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育類App如何降低獲客成本?

lp匿名發表於2020-03-19

受疫情的影響, 線上教學需求攀升。 雖然給線上教育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但也 間接 促進了教育行業的競爭,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教育行業的獲客成本也在不斷上漲。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降低教育類App的獲客成本呢?

策略一:精準的投放

要在幾億網際網路使用者中精準觸達目標使用者,如同大海撈針一樣,所以很多線上教育App都會採用”廣撒網“的策略來獲取使用者,但是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者的獲取成本。我們可以根據教育行業所面向使用者維度,可以將線上教育分為:學前教育、K12、高等學歷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等等。不同的細分市場,投放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只有足夠了解細分市場的特點,才能因材施教,精準投放,降低獲客成本。例如:

1、學前教育:

在教育培訓細分領域中,K12已初具規模,學前教育同樣快速發展。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再加上80、90後逐漸當上父母,他們對線上教育的接受程度高,付費意願強,促進K12、學前教育等行業的發展;

學前線上教育的使用者群體比較特殊,這種產品的使用者主要是低齡使用者群體,自主能力弱,決策者均為家長,所以這類產品投放的廣告建議以面向家長為主,面向低齡使用者為輔的投放策略。

 

2、K12(課外輔導教育):

K12課外輔導領域,近幾年可謂流行大勢。各類教育機構,以及衍生的各類教育產品層出不窮。各種產品標榜的新概念和炫酷的新技術等,讓各位家長看的目不暇接。這類產品的設計理念核心就是要透過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培養學習能力,實現孩子的自我成長。這類產品的使用者群體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的能力,當然家長的建議也佔部分;針對這類產品的廣告投放建議:選擇切入學校內部的媒體進行合作、獲取使用者資源及使用者信任。

 

3、高等學歷教育:

高等學歷教育發展時間較長,也相對成熟。該領域人群對於課程價格的敏感度較高,更多關注與資質證書、考試掛鉤的相關課程。這種產品的使用者群體的求學目標明確,所以針對這類產品的廣告投放建議是廣告中價格及教學成果展示,相信這是該產品目標人群比較關注的點。

 

4、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與使用者的職業生涯息息相關,所以使用者付費意願會相對的會比較強一些。這類產品的使用者群體的求學時間非常碎片化,所以這類產品的廣告投放建議:投放的時間、地域都要具有標準性,並且在選擇教育機構時這類使用者更加關注品牌知名度和教育機構的後續服務能力,如工作推薦等。

 

策略二:裂變活動

裂變活動是大多數App產品都會採用的一種方法,透過利益驅動的方式,驅動使用者進行裂變式傳播,這樣做,覆蓋面更廣,使用者更加精準。這個套路即簡單又有效的獲客方式是大多數教育類App都愛用的,如果我們善於讓老使用者幫忙傳播,不斷的為App產品獲取新使用者,那麼在獲客成本和效率上是能夠事半功倍的。

 

很多教育類 App 經常會在頁面長期設有「邀請有禮」的入口,方便使用者參加邀請裂變活動。活動流程很簡單:

使用者在App內找到活動入口——然後將活動分享給好友——好友點選參加活動——App就會獎勵送給邀請使用者或者雙方一起獎勵——然後新使用者又將活動分享給好友,如此迴圈,為App源源不斷的獲取流量。

 

但是在這一塊中,一直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對使用者分享之後的效果進行統計,這樣很容易引起平臺方與使用者之間的矛盾,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採用 openinstall 的服務,為每一位使用者生成專用的二維碼/連結來做統計,並且為每一個使用者提供專屬的資料統計報表,減少不必要的矛盾。但是具體業務具體討論,如何合理融入到業務邏輯中,就需要大家自行探索。

 

策略三:自建流量池

經過推廣引流之後,將使用者引流到自己的流量池裡,流量積蓄起來後,就需要進行運營,這裡主要指社群運營,因為大多數的運營人員都會把使用者沉澱到群裡,方便集中運營。

 

運營可以說是整個自建流量池運營工作中比較關鍵的環節,因為它事關後續流程節奏,使用者反映及轉化效果。

運營時,一定要盡一切可能給使用者解決問題,按照運營規劃一步一步控制社群節奏,這一點可以學習訓練營的社群模式。比如:圈外同學的深度閱讀訓練營,有清晰明確的規則和進度,比如會在正式開課前一天進行開營儀式及自我介紹,組織群內成員相互進行交流,邀請優秀學員分享等。

其實,運營社群的過程是可以轉化使用者的,尤其對於線上教育來說,最能讓使用者有參與感和價值感的方式,就是提供內容,而具體的內容形式有:基於群展開直播講座、資料活動、話題討論等,這些方法可以進一步增加使用者活躍性,是很好的手段,這樣流量才能在你的私域流量池盤活起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2334/viewspace-26814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