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Kubernetes如此受歡迎?

行者武松發表於2018-03-13

Google 開發的這個容器管理系統很快成為開源歷史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Kubernetes 是一個在過去幾年中快速流行起來的開源容器管理平臺。它被眾多大企業用於關鍵任務,已成為開源方面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這是怎麼發生的?該如何解釋 Kubernetes 的廣泛流行呢?

Kubernetes 的背景:起源於 Google 的 Borg 系統

隨著計算世界變得更加分散式、更加基於網路、以及更多的雲端計算,我們看到了單個大型的應用慢慢地轉化為多個敏捷微服務。這些微服務能讓使用者單獨縮放應用程式的關鍵功能,以處理數百萬客戶。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像 Docker 這樣的容器等技術出現在企業中,為使用者快速構建這些微服務創造了一致的、可移植的、便捷的方式。

隨著 Docker 繼續蓬勃發展,管理這些微伺服器和容器成為最重要的要求。這時已經執行基於容器的基礎設施已經多年的 Google 大膽地決定開源一個名為 Borg 的專案。Borg 系統是執行諸如 Google 搜尋和 Gmail 這樣的 Google 服務的關鍵。谷歌決定開源其基礎設施為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創造了一種像頂尖公司一樣執行其基礎架構的方式。

最大的開源社群之一

在開源之後,Kubernetes 發現自己在與其他容器管理系統競爭,即 Docker Swarm 和 Apache Mesos。Kubernetes 近幾個月來超過這些其他系統的原因之一得益於社群和系統的支援:它是最大的開源社群之一(GitHub 上超過 27,000 多個星標),有來自上千個組織(1,409 個貢獻者)的貢獻,並且被集中在一個大型、中立的開源基金會裡,即原生雲端計算基金會(CNCF)。

CNCF 也是更大的 Linux 基金會的一部分,擁有一些頂級企業成員,其中包括微軟、谷歌和亞馬遜。此外,CNCF 的企業成員隊伍持續增長,SAP 和 Oracle 在過去幾個月內加入白金會員。這些加入 CNCF 的公司,其中 Kubernetes 專案是前沿和中心的,這證明了有多少企業投注於社群來實現雲端計算戰略的一部分。

Kubernetes 外圍的企業社群也在激增,供應商提供了帶有更多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支援的企業版。Red Hat、CoreOS 和 Platform 9 是少數幾個使企業級 Kubernetes 成為戰略前進的關鍵因素,並投入巨資以確保開源專案繼續得到維護的公司。

混合雲帶來的好處

企業以這樣一個飛速的方式採用 Kubernetes 的另一個原因是 Kubernetes 可以在任何雲端工作。大多數企業在現有的內部資料中心和公共雲之間共享資產,對混合雲技術的需求至關重要。

Kubernetes 可以部署在公司先前存在的資料中心內、任意一個公共雲環境、甚至可以作為服務執行。由於 Kubernetes 抽象了底層基礎架構層,開發人員可以專注於構建應用程式,然後將它們部署到任何這些環境中。這有助於加速公司的 Kubernetes 採用,因為它可以在內部執行 Kubernetes,同時繼續構建雲戰略。

現實世界的案例

Kubernetes 繼續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大型公司正在利用這項技術來解決業界最大的挑戰。Capital One、Pearson Education 和 Ancestry.com 只是少數幾家公佈了 Kubernetes 使用案例的公司。

Pokemon Go 是最流行的宣傳 Kubernetes 能力的使用案例。在它釋出之前,人們都覺得線上多人遊戲會相當的得到追捧。但當它一旦釋出,就像火箭一樣起飛,達到了預期流量的 50 倍。通過使用 Kubernetes 作為 Google Cloud 之上的基礎設施層,Pokemon Go 可以大規模擴充套件以滿足意想不到的需求。

最初作為來自 Google 的開源專案,背後有 Google 15 年的服務經驗和來自 Borg 的繼承- Kubernetes 現在是有許多企業成員的大型基金會(CNCF)的一部分。它繼續受到歡迎,並被廣泛應用於金融、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如 Pokemon Go)以及教育公司和傳統企業 IT 的關鍵任務中。考慮到所有,所有的跡象表明,Kubernetes 將繼續更加流行,並仍然是開源中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


作者簡介:

Anurag Gupta – Anurag Gupta 是推動統一日誌層 Fluentd Enterprise 發展的 Treasure Data 的產品經理。 Anurag 致力於大型資料技術,包括 Azure Log Analytics 和如 Microsoft System Center 的企業 IT 服務。本文轉自https://opensource.com/, 中文版來自Linux.cn

原文釋出時間:2017-11-07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Debian社群”,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Debian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