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不理解的是,現在的產品、運營、業務也開始做資料分析了,很多人看了幾篇文章,就覺得自己懂分析了,在他們心裡就差我們去跑數了,跟他們提意見吧又會被覺得作,久而久之很多人也會輕視自己。
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想,資料分析師也可以有很大能量,從小透明到被看見,我們除了技能優秀,也要懂得展現自己,本文就教大家幾個“刷存在感”的技巧和具體做法。
一、爭取獨立專案
和業務來回扯皮、sql寫到眼花繚亂,是很多做資料同學的日常寫照。要想出頭,就要多立功,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爭取獨立專案。這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說法?不就是因為,做成一個新專案比接著把前任的老專案做成要受人關注得多嘛。
但是資料分析專案,相比於業務、產品等部門的專案,通常更難立項。一方面因為衡量產出沒有標準,是PPT彙報做得好,還是對業務的預判更準呢,這些價值很難量化;另一方面是需要調動很多資源,比如讓產品埋點、讓業務提供資料,流程複雜推動緩慢。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想獨立負責專案,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麼多做從0到1的工作,填補空白,更能彰顯成績;要麼熟悉業務,順著業務邏輯深入剖析,大膽假設嚴密論證,拿出讓業務眼前一亮的結論。總之就是工作產出要能讓大家感知到,而且要足夠超預期。
2)平時儘可能推動資料質量的改善和資料底層設施的完善,給自己做專案掃清障礙。另外,在做專案時要考慮以少的資料量和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論證,避免牽涉到太多部門的協調。這兩招可以幫助推動專案進度。
3)日常做好常規資料的需求統計,看看一般是哪些部門需求多、對資料分析依賴大、哪些是老闆重點關注的需求。別傻乎乎地只會問業務,更要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機會,再找個靠譜的合作部門,承接獨立負責的專案。
二、善用視覺化大屏
做資料分析想被看到,最容易讓人驚豔、最能討老闆歡心的,莫過於做一張BI視覺化大屏了。就連每年的天貓雙十一都會在主會場放這麼一張大屏,無論是實時監控還是“秀肌肉”,效果都很優秀。
當然,製作這樣的大屏需要專業的資料分析工具,就拿我在用的FineBI來說,內建了超多精美圖表樣式,滿足各種分析需求,把多張圖表放在一起,設定聯動,這樣我們點到某關鍵資料,就可以看到關聯圖表的變化。
把多張圖表放一起關聯,再設定一下背景,就可以做出一張非常抓人眼球的視覺化大屏,誰看了都能迅速感受到你的工作成果,無論是對外展示還是對內分析都倍兒有面兒,用FineBI做出這樣生動、有衝擊力的彙報,還怕在公司沒有存在感嘛?
三、展示工作成果
資料分析得出的成果,經常是我們說出來之前,大家沒有沒有意識到,但當我們說出口後,很多人就會說我早想到了,就應該是這麼回事!這無形中低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所以我們做工作彙報,就不能是簡單報幾個傻,提幾條建議,而是要把自己的成果量化,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價值。
具體怎麼做呢?
1)成果要量化。比如我們開發了一個報表平臺,就要把“很多人用,很多好評”量化成“部門90%都在用,人均每天開啟1次,而且滿意度高達98%”,總之,拿資料講話會更有信服力。
2)建議要具體。比如我們透過分析發現近三個月公司利潤的增長主要靠復購,結論不能簡單攜程銷售要重視復購客戶,應該再往深了挖掘,可以寫成“每月10號、20號定期維護復購客戶;跟進復購客戶不及時地銷售,處罰當月獎金的5%;距上一次付費2個月時傳送優惠券提醒,喚回更多復購客戶”等具體的建議。
四、明確細節不背鍋
在和業務溝通需求時,就要明確好細節和邊界,避免將來扯皮背鍋。主要是2個方面:
1)確定原始資料。常常聽到業務人員說“我們有很多資料啊,隨便拿過來就能用”,然而事實情況是,我們拿到資料後,常常發現資料質量不過關,要麼需要自己求爺爺告奶奶把資料找全,要麼需要繁瑣的資料清洗過程,總之非常費勁,還不如一開始就跟業務確定原始資料,確定能接了再接。
2)確定標準再評估。有明確的評判依據,我們給出的評估結果才足夠公正和讓人服氣。如果不明不白地接了業務的評估需求,那到時輸出評估意見時就很為難,說業務好,老闆不認可,說業務不好,容易被記仇,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嘛。
總結一下,資料分析作為成本部門,難出成績,這就更要求我們該乾的活不能少,該爭的功勞就要爭,不該背的鍋就不要背。此外,資料分析是一個慢輸出的工作,我們要有一定的耐心,需要不斷地積累,加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