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維度的優勢,低維度的數量優勢無濟於事
面對高維度的優勢,低維度的數量優勢無濟於事
一,引言
今天是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90週年的日子。’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也是中華民族難以忘卻的記憶。每年的九一八,上海等大城市都會鳴警報,提醒國人不能忘記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這次戰爭。政府部門也會安排一些紀念活動,學校也會安排學生參加一些紀念活動,瞭解歷史,銘記歷史。我們在每年的9月18日舉行的這些活動,不是要在後人和青少年心裡播下仇恨的種子,更不是為了有朝一日的復仇,而是為了讓子孫後代們知道數十年前發生的事情,透過學習歷史銘記歷史,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自媒體時代,每年的9月18日,微信等自媒體上都有不少人釋出朋友圈,轉發各種連結,以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歷史。作為自媒體人,筆者也想寫點什麼。不過筆者並不想去重述歷史,畢竟筆者不是歷史學家。關於這場事變,很多歷史學家,已經在頭條,微信公眾號以及其它各類自媒體上撰寫了大量的介紹文章,筆者就不班門弄大斧了。
筆者認為,九一八事變之後一直到四五年日本侵略者投降這十四年的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是一場嚴重不對稱的戰爭,是落後農業國與強大工業國之間的不對稱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日之間的實力對比差距太大,這個差距不是體現在國土面積上,不是體現在人口體量上, 也不是體現在雙方所擁有的各類自然資源上,而是體現在農業國與工業國所處的維度上。工業國對於農業國之間的戰爭,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面對高維度的優勢,低維度在數量上的優勢也就不能稱其為優勢了。
二,全面戰爭爆發前中日雙方總體實力對比
當時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強大工業國,世界列強之一;而中國的民族工業尚剛剛起步,工業實力孱弱至極,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的農業國。中日雙方所處的維度不同,維度差距帶來的實力差距,使得戰爭爆發的結果就是出現幾乎一邊倒的態勢。讓我們來看看二戰爆發前中日實力的對比情況。
二戰前夕,斯大林曾說過:中國沒有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她。這種充滿沙文主義色彩的評判,聽起來相當刺耳,卻是中國人不得不承認的殘酷現實。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中國軍備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較量中驚人地展現了出來。
全部中國海上力量不如一艘日艦?
一國的軍事實力強弱,歸根到底由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來決定。且看抗戰爆發前中日雙方的一系列資料對比:
日本年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
日本年產鋼鐵580萬噸,中國4萬噸;
日本年產煤5070萬噸,中國2800萬噸;
日本年產石油169萬噸,中國1.31萬噸;
日本年產銅8.7萬噸,中國700噸;
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戰艦52422噸,而這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均無自產能力。
也就是說,當日本已緊跟世界潮流大踏步邁入機械化軍事時代之際,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拿得出手的主戰兵器。
無論國家的經濟形態、技術形態還是軍事形態,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先以雙方海軍軍力對比為例:
“七七事變”前夕,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五類,總噸位57608噸。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
還有練習艦、潛水母艦、佈雷艦(艇)、海防艦、炮艦、水雷艦、掃雷艦數十艘,總噸位約13萬噸,以及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配套艦艇。
此外,又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萬噸以上。換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戰列艦的排水量,就超過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海軍。
再說空軍。當時中國空軍僅有600餘架飛機,包括作戰飛機305架,全部進口,不僅無整機自產能力,且無主要零部件之自產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緣故,抗戰爆發時能夠投入戰鬥的飛機僅223架,共編為31箇中隊。能執行任務的飛行員只有620人。
而日本具備完全的飛機自產能力,年產各類機型1580架,當國力進行極限動員後,可升至年產一萬到兩萬架。“七七事變”前,日本海、陸軍航空兵共有2700架飛機(陸軍1480架,海軍1220架),其中作戰飛機1600架(陸軍960架,海軍640架)。在海軍作戰飛機中,陸基飛機458架,艦載機182架,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中日雙方陸軍的戰鬥力之比,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境況呢?
從人口總量上看,中國無疑佔據著巨大的優勢。問題是,到今天為止,我們也說不清抗戰前夕中國人口的確切數字,有說“四萬萬同胞”的,也有說“五萬萬國民”的,較折中的說法是4.67億人,但無論哪一種說法,都不是精確統計的結果,只是估算資料。
熟悉中外戰史的讀者都知道,自拿破崙以來,人類逐漸進入“技術專家式戰爭”時代,兵員的組織管理與動員訓練重要性日趨提高。按現代的國防軍事理念講,國家平時應該精簡現役軍人數量,增加預備役兵員,節約資源用於更新武備,真正開戰後,透過迅速有效的動員投入總體戰爭。可當時的中國卻相反,現役常備軍170餘萬(編成步兵182個師又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又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又20個獨立團,還有少量特種兵部隊),而受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役兵員僅150餘萬。以當時中國的人口總數和經濟基礎而論,前者數額大得完全不合理,後者又小得不成比例。
相形之下,“七七事變”前日本的人口為9000萬人,可精確統計並進行高效動員,常備軍兵力不過38萬人,編成17個常備師團、4個混成旅團、4個騎兵旅團、5個野戰重炮兵旅團、3個戰車聯隊、16個飛行聯隊以及守備隊等。
戰前的日本法律規定,凡17到40歲之間的男子必須服役,故理論上戰時可動員一千萬人參戰。受過軍事訓練,可迅速形成戰鬥力者包括:後備役兵近74萬,預備役兵約88萬,第一補充兵158萬,第二補充兵90萬,合計超過448萬,佔總人口約5%。
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日本的軍事動員體系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既可以利用朝鮮、東北到華北的鐵路網,又掌握中日之間的海權優勢,所以兵力動員後投送效率也非常高。據中國南京政府戰前的判斷,日軍“輸送其陸軍經朝鮮至滿洲者,每星期約二至三師團並直屬部隊與其補給。經海道向我國任何海岸者,每十天約一梯隊,即二至三師團,連同一切附屬品及補給”。
中方已意識到,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八到十天內,由本土輸送二至三個師團。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二至三個師團的投入需一個星期,“爾後續加同等兵力,為八至十日”。依事後的實戰檢驗,可知此判斷基本符合事實。在上海戰場,日軍的動員與輸送能力,甚至超出了中國政府的預計。
帶20發子#彈“打鬼子”?
在兵員的訓練上,中日同樣存在著重大差距。
抗戰前,中國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國訓練完畢之高中及同等學校的合格預備兵,僅17490人。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補軍官僅880人。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抗戰時當過國軍排長,他發現基層軍官連花名冊都點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戰#術,打仗全憑血氣之勇。進攻時以密集隊形蜂擁蟻附,失利時又鳥奔獸散。
以單兵射擊訓練論,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七斤半大米,或35個雞蛋。所以平時訓練多數是打空槍,就算物質條件最好的中央軍,也不過每兵配發15發子 彈作實彈射擊,開戰後每兵配發20發子#彈上戰場。而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的子 彈,步 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結果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的步 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
至於雙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說了。“七七事變”前,中國75mm以上口徑的火炮僅800多門,重炮只有可憐的48門,雖全部從德國進口,但總數連日軍同類火炮的零頭都不到。
綜上所述,在‘七七事變’為標誌的中日雙方全面戰爭爆發初期中日雙方在軍事科技工業教育等國力主要指標,不管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差距實太大,實在是觸目驚心,完全不再同一個層次同一個維度上。就是放在現在來看,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正如同筆者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的音樂老師說的那樣,日本那麼小小的國家,人口也不多,竟然能在泱泱大國的中華大地上如此胡作非為,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達八年之久。很多普通的中國人至今還不明白,為啥蕞爾小國的日本在當時可以如此強大。
戰爭爆發初期中日軍人傷亡數字對比,以及日本軍隊幾乎所向無敵的進攻態勢,戰爭爆發才一年多,日本就佔領了武漢這樣深入中國腹地的城市。戰爭爆發初期中國軍隊軍事上幾乎一邊倒的失敗,軍隊一撤再撤,‘以空間換時間’,苦撐待變;進入相持階段,甚至是在戰爭反攻階段,中日雙方的軍事科技工業差距依舊很大,日本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當然在二戰後期,日本遭遇東京大轟炸,後續又遭遇了原子#彈的打擊,150萬蘇聯紅軍果斷出擊對於盤踞在中國東北很多的關東軍進行秋風掃落葉般毀滅性的打擊。即使這樣,在二戰結束的時候,中日雙方在農業國與工業國之間的實力上的代差,雙方在維度上的差距,也並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三,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更主要的是要提升國家實力的維度
如今是幸福的和平時期,和平與發展早已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各國早已步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階段。但是國家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這種競爭也是全方位的,軍事的,科技的,經濟的,文化的,金融的等等。
崛起於二戰的美國,至今維持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和優勢,它領先於世界的優勢也是全方位的,更是處於高維度的。美國在軍事,科技,金融等方面的絕對優勢,處於戰略級的。美國作為世界第一,遠遠強於世界第二第三的國家和地區。軍事上,美國的戰略戰#術核武器,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潛艇,遠端戰略轟炸機,先進的隱形戰鬥機等軍事方面的重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遠超於世界其它國家實力之和;金融實力上,美國絕大部分人口從事金融服務業,得益於美元霸權,美國可以輕鬆收取鑄幣稅,輸出自己的通貨膨脹,任意在世界範圍內薅羊毛;科技實力上就更不用說了,且不說資訊產業方面的手機以及電腦作業系統,工業軟體等軟體獨霸全球處於壟斷地位,即使是在製造業上也是優勢盡顯,比如晶片的研發與製造,具備對全世界各國卡脖子的實力。當然美國的文化,教育,體育等諸多方面也都處於優勢地位。可以認為,當今美國綜合國力的強大,首先就體現在質量上,軟實力和硬實力都是全球範圍內最高質量的,其優勢處於最高的維度上。其它的國家,很難透過人口體量,國土面積,擁有的資源等的數量上的優勢在短期內對美國進行’彎道超車式’的超越。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實力增長很快,綜合國力和人均數字都出現快速上升和快速崛起的態勢。21世紀頭二十年,中國獲得了難得的20年戰略發展期,成為已開發國家粉碎機,經濟實力從世界第七一躍而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如今中國的GDP總量佔美國GDP總量超過7成,大有在短期內超過美國的趨勢。這無疑是非常令人振奮的,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希望與可能。但是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從綜合實力的質量上來看,我們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還是不小,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追趕。只有當我們能與歐美國家處於相同甚至更高的維度的時候,才能自豪地宣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了。
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中美貿易戰科技站,讓我們警醒。這場中美之間在和平時期的較量,也是美國試圖利用自己在科技方面的絕對優勢,透過降維打擊的方式來對我們進行打擊和遏制,減緩我們崛起和超越的速度,試圖擴大其對我們的優勢。在這場較量中,中國的一些頭部高科技企業承受了比較大的生存壓力;很多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的單位和企業,也受到了或大或小的不利影響。當然,我們頂住了這些壓力,並沒有被壓垮,也沒有出現一邊倒的失敗。
現在看來這並不是壞事,讓我們深刻明白,即使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也必須要掌握核心科技,必須要依靠自己自強自立,也必須要力圖站位於高維度的優勢位置上。想想我們們人口體量是美國的四倍多,國土面積也不小,各種資源也不錯,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優勢,為啥至今在很多高科技方面,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而被美國卡脖子,卻沒有能對美國卡脖子的獨門武功?不是說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嗎?
曾經‘造不如買’的思想在很多行業裡普遍存在,甚至很多人認為有錢啥都可以買,現在看來這些都是極端錯誤的認知。如果我們再不高度重視科研,尊重科學和技術,不下大力氣掌握各行各業的核心技術,就會再次出現抗戰期間出現的那樣讓人很不理解的事情:中國人口這麼多,國土面積這麼大,資源這麼豐富,居然打不贏小小的日本。也就是會出現低維度的數量優勢,面對高維度的對手,完全無競爭力的悲劇結果。
-完-
2021-9-18 寫於住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6223/viewspace-279278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無程式碼相對於低程式碼的優勢分析
- Kafka多維度調優Kafka
- MySQL效能優化的5個維度MySql優化
- 智慧電維繫統對變電站防火防爆的優勢
- 三維數字沙盤展示具備哪些應用優勢
- 高匿代理的三點優勢
- 導軌式工業交換機的優勢及維護
- 科技愛好者週刊(第 186 期):低緯度,高海拔,氣候優勢
- Go的優勢Go
- 三維無限深勢阱的標準解
- 低程式碼開發平臺的競爭優勢
- 淺談低程式碼開發的五個優勢
- Linux系統有什麼優勢?Linux運維學習Linux運維
- 高防CDN有啥優勢
- 主流程式語言的優勢與劣勢對比
- 雲原生的優勢
- 會 Python 的優勢Python
- 鏡面全息迎賓系統的優勢
- torch 維度
- 維度建模
- 低程式碼平臺開發ERP系統的優勢
- Linux為何如此深得人心呢?linux運維優勢Linux運維
- 高精度地圖量產難,四維圖新利用優勢準備實現突破地圖
- dble簡介及相對於MyCAT的優勢方面的介紹
- 思維導圖趨勢大分析(MindMaster與百度腦圖)AST
- 綜合無線覆蓋帶來的優勢
- 低程式碼優於無程式碼?
- IPv6的優勢
- TypeScript的三個優勢TypeScript
- 精讀《Monorepo 的優勢》Mono
- SAP CAR 的主要優勢
- 建立索引的優劣勢索引
- 聚合支付,對商戶而言的優勢有哪些?
- 行業分析| 快對講Poc方案的優勢行業
- 區塊鏈Dapp的劣勢和優勢區塊鏈APP
- 低程式碼平臺的優勢有哪些?中小企業篇
- PMDK優勢
- cdn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