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千鋒雲端計算發表於2019-12-02

如今,人工智慧的火爆,加速了雲端計算市場的悸動,以AI為代表的智慧化技術被納入到雲服務的版圖。雲端計算從誕生到現在,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正在AI的注入下迎來一場大變局。

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以往資料中心的機房建設需要遵循很多規範和標準,建設要求包括資料中心機房分級與效能要求,機房位置選擇及裝置佈置,環境要求,建築與結構、空氣調節、電氣技術,電磁遮蔽、機房佈線、機房監控與安全防範,給水排水、消防的技術要求等,建設週期長、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效率低。

模組化資料中心是基於雲端計算和智慧的新一代資料中心部署形式,為了應對機器學習、高效能運算、分散式、彈性擴充套件等新的發展趨勢,其採用模組化設計理念,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基礎設施對機房環境的耦合,整合了供配電、製冷、機櫃、氣流遏制、綜合佈線、動環監控等子系統,提高資料中心的整體運營效率,實現快速部署、彈性擴充套件和綠色節能。

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模組化資料中心能滿足IT業務部門對未來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需求,如標準化設計、元件工廠預製、快速上線部署、有效降低初期投資、模組內能源池化管理、動態IT基礎設施資源高利用率、智慧化運維管理、保障重要業務連續性,提供共享IT服務(如跨業務的基礎設施、資訊、應用共享等),快速響應業務需求變化,彈性擴縮容和綠色節能型資料中心等

當前人工智慧的持續火熱,其對於算力的需求早已超過了通用CPU的摩爾定律發展,我們看到基礎資源層以GPU、FPGA、ASIC 為代表的異構計算成為方向和趨勢,平臺層提供智慧工具元件和模型訓練管理,其上的智慧雲應用服務也越來越多。透過雲將異構資源變成一種普適的AI計算能力,做到彈性供給,即業務高峰期召之即來,業務低谷時揮之即去,輕鬆應對大量的業務挑戰,便捷的智慧雲服務快速滿足生產場景的需要,進而推動產業升級。

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我們知道,公有云按照交付方式,主要細分為IaaS、PaaS、SaaS三種。全球範圍內看,SaaS是主流,也就是說雲的主要能力是承載不同的軟體和應用服務。而在國內市場中,IaaS至今依舊佔比超過60%。也就是說,基礎設施依舊是國內雲服務扮演的主要角色。這說明,大部分用雲的中國企業,核心目標不是獲取某種應用,而是把自己原有的業務和應用遷移到雲上,擴大資源的使用率,以此替代伺服器的高昂成本。這種情況下,公有云更多扮演著業務支撐的角色。而AI技術納入雲版圖後,改變了雲服務的交付,實現了最佳化生產力的重大進步。

AI的核心能力,是可以取代一部分重複性高、即時性強的人工工作。比如機房巡檢、安防、質檢、人肉運維,進一步可能有智慧巡檢、智慧安防、智慧運維、無人值守、無人駕駛等等。不難發現,它們的特點是不需要雲的特性來支撐業務,但卻極大程度需要AI來最佳化生產力,實現企業“提質增效”的目標。

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AI與雲服務的結合,產生了很多高價值的服務,繼而從市場行為、商業邏輯到服務需求都可能發生一系列變化,這就是今天雲服務市場的重新繁榮,大量資本、頭部企業與開發者開始集結做生態的核心原因。

當然,今天雲與AI的結合還處於初級階段,更多還停留在廠商的宣傳中。真正把AI技術下沉到產業,需要深入生產場景,結合業務完成高精度模型的科學訓練和一些複雜操作,在邊緣側、終端側具備一定的推理算力,以此達到最最佳化的算效比。這就需要雲加端的AI算力與硬體上的算力緊密結合,構築一個整體。所以雲+AI服務的成熟,還需要時間,還需要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歷史程式上來看,伺服器時代的端到網,再到雲端計算時代的雲到網,在AI時代會變成雲-網-端的新結構,這讓雲廠商必須自我革新,也讓產業服務市場發現了新的機會。

雲端計算雲智慧,智慧與雲的結合改變了什麼?

在數字化時代,AI與雲的結合,讓資料不再是擺在那裡供人們觀看的冷冰冰的數字了,人們已經透過對資料的分析讓它產生效益,產生了價值,改變了傳統的企業雲服務模式。我們相信AI人工智慧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方向對了,就不用怕路遠,堅持走下去,總是會有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6964/viewspace-266655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