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資料恢復後的回遷方法彙總

北亞資料恢復發表於2018-09-19

在伺服器資料恢復工作中有一個案例值得分享給大家,本次資料恢復中客戶伺服器中共有2塊硬碟,因為硬碟物理故障導致伺服器不可用,在我公司進行資料恢復成功,下面要介紹的並非資料恢復過程,而是資料恢復成功後的資料遷移方法。

由於客戶的伺服器原本實用2塊硬碟組raid才導致一塊硬碟掉線後伺服器立刻癱瘓,因此客戶在重新組建raid陣列時採用了3塊硬碟組成raid5陣列,如此一來即使單塊硬碟離線也不會導致伺服器立刻崩潰,管理員可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保障伺服器正常執行。

但是如此一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如何快速有效的將恢復出的資料遷移到新的raid陣列中呢?客戶的伺服器前皮膚由raid卡來管理,直接插一塊新的硬碟到伺服器上是不可識別的,但受單盤容量限制又不能透過raid卡建立raid。

另一種方法是透過伺服器機蓋後使用上面的SATA介面連線一塊SATA硬碟進行回遷,但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就是我們這個客戶遇到的情況),該伺服器使用的SATA介面並非標準大小,而是mini SATA且沒有轉接卡,方案二也行不通了。

注:如果資料量不大的情況下可以採用USB方式傳輸,但目前大部分伺服器的USB介面依然為USB2.0,僅用於資料量小的情況下,該資料恢復案例中的情況並不適用。

最後我們腦回路清奇的伺服器資料恢復工程師提出可以走網路進行資料回遷!具體過程如下:

  • 首先需要啟動個linux live cd ,我們在本案例中使用的是linux  system rescue cd,在linux啟動完成後ifconfig配置下伺服器的ip,然後我們將恢復成功的原伺服器內的資料放在一個win 2008 r2的機器上,在win環境下開啟nfs服務(預設是關閉的)“服務管理器--角色--新增角色--勾選檔案服務—勾選網路檔案系統服務進行安裝,第一次安裝完成之後需要重啟一下計算機”

  • 重啟完成後我們對存放映象資料的資料夾進行操作,右鍵—NFS共享標籤頁裡面勾選共享此資料夾,然後有個重點是在許可權裡面勾選允許根目錄訪問,訪問型別選擇讀寫。

  • Win端的設定完成後,我們再看下linux端的設定,ifconfig檢視當前網路配置

  • 因為我們需要分配個ip給他,在這裡我們分配網路卡“enp4s0”, ip地址分配成10.3.12.3 子網掩碼為255.0.0.0,使用如下命令:ifconfig enp4s0 10.3.12.3 255.0.0.0 然後再使用ifconfig檢視ip地址

  • 配置好ip之後,檢視一下網路是否連同,命令:ping 10.1.1.1 ,

  • 再檢視10.1.1.1機器上的NFS共享的目錄是否能夠訪問,命令:showmount –e 10.1.1.1,

  • 源機器和目標機器現在已經連線通,在linux建立一個目錄 mkdir /mnt/bysjhf

  • 建立好之後,我們將映象出來的資料掛載到linux下新建立的資料夾下mount 10.1.1.1:/data /mnt/bysjhf –o nolock

  • 掛載好之後,檢視一下掛載點資訊 df –k

  • 確定已經掛載好之後,進入這個資料夾,檢視一下資料夾裡的映象檔案:root@sysresccd /mnt/bysjhf % ls

  • 並檢視硬碟及分割槽資訊:fdisk –l 

  • 確認好源裝置和目標裝置之後,進行映象操作:dd if=/mnt/bysjhf/data.img of=/dev/sda bs=10M

在千兆網環境下NFS的速度能夠跑到70M/S,這已經是一個很理想的速度,在等待dd完成後,我們重啟ibm X3650伺服器,並選擇raid引導,期待的windows啟動頁面終於出現了,前面的辛苦沒有白費,資料完整的遷移成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380569/viewspace-221451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