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無線接入系統比較分析的準則(轉)

amyz發表於2007-08-13
各種無線接入系統比較分析的準則(轉)[@more@]

  無線接入有蜂窩行動電話系統、數字無繩電話系統以及點到多點微波系統等多種技術體制可供選擇。那麼,為了實施我國電信普遍服務的艱鉅任務,運營商選擇那種技術體制為宜呢?要想合理高效地建設無線接入網,我們需要對不同的技術體制適用的執行環境客觀地進行比較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無線電系統都可用於無線接入,但是其適用性是若干因素的函式。蜂窩宏區移動系統(如SCDMA400、CDMA450、GSM900)適用於鄉村郊區、高車速和中業務量密度;蜂窩微區移動系統(如SCDMA1900、GSM1800)適用於市區、慢車速和高業務量密度;無繩微微區移動系統(如PHS)適用於市區室內、低速和高業務量密度。評定最為適用系統的準則一般取決於下列因素:

  使用者要求:要考慮業務型別和業務量密度,還要考慮其效能價格比對多數使用者能否承受。

  頻譜效率:要分析不同空中介面技術體制的特性,特別是其頻譜效率能否支援使用者不斷增長的要求。

  電波覆蓋:要確定對該系統恰當的無線電頻譜的可用性,以及覆蓋地區實際蜂房大小能否滿足使用者分佈。

  建網成本:要分析比較網路基礎設施的費用、使用者裝置的費用、運營的費用和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裝置價格的速度,初期建網投資要小並能夠分階段投入。

  現有網路:怎樣達到新建無線接入系統與運營商現有網路特點相融合,以充分利用運營者已有的網路資源和號碼資源。

  幾種無線接入方式對農村通訊適用性的比較

  按上述分析準則,對農村通訊幾種無線接入方式的適用性進行比較如下:

  模擬無線接入:模擬無線接入在農村普遍服務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後、頻譜利用率低、網路容量有限、網路成本和終端價格高昂,建設成本達每線3000多元。在系統容量方面,假設一個本地網的面積是10000平方公里,已用於村村通工程的FDMA制式的450MHz模擬無線接入系統最多隻能承載1.5萬使用者,繼續發展模擬系統已經不可能。

  PHS和DECT:PHS技術即“小靈通”,其智慧財產權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DECT為歐洲的無繩電話制式。它們的基站覆蓋半徑小,僅為幾十到幾百米,在地廣人稀的農村漫山遍野架設基站顯然不現實,所以PHS和DECT不適合作為解決農村通訊的接入手段。

  衛星通訊:早期建立的VSAT系統是省內通訊網,端站設在沒有通電話的縣和鄉一級,由於每一個端站須投資好幾萬美元,平均每戶造價高達7000元-10000元,在農村普遍接入中不能大量採用。

  GSM:GSM900和GSM1800系統為城市密集人口的行動通訊設計,由於頻率高,繞射能力弱,覆蓋面積小,因此在農村建網基站相對較多,投資也較大,使用者數少的條件下造價高、終端裝置較貴;採用TDMA技術頻譜利用率低,而GSM為歐洲通訊標準,智慧財產權由歐洲的公司控制,如果改頻還須研究開發。

  CDMA:作為分碼多重進接的接入系統,CDMA相對於分頻多重進接和分時多重進接的接入系統有頻譜利用率高的特性。CDMA800和CDMA1900系統是按2.5G行動通訊的需求設計的,在農村建網同樣由於頻率高而使得系統的建設造價高、終端昂貴。在我國農村人口普遍收入很低的現實情況下,難以被農村使用者接受。至於CDMA450,其頻段雖適宜農村通訊,但由於是美國通訊標準,智慧財產權由高通公司控制,網路基礎設施和終端的成本仍較高,為我國政府所限制。

  SCDMA:SCDMA是我國自主開發的同步分碼多重進接無線接入系統,是資訊產業部在村村通工程中推廣的技術手段。在農村進行無線覆蓋時,其組網一般均為大區制,且覆蓋半徑一般考慮在20km以上。SCDMA綜合無線接入系統從城鄉普遍服務出發,以宏蜂窩網路結構為基礎,採用先進的智慧天線和同步分碼多重進接以及時分雙工工作方式,提供了覆蓋區域大、每線造價成本低、終端形式多樣、資料頻寬足以勝任大多數寬頻應用需求的無線接入系統。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752019/viewspace-95543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