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訊保安體系機構基本框架與構想(轉)

RegisterForBlog發表於2007-09-19
中國資訊保安體系機構基本框架與構想(轉)[@more@]

  在資訊保障的概念下,把資訊保安保障分出了四個環節,而不只是三個環節了,它們是PDRR,即保護(P)檢測(D)、反應(R)、恢復(R)。認為這些是資訊保障必須的環節。他們用一個圖反映他們的思想,認為現在面臨的資訊環境,一是局域的計算環境,一個是包括專網、公網和電話交換的網路基礎設施。在他們眼裡看來,我們面臨的資訊環境,絕不僅僅是一個Internet。因此要保障資訊安就應該保護局域計算環境,保護網路技術設施,還要保護局域計算環境的邊界和對外部網路的連線。靠什麼保護?靠PDRR。支撐基礎設施由金鑰管理基礎設施和公開金鑰基礎設施(KMI/PKI)、檢測、響應組成。金鑰管理是核心的東西,因此有KMI。

  我們的企業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科學的資訊保安保障體系結構呢?PDRR是不是就夠了?我認為要提出這個結構,起碼應該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保障資訊保安,必須哪些環節;二是這些環節應該能夠全面衡量資訊保安的保障能力;三是應該能夠從宏觀上指導資訊保安保障的體系的建設,而且從微觀上能夠推動具體的技術、政策、管理、法規、標準、產業發展和人員素質的發展和提高等等,而且應該把握住相應的評測原則。

  我們設想把原來PDRR前頭加上一個W,後頭加上一個C,試圖用WPDRRC這六個環節和人、政策(包括法律、法規、制度、管理)和技術三大要素來構成宏觀的資訊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結構的框架。它可以反映六大能力、它們是:預警能力、保護能力、檢測能力、反應能力、恢復能力、反擊能力。因為資訊保安保障不是單一因素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是人、政策和技術三大要素的結合。六個環節是有時間關係的,是有動態反饋關係的。三個因素:人、技術和政策,它們是有層次關係的,人是打底座的,是根本的;技術是頂端的東西,但是技術是要透過人,透過相應的政策和策略去操作這個技術的。這三個因素在六個環節中都是起作用的。這些想法可以涵蓋成這樣一張圖,外圍是依次連線的預警、保護、檢測、反應、恢復、反擊六個環節,內層是人、政策、技術三個逐步擴充套件的同心圓。內圈是人,人是核心,中圈是政策,政策是橋樑,外圈是技術,技術將應是落實在WPDRRC六個環節的各個方面,在各個環節中起作用。技術也不是單一的技術,要支援資訊系統的安全應用,我們認為密碼理論和技術是一個核心,安全協議是一個橋樑,安全體系結構是一個基礎,安全的晶片是關鍵,監控管理是保障。攻擊和評測的理論和實踐是考驗。

  什麼是預警?基本宗旨就是根據以前掌握系統的脆弱性和了解當前的犯罪趨勢,預測未來可能受到的攻擊和危害。這一點,美國去年1月,在所謂國家資訊科技保護計劃中間,克林頓提出來,全國團結,舉國體制的問題。因此,我們怎麼把個人自掃門前雪,變成舉國體制、協作機制,雖然目前Internet是以光速傳播的,他攻擊A,傳播到B站點,裡面還是有時間差和空間差,你以舉國體制,或者機構的能力,和一個人,這裡體現了知識差和能力差。

  如果說我們只以個人的能力實施保護,它的結果永遠是保障能力小於或者等於攻擊的能力。如果你是把集團的能力,國家的能力,甚至於國際的能力集中,大家一起來做這個事情,就可能做到你的保障能力是大於等於攻擊能力,當然這個是我們希望的。

  作為預警,你搞資訊系統建設,首先要分析威脅到底來自什麼地方,什麼方式?,系統可能有什麼脆弱性,我的家當有什麼,要做資產評估,用一萬美元保護一百美元的東西當然不划算。這樣就可以分析出我還面臨著什麼風險,用什麼強度的保護可以消除、避免、轉嫁這個風險,剩下的風險我們承受得了,還是承受不了?如果認為這是我們能夠承受的適度風險,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考慮建設我們的系統。“預則利” 是一個系統建設的前提。

  一旦我們的系統建成運轉起來,這個時間段的預警對下個時間段的後續環節能夠起到警示作用,甲地的警示可以為乙地獲得後續環節的提前量。如果甲地在這個時間段裡瞭解到駭客攻擊,病毒氾濫等等因 素的時候,在乙地得到警示就可能提前及早打好補丁,為下一個時段帶來相應的好處。預警的問題,雖然美國人沒有把它單獨拿出來說,但是他做了,他們用建設FEDNET網路等方式部署網路聯防和系統預警。

  所謂保護,就是採用一切的手段保護我們資訊系統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我們國家已經提出來實行計算機資訊系統的等級保護的問題,我們應該依據不同等級的系統安全要求來完善自己系統的安全功能、安全機制,這都是大家熟知的。目前,這塊技術和產品是最豐富的,也是市場競爭相對最擁擠的。但是,在其它一些資訊保障環節,現在還缺乏很多技術,需要大家去思考它、研發它。

  所謂檢測,就是利用高技術提供的工具來檢查系統存在的,可能提供駭客攻擊、白領犯罪、病毒氾濫等等這樣一些脆弱性。因此,要求具備相應的技術工具,形成動態檢測的制度,建立報告協調機制,儘量來提高這種檢測的實時性,當然需要的是脆弱性掃描、入侵檢測、惡意程式碼過濾等等這樣一些技術。

  所謂反應,就是對於危及安全的事件、行為、過程,及時做出響應的處理,杜絕危害進一步擴大,使得我們的系統力求提供正常的服務。要求透過綜合建立起來反應的機制,提高實時性,形成快速響應的能力,當然這個報警、跟蹤、處理,處理中間包括封堵、隔離、報告,這些系統都要開發的。

  對於恢復,原來對於天災提的比較多,現在對人禍的問題也必須 考慮,特別這次“9.11”,有些公司兩座樓炸了以後,乾脆死定了。但是有的公司(如摩根.斯坦利公司),這炸了,反過來能翻過身來,它有所有資料的備份,它有運轉機制有另外的備份,馬上可以運轉起恢復技術如容錯、冗餘、替換、修復和一致性保證等都是需要發展的。

  所謂反擊,就是利用高技術工具,提供犯罪分子犯罪的線索、犯罪依據,依法偵查犯罪分子處理犯罪案件,要求形成取證能力和打擊手段,依法打擊犯罪和網路恐怖主義分子。國際上已經發展起一個像法醫學一樣的,有人翻譯成計算機取證的學科。我們必須要用法律手段保護我們自己。但是法律的手段能不能用得起來,在數字化的環境中間,拿到證據是比較困難的。因此需要發展相應的取證、證據保全、舉證、起訴、打擊這樣的技術,要發展相應的媒體修復、媒體恢復、資料檢查、完整性分析、系統分析、密碼分析破譯、追蹤等等這樣的技術工具。

  最後,我國的資訊保安保障能力,不能僅從零零星星的技術產品的使用來得到。我們需要一個宏觀資訊保安保障體系結構,需要大家從各自擅長的方向努力,為我們國家最終解決資訊保安問題而努力,資訊革命的成功才能得到保證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更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2004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63080/viewspace-97028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資訊保安體系機構基本框架與構想(轉)
請登入後發表評論 登入
全部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