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故事,說出來大家開開心或引以為鑑

韓楠發表於2022-11-11


作者  |知幻即離

責編  |韓  楠




有志於學

因為“好奇害死貓”,什麼都想有所瞭解,所以至今身無長技,各方面都仍是個新 兵。偏又話嘮,喜歡與人聊天。近期收到ITPUB編輯小韓的邀請,說是可否聊一聊技術人生 ,這倒是不敢,要麼就說說我自己的一點兒故事和事故吧,我覺得倒是可以說出來大家開開心或引以為鑑。

軟體產品(包含硬體)的實施部署,後又接觸測試、使用者培訓,被技術團隊推到前面成了“專案經理”。

幫助籌建過一個業務條線的PMO,遭遇過自己的專案失控,經歷了老大年齡又回到起點老老實實從HelloWorld,逐字逐句敲進去從頭學JAVA,基於對自己產品相關業務、功能的瞭解和不再犯怵程式碼,漸漸敢於在售前工作中答應、拒絕和引入變革。


蹣跚學步

第一次當專案經理是在北京一個銀行的專案,雖然之前已經參與了幾個現場開發(主要是旁觀),也在投產後的客戶現場做過技術支援,但在取得了當時信產部“專案經理”證照後,被公司領導詢問是否能當新專案的專案經理、覺得需要什麼條件的時候,仍頗為意外和興奮。

因為是公司已有產品、新客戶,銷售打算做成標杆專案,公司領導很支援,技術團隊的人員個個能力很強。(後來瞭解,他們中至少兩三個人自己帶專案都沒問題,為自己哭三秒鐘)


獨當一面

技術團隊的老大隻叮囑了一句:“你去開會,我們寫程式碼,不要亂答應需求、不要亂激發需求,萬一答應了,我們做你的後盾!”。 有了底氣,交流、傾聽客戶需求時靜定了許多,傾聽、反饋、探討、質疑、建議進退自如了不少。

  客戶對於我們是新的,我們於客戶也一樣

真的體會到了“麻桿兒打狼,兩頭兒怕”。我們不知客戶是否會在尚未了解已有行業內實踐和系統的情況下,天馬行空大拆大改;客戶擔心我們固守已有產品、程式碼,不肯做他們的個性化業務需求。

一些技術選擇,與其說是因為技術決策所致,倒不如說是雙方在過程中相互觀察、體會對方意圖、意願的影響佔多。

雖然中間有跌宕起伏,但專案還是如期上線了,並且經受了年終業務的考驗,沒有發生一筆金額錯誤。

在專案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了甲方的訴求、疑慮、堅持、思考、積極行動,乙方的需求困惑、技術決策猶豫、團隊技術帶頭人在團隊中的能量和作用。

但,也造成了兩個錯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做一個專案經理了”,“技術團隊,應該都是相似的水平”。

  過於樂觀的判斷,為今後坎坷埋下伏筆

透過了PMP考試後不久,接到委託,幫助直接領導的業務條線成立一個PMO(專案管理辦公室)。

類比重大工程成立的PMO,我們顯然並不是一個決策機構,甚至實質無權直接下達停工令。而更多是檢查、度量進行中的專案,為領導及時定量了解專案進展、風險提供資訊,對專案進行風險提示,引入專案管理工具、對專案經理進行技能培訓,對各團隊的專案管理機制進行落地和持續改進。因為之前也參加過CMMI培訓,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也被我叫成“過程改進工程師”。

PMO確實做到了利用“掙值法”對專案進行持續度量,為專案經理提供了“風險識別”、“Project與進度網路圖”、“WBS分解方法”等具體培訓,幫助發現、糾正了一兩個專案範圍擴大、需求“半路”失控、專案交付物定義不明確問題。

  但,管理並不能代替經營

為了激發各團隊的自主經營意識、算賬能力、生存意志,公司向“多層級合夥制”調整。希望從“領導要你幹、你要聽話幹”,轉變為”我要幹“、“賦能讓你幹”。PMO這種傳統職能型組織的作用弱化、取消,也成為必然。

信心滿滿的以為了解了專案、瞭解了專案管理方法,只要堅決貫徹管理意志、使用專案管理方法,就能幫專案走上正軌。每一次貌似的邏輯自洽、自我感覺良好的盲目篤定,都終會被現實毒打。只是,來得如此之快,不知是不幸還是萬幸。


一人成軍

受到客戶信任,部門接到一個新行業、新客戶的新業務專案(對於我們已有積累而言是新),目標是重構現有業務系統,使之能夠恢復對業務需求的敏捷支援。

  接手新專案, “我”搭臺你唱戲,這步棋走錯了?

作為專案經理,根據以往的經驗,特意挑選了一個技術部門經理帶其固有下屬的成型技術團隊,業務需求分析、技術人員管理、技術決策,全部交給技術團隊。 而自己全力爭取公司在資金、人手上的資源支援,聯絡客戶、甄別協調各方訴求、解決團隊吃好、住好、心情好,與主要負責人和骨幹持續強調成功交付的意義和價值。

就像當時自己說的“我給你們搭臺,你們來唱戲”。

但隨著時間推移,發現專案在需求階段遲遲無法取得進展,客戶現有相關業務理解、原有系統業務功能、周邊關係、內部資料結構不能產出,也無法進一步決策新系統實現、替換方案。

才發現:想始終對專案有駕馭能力,不能退居為支援型的“專案助理”,至少應該親力親為需求分析。疑問是否高估了團隊能力、過於樂觀了專案工期、低估了專案複雜度。

得到的感受是:

你對需求的駕馭能力,取決於你對客戶業務的理解程度、換位思考和溝通,你對技術團隊的駕馭能力,取決於你自己把握產品、技術的程度等“非正式權力”。

對於人員伸縮變化可能很大的專案,只有有“一人成軍”的能力,才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透過增配人手,實現“千手千眼”。(此處說駕馭而不是控制,是因為我理解的駕馭是根本、重要方向不跑偏,而控制是錙銖必較、算計的博弈。)

  程式碼這東西, 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

半路卸任專案經理,自我認知遭到重挫。感恩公司,難得有一段時間允許我摒棄外務,類似寡婦撒豆、撿豆,“無求”、“息心”敲最簡單的HTML、JAVA的HelloWorld,替代思慮、平復心境。

過程中發現自己原來很笨,敲幾行最簡單的程式碼都錯誤百出,以為看會了、看懂了,合上教材或網頁,對於關鍵字、程式碼行結束符號、縮排格式、段落竟然記憶全無、理解全無、疑問百出。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才領會程式碼這東西,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與你聰明、笨無關。

  程式碼不騙人, 若程式報錯,定是自己錯了

學習程式設計,只能從自己動手“編”下手、老老實實敲每一行程式碼、每一段程式碼,都跑通,再改一改、想一想、試一試、玩兒一玩兒,無法跳躍、無關“簡單”不簡單。

 “不糾結(於心)、不糾纏(於事),無心於事、無事於心”,成了這一段時間縈繞在心頭,避免無謂內耗、平靜心緒的口訣。


千手千眼

得到了一個進入某大型客戶專案的機會,向各方明確不再擔什麼“專案經理”的虛名,就是負責產品測試、使用者使用文件編寫、使用者培訓。

  “逆境不空過,順境不枉為,無忌守本心”

一切似乎輪迴到了原點。任務明確,輕車熟路,心情倒也純淨、平和,工作進展也順利起來。有節奏、有效率的完成本職後,正好可以自由地除錯、閱讀仍不大看得懂的這個B/S系統原始碼。權當調節心情、鍛鍊意志、磨鍊自己如笨拙鐵杵般的程式碼技術能力(也許還有心智,苦笑)。

與枯燥的學程式碼不同,有專案需求、真實問題的推動,每次看程式碼就有了明確的目的和可驗證的結果。以問題為線索,使我能夠漸漸進入各個具體功能的程式碼實現中去觀察和理解。對於各種物件、寫法也基本混了個彼此臉兒熟。一段時間以後,居然也可以用IDE對程式碼進行編譯、除錯、修修改改、照貓畫虎了。 

“逆境不空過,順境不枉為,無忌守本心”是這一段時間,雖未成型,但醞釀在心裡的一段話。

期間覺得,以前按照崗位定義要求每個人與崗位對齊是費力不討好的,只有當你自己不同程度具備多種能力後,才能根據合作同事的知識、技能情況,主動調整對接時描述問題、下達任務的方式,去有效解決問題。

說白了,就是對方不熟悉系統的情況時,就明確具體動作指令,只延展借用同事的手、眼代替、延展自己的手、眼;如果夥伴對系統有知識就可以簡練成術語交流;有自主工作能力就只描述清目標即可,既有效連線、延伸彼此能力,又相互體會到成就和尊重。也許就是相當於“千手千眼”了吧。


化身無數

隨著幾年的專案接近尾聲,我的工作壓力也從上線推廣支援、售後支援多出些許餘暇。為了小團隊的生存,開始分出精力跑產品售前交流、投標的事。

  客戶需求的傾聽者,客戶期望的建立者

有了對客戶業務、產品功能和結構的更多理解、程式碼的一點點駕馭能力,在售前交流中感到能更快的與客戶有效進入業務情景討論,結合客戶業務講解及演示產品,更從容地傾聽客戶需求、理解客戶具體人員所處的需求情景。 甚至為了有效演示進行系統的快速修改、臨時創造對客戶有價值的功能,偶有左右逢源的感覺。

體會是:售前,不僅是產品的演示、講解者,更是客戶需求的傾聽者、客戶期望的建立者。

不能只追求自己講得多、講得全、講得有條理、講得爽,而是要講到客戶的關切上,聽懂客戶的訴求,問出客戶的情景,建立客戶對未來前景的希望和信心。售前不是靠提供虛幻的希望,給後續團隊、客戶挖坑,而是建立一個切實可達、可行的期望。

售前閒暇,把自己曾經的誤以為、彎路、感觸寫了個豆腐塊的《售前工作》分享在了公司群裡,倒也不怕更丟人。但願大家能從我的錯誤中看到“坑”,不必重蹈覆轍,在我的有限實踐中,略有啟發、甚至獲益,秀出各自的精彩。

經歷和水平太低,我的笑話和偏見先講這些,告一段落吧。



【作者介紹】

知幻即離(筆名),北京某公司電子驗印系統技術支援、售前工程師。

參加過國內多家銀行電子驗印系統、票據集中處理系統專案的產品改進、售前溝通、開發測試、推廣、售後支援工作。對專案管理、售前支援,頗有興趣,且善於邊實踐邊思考總結。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6482/viewspace-292292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