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渲染技術會給BIM雲端協作帶來哪些改變?

dianliang01發表於2021-07-30

BIM 技術在當代 AEC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行業有著廣泛應用,該技術使得建築工程在開始建造之前,從設計、施工到後期的維護等環節都在計算機中虛擬模擬一遍。可實現先行設計、提前預測和預先糾錯的強大功能,提高了工程建造的精細化程度和建造效率。那BIM技術究竟是什麼呢?

BIM 全稱是建築模型資訊系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根據BIM建築資訊模型手冊(2013)定義,BIM將各個建築元素建立起內在的本身資訊,並且整合建築生命週期,使其能夠改良規劃、設計、建設、操作和維護的流程模型系統,並且能夠充分的應用在營建工程上面。BIM在設計前期以視覺化的建築模型以及圖紙的整合性可隨時更改並且快速擬定設計方案,它被用來作為快速方案評估和分析需求、需要、預算和業主反饋意見(McDuffe,2007),使建築師減少設計上的錯誤和時間上的浪費,以此提高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進而創造出更好及更持續地精確的設計。其實不僅僅是設計階段,BIM還可實現各種能源、結構、施工進度等模擬,使在設計的過程裡就能夠逐步的處理設計、施工、維護中的各種問題。我國大規模推廣該技術是在2012年前後,而使用則是在更早的08年奧運會鳥巢工程,鳥巢複雜的鋼結構建造問題就是用該技術解決的。BIM技術全過程應用三維、實時、動態的模型涵蓋了幾何資訊、空間資訊、地理資訊、各種建築元件的性質資訊及工料資訊,為施工和維護提供了詳細的資料資料。

但受限於計算機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發展,BIM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

1 、檔案體積大,對電腦效能要求高

BIM 檔案的大小和建設專案的大小以及複雜程度相關,通常來說建築規模大小、異型構造造型複雜性數量多少、載入組合組的數量多少、構件間的幾何關係複雜度、真實材料實時顯示,和檔案大小是呈正相關。簡單說建造一個地鐵的BIM檔案肯定比一個單獨的公交站BIM檔案要大得多。而越大的檔案開啟和靈活使用,對於電腦效能的要求也就越高。一般BIM檔案從幾百到十幾G甚至更大都有可能。因此對於電腦效能的要求比較高。

2 、工程中涉及到的各個部門,分享協調不便

工程從設計到建造,涉及多個部門和人員,由於檔案大、參與人數多、部門多,分享彼此的工作內容,討論和溝通專案中的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造成諸多不便,效率低下。

3 、專案資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交流中的安全性必須考慮

各個部門和人員產出的BIM檔案,都是專案的重要資料,也是企業的重要資產,而參與人員越多越難控制,資料被洩露的風險也越高。

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5G的建設普及,針對以上方案, 點量畫素流(也叫雲渲染或雲流化)技術在BIM領域給出的解決方案如下:將BIM程式客戶端放在雲端伺服器上,所有參與人員都可以透過URL網頁連結開啟,所有的操作處理和設計等都是在雲端伺服器完成的。 因此對於目前存在的問題1高效能終端的限制就沒有了。因為在雲渲染方案中,終端的作用被弱化,僅僅是用來接收和傳輸指令、展示處理結果,使用普通的計算機裝置即可,甚至還可擴充套件平板等移動裝置。

針對問題2,線上約定專案涉及人員的會議討論比線下要方便很多,因為只需考慮時間和網路而無需都到固定場所。點 量畫素流技術支援多路併發,可滿足多人同時參與雲端協作的需求,或者採用觀看模式一人操作其他人也可看到實時模型資料變化,方便各個部門人員進行資訊的同步,只要有網路即可開展會議和討論 。比如施工過程中遇到問題,一線現場負責人可及時將問題反饋給設計人員,透過在雲端BIM模型中做相應引數的修改,就可直接看到效果,雙方溝通也會更順暢,更加直觀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進度,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及時作出調整,在建設階段就將未來可能遇到的問題規避掉。使用了雲流化技術,BIM所有的資料都是存在雲端伺服器中,資料的獲取都是一幀一幀的,不會獲取到完整的原始資料,因此安全性會更高。避免了交流過程中多人接觸資料,導致資料洩露風險增加。以上是雲渲染技術在BIM領域的應用,隨著技術更加成熟、網路5G基礎設施的普及,雲渲染技術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應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439365/viewspace-278435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