量其背部發熱程度,不比Intel嚴重。而且在日常操作使用中也保持比Intel更低的溫度(跟iPad一樣,基本是涼的)。i7-1060NG7,這麼一款高配的低電壓10代酷睿i7,Intel引以為傲的第一代10奈米工藝,不僅效能上完敗於第一代5奈米的M1晶片,在發熱和持續效能表現上,也敗得慘不忍睹。至於M1,在Air上的表現出色,發熱控制很好,持續效能依然會有降頻但不算嚴重。Air畢竟是Air,沒有風扇的輕薄設計,註定讓它無法長久發揮全部的實力。我相信,在更好散熱環境的MacBook Pro 和 Mac mini下,M1可以爆發出更持久的驚人潛力。
3. 續航
M1不僅帶來了效能、安靜和低發熱,續航的提升也是另一個激動人心的地方。礙於時間關係沒有細測。根據蘋果官網給的參考,Intel的Air使用時間是12小時影片播放,而M1的Air是18小時影片播放。多出了整整6個小時。這裡我們採用影片播放3小時的剩餘電量來進行對比實驗。(對照中i7 Air電池迴圈42次,基本不影響結果準確性,M1 Air迴圈則為0次)
可以看出M1晶片的低功耗,確實對電池續航有著質的提升。相比於許多Windows電腦只能靠做大做厚電池的方法來提升續航,這將是又一個大飛躍。現在,即便是外出工作一整天,也不需要攜帶充電器了。
4. 設計
2020款M1和2020款Intel 在外形、設計、三圍、體重上,完全一樣。
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潔線條,細膩無暇的金屬,還有堅固耐用,讓人很安心的鋁外殼。
依然是令人愛不釋手,很舒服的膝上型電腦使用體驗。
但不是全面屏的設計,屏佔比依舊不高,似乎有些過時。因此我猜測明年很可能出一個設計大改的新Air。
鍵盤依舊是沿用2020款的剪刀鍵盤,打字型驗還是比較舒適的。
這篇文章是在2020款M1 MacBook Air上親手打成的。總之,符合膝上型電腦鍵盤的理想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文書工作者,鍵入速度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得益於M1晶片,無論是多繁忙的狀態,無論是在Word還是LaTeX,打字流暢度都達到了巔峰水平。而在Intel Air上,倘若電腦任務繁忙或發熱大時,我的打字速度就經常超越Intel處理的速度。
5. 相容性
許多人擔憂的ARM相容性問題。至少目前來看,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絕大多數常用App都能良好執行。系統方面使用起來和Intel Mac完全無異,功能全部可用,儼然是一部強大的Mac而不是一個大號的iPad。許多軟體已經及時更新,像常用的Office、WPS系列宣佈將很快支援ARM架構,屆時使用起來更加順暢。即使部分軟體暫不支援ARM架構,在Rosetta2轉換器支援下,執行起來速度和功能和以前並無區別(甚至仍然比許多Intel處理器原生x86更快)。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Rosetta2轉譯時需要耗費一點時間,表現為第一次開啟x86軟體,需要等待十幾秒到二十幾秒在Dock欄上彈跳,表明其正進行轉譯,以後再開啟時則無需再轉譯。絕大多數軟體都可以迅速轉譯完畢並且功能正常,目前我還沒遇到過不能用的X86軟體,根據網上其他評測也表明僅有極少部分軟體暫時無法轉譯或會出現錯誤。
Rosetta2的轉換效率非常高,蘋果官網也說了,許多遊戲和圖形密集型App,在用Rosetta2轉換後的幀率表現,都比Intel高出不少(再一次側面暴擊Intel GPU確實不太行)。而Adobe也在釋出會上承諾最遲明年完成旗下軟體的遷移適配工作。
另外有一點,那就是M1和A14等A系列晶片同宗同源,所以可以直接原生執行iOS App,適配好的App可以直接在App Store下載。使用起來和iPhone、iPad無異。諸如時下熱門的遊戲原神(Genshin Impact),非常吃手機配置,假如官方適配的話,相信使用這臺M1 Mac可以流暢無壓力高特效隨意執行。
當然,這僅針對macOS使用者。如果你是Windows 作業系統的主力使用者,那麼很抱歉首先暫時不支援Boot Camp。題外話,微軟其實對ARM也早已情有獨鍾,類似Rosetta2的轉譯器也在微軟的開發當中,所以Windows 10執行並非遙遙無期,但短期內是不現實的。
而Windows虛擬機器如Parallels目前也還在加緊開發當中,針對需要虛擬機器Win來處理任務,相信用Parallels或VMware之類的還是可以應付解決的。
(老話重提,你如果拿Windows當主力系統,為何要買 Mac呢,隔壁XPS13它不香嗎?)
6. 螢幕
· 依舊是Retina IPS螢幕清晰細膩
· 依舊是蘋果優秀的色彩管理
· 依舊是macOS對高分屏天衣無縫的支援
· 2020 M1款增加了 P3 廣色域的支援
· 與2020 Intel款一致的400nit螢幕亮度+反光率+原彩顯示
7. 其他部分
最激動人心的幾個部分已經看完了。其他方面的話驚喜就不多了。
· 本作Air並非全新設計,而是舊瓶裝新酒,亮點在於M1晶片
· 依舊是素質優秀的螢幕、外放音質、力度觸控板以及流暢精緻的Bug Sur
· 新的ISP有略微改善前置攝像頭畫質,然而720p的攝像頭依然是硬傷
· 從Wi-Fi 5(802.11ac)升級到了Wi-Fi 6(802.11ax)
· 經常故障的T2晶片已經移除了,新的安全晶片整合在M1中
· M1 Air目前不支援eGPU(外接顯示卡)
· 包裝盒裡有一個30瓦的USB-C充電頭,不環保!
8. 寫在最後
總體來看,從Intel 到 Apple Silicon 是又一次巨大的新革命。蘋果電腦處理器的革命畢竟也不只是這一次,過去四十多年時間長河裡,經歷了從摩托羅拉到PowerPC,再從PowerPC到Intel,再到今天的自研晶片。回想2004年,史蒂夫·賈伯斯在開發者大會上宣佈,Intel的處理器擁有更好的效能和更低的功耗,是未來便捷電腦的趨勢,所以將放棄PowerPC。
不禁感嘆,十五年光陰,Intel也走上了PowerPC的老路,成為了高耗能低效能的“牙膏廠”,終致被拋棄。而Apple Silicon M1晶片以其強大的效能和超低的功耗,足已證明蘋果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網路上盛行的ARM效能無法比擬桌面級x86的謠言,也已不攻自破。配合蘋果自己研發的Rosetta高效轉譯,過渡期的相容性也不會是什麼問題。加之天下忍Intel久矣,過去十年PC行業止步不前,與Intel十年來效能擠牙膏脫不了干係。如今如微軟等企業率先響應積極適配更先進的ARM,牙膏的競爭對手AMD也在製造投入研發ARM處理器,老舊的X86未來難免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地步。我認為,有競爭是好事,這也算是給了Intel和它的x86 CISC架構多年來不思進取、高耗低能,敲響了一記警鐘。
對於M1晶片的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13 購買建議。從價格來看,兩者的最低配相差2000元。Pro多了100g重量,2小時續航,TouchBar,100nit亮度,更好的揚聲器和麥克風,以及一個有助於提升持續效能輸出表現的小風扇。
另外,mini、Pro和512GB Air提供的是:滿血版M1(擁有8核CPU,8核GPU);而256GB Air提供的是:略殘血版M1(擁有8核CPU,7核GPU)。
兩者區別並不大,參考A12Z和A12X。應該是將其中一批體質較差的M1閹割了一顆GPU核心,CPU和其他部分則無區別。
如果你對膝上型電腦不感興趣,而是對M1晶片特別感興趣的話,那麼Mac mini小型桌上型電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5299的起售價,擁有滿血的M1和更好的散熱環境,不需要擔心電能限制。目前三款M1裝置的最大UMA記憶體選配都是16GB。我比較相信蘋果的蜜汁最佳化,例如iPhone 12的6GB RAM能吊打Android一眾12GB RAM。
目前我購買的是8GB的Air,目前來看,日常使用,連續開啟10個Safari Tap,開啟數個文件都問題不大,但開啟大型應用,載入大專案,還是會觸及交換檔案swap造成效能輕微下降。也有可能是這些軟體的最佳化還未到位。得益於SSD效能頻寬延遲響應的改善,觸及swap僅造成輕微的效能下降。但總之,如果有更Pro的需求或者期望使用2-3年更久的,我還是會推薦你選擇定製16GB RAM或等等明年更大RAM容量的Apple Silicon晶片。
因為初代M1晶片目前只應用在Air,Pro13和mini上。儘管M1的強大已經很驚人了,但我相信殺手鐧還在更後面。如果你還不想做初代晶片的小白鼠,或者想要購買iMac和MBP16,等待明年更成熟的加強版M1X/M1Z/M2晶片部署在全系Mac上,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另外,據訊息,全新全面屏設計的12寸和14寸MacBook也在路上了,很可能在2021年與M2晶片一起釋出,不妨拭目以待。
全部測試和文章都是自己完成的,如果有幫助歡迎轉載,須註明出處。
注:
- I7-1070NG7和M1的資料均為測試所得。其餘型號晶片(處理器)的資料來源:
Geekbench Browser網頁、Cinebench R23 App
-
測試中涉及到的系統和軟體版本,M1和i7兩款均安裝macOS Big Sur 11.0.1(2B029)、Safari 14.0.1、Geekbench 5.3、Cinebench R23.200、iMovie 10.2.1、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3.2,所有設定均一致。
-
測試中涉及到計時方面,使用iPhone 和 Apple Watch進行計時,四捨五入至0.x秒。
-
測試中涉及到電池效能方面,Air i7電池迴圈為42次,Air M1為0次,根據電池迴圈效能,無顯著統計學差異,基本不影響結果準確性。
-
本文進行的測試已盡力排除干擾因素以保證結果準確可靠,所提出觀點亦為本人所總結,非其他團隊、個人意志。然而測試有限,並不能完全反映電腦的全部功能和效能,所有資料和觀點僅供大家理性參考交流之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86271/viewspace-27414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蘋果新MacBook Air評測,蘋果新MacBook Air好用嗎?蘋果MacAI
- MacBook Pro (2021) vs MacBook Air vs MacBook Pro 全面評測MacAI
- MacBook M1 Pro VS MacBook M1 Max 評測對比Mac
- 13 英寸 MacBook Pro M1 2020 評測Mac
- m1晶片有多強!MacBook Pro M1晶片評測晶片Mac
- M1晶片的MacBook air可以裝雙系統嗎晶片MacAI
- M1版MacBook Pro和Air該怎麼選MacAI
- 一枚程式猿的MacBook M1詳細體驗報告Mac
- M1 Pro 和 M1 Max MacBook Pro評比Mac
- 全網最詳細的Spring入門教程Spring
- Apple的M1 MacBook Pro 與 2020年的Intel MacBook Pro速度對比測試APPMacIntel
- Java-全網最詳細反射Java反射
- 蘋果MacBook選購指南,Macbook Air和Pro如何選?蘋果MacAI
- 14寸macbook pro真機評測Mac
- 全網最詳細的PyCharm+Anaconda的安裝。PyCharm
- IDC主機系統詳細對比評測
- 蘋果Macbook有哪些快捷鍵?最詳細的蘋果Macbook快捷鍵整理蘋果Mac
- 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express--middlewareExpress
- 全網最詳細的負載均衡原理圖解負載圖解
- M1 macbook值得購買嗎?關於M1晶片macbook的三點購買建議Mac晶片
- 小米平板4詳細評測 小米平板4值得買嗎?
- 挑戰全網最快註冊使用 ChatGPT!ChatGPT
- 全網最詳細的ReentrantReadWriteLock原始碼剖析(萬字長文)原始碼
- 年底晉升,全網最詳細的通關指南來了!
- Apple M1 MacBook Pro與Intel MacBook Pro(13英寸)的區別APPMacIntel
- MacBook Pro刪除多餘專注模式詳細教程Mac模式
- M1 macbook pro已到位,軟體測試持續更新中Mac
- Parallels Desktop 17 測評:M1 Mac 上的 Windows 11ParallelMacWindows
- 全網最詳細的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原始碼剖析(一)AQS基礎AQS原始碼
- M1相容性怎麼樣?關於M1版MacBook相容軟體的測試方法Mac
- 惠普6078印表機怎麼樣?惠普6078印表機詳細評測
- 小米8詳細評測:不錯的硬體配置 雙頻GPS出乎意料
- 全網最詳細的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原始碼剖析(三)條件變數AQS原始碼變數
- 全網最詳細的一篇Flutter 尺寸限制類容器總結Flutter
- M2 款 MacBook Pro 13 評測:GPU 效能提升最大MacGPU
- Colab教程(超級詳細版)及Colab Pro/Colab Pro+使用評測
- 網址(URL)的詳細解析
- 全網最詳細解讀《GIN-HOW POWERFUL ARE GRAPH NEURAL NET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