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測試-從研發到測試過程

testering發表於2022-11-19


系統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式的過程,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目的是在真實系統工作環境下透過與系統的需求定義作比較,檢驗完整的軟體配置項能否和系統正確連線,發現軟體與系統 /子系統設計文件和軟體開發合同規定不符合或與之矛盾的地方。系統測試就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時間發現潛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應根據開發各階段的需求、設計等文件或程式的內部結構精心設計測試用例,並利用這些例項來執行程式,以便發現錯誤。

 

我們來了解從系統測試開始產品研發流程正是計入到測試階段

 

1.系統測試的目標和測試物件

系統測試物件 :整個系統,對於手機來說,就是整機的測試,對於應用來說就是整個應用以及生態相關。把這個物件分為若千個feature,是這整個feature的總和。

 

因為以前都是注重每個 feature,隨著功能的不斷整合,系統的複雜性開始急劇膨脹,我們很難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者說系統同還不夠穩定,來把功能和相關的所有組合都驗證完畢。整合測試主要還是針對功能的整合,在整合測試中我們無法(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測試時間,或者說系統不夠穩定)對被測物件的其他非功能的質量方面進行測試驗證。這都說明只透過系統整合測試無法對系統進行全面的測試,系統測試是有必要的,在系統測試主要測試包含:

 

1)  系統角度來驗證測試功能的正確性

 

2)系統角度來驗證各種非功能的質量的正確性

 

2.系統測試入口

就是整合測試的出口,加上測試團隊已經做好了系統測試準備,含測試用例,測試資源,測試環境等。

 

3測心用例的選揮

需要把整合測試的用例再執行一遍嗎 ,回答是,兩邊的case肯定 會有相同的部分。

 

1)  針對系統的功能測試,可選擇優先順序 1.2的部分測試用例

2) 

2)針對非功能的質量,可以選擇優先順序3, 4的測試用例

 

4.執行順序

一般來說沒有執行順序之說,不過有的測試需要滿足一定的執行條件才可以。

和整合測試不同,系統測試需要對功能、可靠性、效能、易用性等方面進行測試,所以說有的比如先進行穩定性測試再壓力 ,在恢復測試多種方法組合測試往往發現整合測試無法發現的問題。

5.出口準則

1)計劃執行的測試用例已經完成

 

2) 缺陷分析的結果符合預期

 

3)達到了系統測試的產品質量目標

4) 產品計劃表 (例子,不代表過往產品使用)

 

5. 產品資料

1.最具真實性

2.不能覆蓋所需所有場景

3.資料敏感,很難保證正確性

4.隨時間變化

5.可能資料量太大(從而降低測試執行速度)

免責宣告:1、文章文字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2、涉及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3、本文章內容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聯絡我們立即刪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9202/viewspace-292415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