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核心業務再迎挑戰,六大行與12家股份行為何都看重華為儲存

dobigdata發表於2020-07-01

【引子】每年618或雙11購物節,各大銀行的科技部團隊都是如臨大敵。以雙11購物節為例,最近兩年大型國有銀行在雙11“零點秒殺”時間段的併發交易峰值早就突破了上萬的TPS(每秒處理事務數),交易高峰期往往持續10-15分鐘,這是對承載核心交易任務的儲存系統在效能、可靠性、穩定性等多方面的一場大考。

用通俗的話來講,儲存效能越高、延遲越低和越穩定,每秒支援的交易筆數就越多,意味著在爭分奪秒的搶購場景中可以讓更多使用者購買到心儀的商品,使用者體驗更好。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實時交易、網銀、清算、轉賬等A、B類業務中,高階儲存尤其是高階全快閃記憶體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支撐起金融機構多種A、B類核心業務高效、穩定的執行。

使用者這種趨勢在華為儲存上得到了驗證。根據IDC《中國區企業儲存市場2020年第一季度市場跟蹤報告》顯示,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區儲存市場整體下滑7.8%,但華為實現了10.4%的逆勢增長,連續十九個季度位列中國區第一;其中,全快閃記憶體業務更是實現了80.8%超高速增長,遠超16.1%的市場平均增長率。

具體到金融市場,過去幾年,華為儲存在中國金融市場實現了超過60%的複合增長;2019年,華為儲存在中國金融市場份額佔比超過30%,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名副其實的儲存第一品牌。其中,包括6大國有商業銀行、10多家股份制銀行、大多數保險和證券公司都選擇了華為OceanStor儲存,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將其核心業務部署在華為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之上。

與過去相比,高階儲存這個詞沒有改變,但是因為快閃記憶體介質的普及,高階儲存所蘊含的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發生了巨大改變。因此,透過洞察金融機構核心業務對儲存需求的變遷,以及解析華為在高階儲存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我們來一探究竟:為何高階儲存在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之中依然不可撼動。

金融核心業務對儲存有這些高需求

自從大資料在中國市場興起以來,中國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在加快,業務線上化、資料價值挖掘、智慧化等成為眾多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都將數字化能力作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這其中,金融機構核心業務的演進又尤為重要。以銀行為例,其核心銀行系統簡稱為CORE Banking System,其中CORE是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Exchange--“集中式線上實時互動”的縮寫,銀行核心系統是最重要的前端業務系統,是銀行實現客戶關係管理、產品與服務、業務流程、財務核算與管理、風險管控、輔助管理與決策等銀行業務最核心功能的基礎。

金融核心業務再迎挑戰,六大行與12家股份行為何都青睞它?

最近幾年,中國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方面呈現出明顯的趨勢:

其一,經歷了資料大集中時代,很多核心業務跑在大型主機或者小型機上面。進入到大資料時代之後,受限於大型主機或者小型機環境較差的擴充套件能力、高昂成本等因素,國內大部分金融機構都在加速將核心業務從大型主機或者小型機環境向開放平臺遷移,比如,建行的“新一代核心系統”、中國銀行的“主機下移”等專案均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

但是,金融機構對於資料的可靠性和業務連續性一點都沒有降低,比如《銀行業資訊系統災難恢復規劃》規定,AB類業務災難恢復登記要求在5級以上,業務中斷需要低於15分鐘。考慮到金融機構業務一旦中斷就會對使用者體驗和經濟日常活動造成嚴重影響,像銀行等機構實際部署的容災業務系統RPO和RTO指標要求會比行業規定更加苛刻。因此,無論是從相關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還是出於越來越多線上業務體驗的保證,都對儲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出了極致的要求。

其二,隨著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快速,金融機構的業務型別也迅速豐富,業務與業務之間的聯絡也愈發頻繁與緊密,業務對於效能的渴望也是迅速提升。例如,2010年銀行業行內支付系統共處理業務52億筆,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移動支付之後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小額、高頻支付場景迅速成為常態,到了2019年,銀行業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233億筆,銀行的交易、清算等業務有著大量的資料處理效能需求。

隨著基於資料的業務場景不斷創新,以及資料處理需求的大幅增長,金融行業的核心繫統未來對於儲存系統的效能能力要求會再創新高。

其三,大量業務線上化,以及資料量的急速增加,核心業務對於儲存系統的容量要求大幅提升,加上金融機構IT建設歷史時間長,往往具有多個品牌多套儲存系統,使得儲存系統在容量上需要具有足夠的擴充套件能力,並且在運維和管理上需要趨於簡單化,讓資料管理更加高效。

正是這些真實的需求,使得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正在金融行業迅速取代過去傳統基於機械硬碟的高階儲存,成為金融機構核心業務新的支撐平臺。以華為儲存的客戶為例,某家大型國有銀行在部署OceanStor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之後,在618、雙11這種高併發、高流量的交易場景中,憑藉極致的效能表現,讓其在雙十一所承載的交易量提升了20%,而交易延遲反而下降了30%。

類似這樣的金融客戶還有很多。近年來華為儲存在中國金融市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已然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儲存的第一品牌。那麼,華為儲存在金融市場廣受歡迎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哪些?華為為打破高階儲存國際品牌壟斷局面又做了什麼?

國內金融市場儲存第一品牌背後的技術邏輯

全快閃記憶體,意味著一條全新的賽道。

在這條賽道上,華為儲存已經連續八個季度位列全球全快閃記憶體增速第一。具體到金融核心業務場景,其對於儲存在可靠性、效能、容量上都有著極致的要求。華為儲存在全快閃記憶體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力上又是如何滿足這些極致要求的?

下面以華為去年釋出的全新一代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為例,來看看華為儲存成為金融市場第一品牌背後的技術邏輯。

首先,大部分金融機構的IT環境普遍走向複雜化,採用混合雲、多雲環境迅速增加,這就要求儲存系統可靠性的發展需要跳出過去相對封閉環境,以更廣闊的視角去匹配金融機構對於儲存可靠性的新要求。

因此,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的思路是構建起從部件級、架構級、產品級到方案級、雲級五個層面的端到端可靠性架構,實現保障業務高達99.9999%的高可用性,很好地迎合了金融機構核心業務對於可靠性極致需求。

具體來看:

核心業務通常涉及頻繁的交易結算,需要大量併發的讀寫操作,對於快閃記憶體盤的壽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透過在快閃記憶體盤採用全域性磨損均衡技術,將業務負載均衡到所有快閃記憶體盤上,並且採用華為專利的反磨損均衡技術,避免多盤集體失效,在部件級為核心業務構建高可靠性。

考慮到金融核心業務隨著業務量的提升,儲存系統控制器數量會不斷擴充套件,可能會出現多控制器失效的情況,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採用了前後端全聯接設計和全對稱A-A控制器設計的SmartMatrix架構,可以在架構層容忍控制8壞7的極端情況,並且實現了100%的負載均衡。

在產品層面,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硬體容忍9級抗震、軟體容忍3盤同時失效,確保了基於硬體重構和軟體深度最佳化的單套裝置的極致可靠性,可以預防像地震頻發等環境因素對核心業務造成的潛在危險。

更深層次的角度看,金融核心業務系統環境的複雜性提升其實也進一步增加了金融機構對於構建容災備份的複雜性,如何簡化核心業務容災建設的複雜性,真正讓金融機構使用者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確保核心業務連續性。因此,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在方案層打造出免閘道器雙活方案,減少故障節點、降低系統部署複雜度;與此同時,還能與雲資料中心進行聯動,實現容災備份上雲,雲內分鐘級業務恢復,極大提升了核心業務保護的廣度與深度。

其次,針對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對於效能的渴求會越來越高,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可以提供最高2000萬IOPS的效能以及0.08ms的穩定時延,在高效能打造方面堪稱“軟硬兼施”。所謂“軟硬兼施”,即在硬體物理層面採用業界領先且成熟度高的各種硬體技術,讓核心業務的資料能夠跑得又快又穩;在軟體層面則結合硬體優勢進行深度最佳化,讓資料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更加高效。

金融核心業務再迎挑戰,六大行與12家股份行為何都青睞它?

比如,在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中,NVMe Over Fabric(簡稱NOF+)技術就功不可沒。以往資料中心採用IP、IB、FC、PCIe、SAS五種協議三張網,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率先在全系列產品實現了端到端NVMe,基於全NVMe Over Fabric(簡稱NOF+)構建一種協議一張網,這就相當於為資料的傳輸、處理構建起一張統一管理的高速公路網路。華為NOF+方案相比業界其他廠商還有一個大的優勢在於可以在鏈路故障時快速檢測和恢復,進一步提升了資料高速公路的可靠性,讓效能得到持續保障。

此外,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採用的端到端加速平臺、FlashLink快閃記憶體智慧演算法,實現儲存控制器和快閃記憶體盤之間的協同與聯動,最大限度發揮快閃記憶體介質的效能潛力,以可預測的高效能匹配未來不可預測的業務發展需求。

最後,在功能方面,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提供了豐富的軟體功能,包括重刪壓縮技術、服務質量控制、異構虛擬化、資料遷移、精簡配置、快照、克隆、遠端複製、免閘道器雙活、兩地三中心等一系列豐富的功能,既可以為關鍵業務提供極致的容量保障,也可以為關鍵業務連續性提供充足的保障。

未來:智慧+雲原生為金融核心業務注入新活力

長期以來,很多金融機構的資料中心之中普遍存在多個品牌、多種型別的儲存。從未來的趨勢來看,隨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將基礎架構遷移到開放平臺之上,儲存整合必然成為大勢所趨。

在這種整合的趨勢下,智慧化將會成為儲存系統最重要的特徵,它將徹底改變過去傳統儲存的使用、運維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以華為OceanStor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為例,其已經在智慧儲存中開始諸多嘗試。比如,透過深度學習演算法來學習業務的負載規律,並且預測業務未來的發展趨勢,讓讀快取資源預取、全生命週期管理更加智慧,減少傳統依賴管理員的做法。

金融核心業務再迎挑戰,六大行與12家股份行為何都青睞它?

因此,在金融核心業務這個相對固定的業務場景之中,儲存系統透過不斷的學習與訓練,是可以針對核心業務在資源規劃、效能監測、系統調優、風險預測、故障定位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從而讓儲存真正與核心業務實現智慧化的資源匹配、排程與最佳化。

除了智慧化之外,儲存系統一定需要具備開放的生態。開放的生態一方面有利於利舊,另一方面則有利於新技術的應用。比如,在很多金融機構之中,不僅有大量的年代久遠小型機作業系統或者資料庫,還有存在著各種國產化作業系統和資料庫,對於這些不同型別產品往往需要儲存系統有著廣泛的生態支援能力。

而且,金融機構的分散式改造也是大勢所趨,核心系統將逐漸採用分散式、雲原生等新技術,像各種雲技術、開源技術、容器平臺等都會被採用。這些進一步要求儲存系統對容器等雲原生技術有著良好的支援。

總體而言,華為對於儲存投入已經有十八年的歷史,並且未來還將持續投入相關新產品的研發。而去年全新一代OceanStor 儲存Dorado系列高階全快閃記憶體的問世,很好地反映出像金融行業核心關鍵業務對於儲存極致效能、極致可靠、極致穩定的需求,也引領著關鍵業務對於儲存智慧化等方面的探索。

毫無疑問,隨著華為儲存在全快閃記憶體產品力上的進一步提升,其在國內金融市場儲存第一品牌的位置有望得到進一步鞏固。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091/viewspace-270155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