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用於多雲、混合雲要注意基礎設施的複雜性
了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各組織不斷尋求以快速和敏捷的方式推動創新,同時最大化運營和經濟效率。為此,他們已經將應用程式遷移到多雲和混合雲環境已有相當一段時間了。
最初,這些應用程式使用“lift-and-shift”的方法遷移到雲,保留了它們原來的單體架構。然而,這種單體應用程式無法充分利用雲提供的優勢,如彈性和分散式計算,並且也難以維護和擴充套件。
因此,作為下一個進化步驟,組織已經開始重新構建其現有的單體應用程式或開發新的容器化應用程式。
然而,部署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式是一項複雜的任務,這就是Kubernetes的用武之地。Kubernetes(也稱為K8s),這個最初由谷歌開發的容器編排工具,已迅速成為在公共和私有云中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式的首選平臺。
透過使用K8s,組織能夠在公共和私有云中成功地初步部署和管理這些容器化應用程式。然而,他們在隨後的步驟中遇到了困難,例如以簡單和自動化的方式讓終端使用者可以從外部訪問Kubernetes應用程式,同時仍然保留控制權,以確保安全可靠地訪問這些應用程式。
其主要原因是,用於前端這些應用程式並使其可供終端使用者訪問的傳統負載均衡器在設計時考慮了單體應用程式,因此無法跟上部署這些Kubernetes應用程式的敏捷方式。
這些負載均衡器是為部署過程而設計的,在該過程中,應用程式的網路資源由網路和安全團隊手動配置,該過程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然後在負載均衡器上手動配置。這個過程顯然不適合與Kubernetes應用程式的部署過程同步,從而成為整個部署過程中的瓶頸。
進一步加劇這個問題的是,在多雲和混合雲環境中部署應用程式時,每個公共雲提供商都有自己的自定義負載均衡器和管理系統。
例如,AWS有自己的彈性負載均衡解決方案,它不同於Microsoft的Azure負載均衡器。這使得自動化應用程式部署的任務更加複雜和耗時。它還使得在不同的雲環境中應用一致的策略集的任務容易出錯,因為每個負載均衡器都有自己的獨立配置和操作。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
為了跟上Kubernetes應用程式的部署,需要一種訪問解決方案,使負載均衡器能夠在部署和擴充套件這些應用程式時動態管理它們。
實現這一點的一種方法是部署入口控制器或聯結器代理,將外部負載均衡器連線到Kubernetes應用程式。這種聯結器可以監控這些應用程式的生命週期,並使用資訊自動更新負載均衡器,以將流量路由到它們。這將極大地簡化和自動化配置外部負載均衡器的過程,因為新服務部署在K8s叢集中,從而消除與手動配置過程相關的延遲。
除了支援外部負載均衡器的動態和自動配置外,解決方案理想情況下還應具有以下屬性:
——雲不可知:當部署在單個雲中時,上述過程可以工作,但要真正使其在多雲和混合雲環境中工作,解決方案應該以不同的形式提供,如物理、虛擬和容器,以便可以在公共和私有云中部署。擁有跨不同雲環境一致工作的解決方案還提供了相關的好處,即能夠應用一組一致的策略來訪問應用程式,而不管應用程式執行在哪個雲中。這將導致更安全的部署,並避免在將配置從一個雲部署移植到另一個部署時出現潛在錯誤。
——支援自動化工具:解決方案應支援自動化工具,如Terraform、Ansible和Helm,以便整個應用程式部署和日常操作過程可以自動化。
——靈活的許可模式:該解決方案應提供軟體訂閱模式,使組織能夠透過跨多個站點分配和分配容量來最佳化成本,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和應用需求。
——集中式可視性和分析:最後,解決方案應提供集中式可視和分析。這將實現主動故障排除和快速根本原因分析,從而提高應用程式的正常執行時間,以確保終端使用者的滿意度。
將應用程式作為容器化應用程式遷移到多雲和混合雲環境有許多好處,包括更高的靈活性和操作效率。然而,遺留負載均衡器是為管理單體應用程式而構建的,可能會阻礙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式,從而阻礙訪問雲部署的全部好處。
此外,使用特定於雲的負載平衡器會增加管理混合雲基礎設施的複雜性。透過部署連線到外部負載平衡器的入口控制器或聯結器代理,IT團隊可以在K8s叢集內部署新服務時更有效地簡化和自動化配置外部負載均衡器的過程。
來自 “ 開源雲中文社群 ”, 原文作者:開源雲中文社群;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11SFZX5kMQSUHGsh4k_Qs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
- 基於雲基礎設施快速部署 RocketMQ 5.0 叢集MQ
- 解讀雲原生基礎設施
- IDC釋出:4Q18雲IT基礎設施收入低於傳統IT基礎設施收入
- 全球 IT 基礎設施市場:雲、企業
- 基於Kubernetes和OpenKruise的可變基礎設施實踐UI
- 雲不僅僅是一種全新的IT基礎設施
- 阿里雲如何基於標準 K8s 打造邊緣計算雲原生基礎設施阿里K8S
- 【雲管平臺】多雲混合雲管理平臺用哪個好?
- 基於 Kubernetes 的雲原生 AI 平臺建設AI
- 揭秘Karmada百倍叢集規模多雲基礎設施體系
- 基於 Rainbond 的混合雲管理解決方案AI
- 一文了解超融合信創雲基礎設施
- 解析基礎設施即程式碼:重新定義雲管理
- 如何使用 CloudSploit 識別和管理雲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Cloud
- 容器混合雲,Kubernetes助力基因分析
- 華為雲AI原生基礎設施CloudMatrix亮相全聯接大會AICloud
- 華為雲打造雲原生基礎設施新正規化,將“創新普惠”進行到底
- 馬化騰:雲是“網際網路+”第一要素的基礎設施
- GitOps—用於基礎設施自動化的DevOpsGitdev
- 雲原生架構下複雜工作負載混合排程的思考與實踐架構負載
- 雲端計算基礎設施構建:平臺雲化-資料庫雲化建議資料庫
- 騰訊雲TKE-基於 Cilium 統一混合雲容器網路(下)
- Confidential Containers:雲原生機密計算基礎設施IDEAI
- IT 基礎設施趨勢合集 | 多雲、超融合、SDS、容器之趨勢解讀與政策分析
- 華為雲全球首發容器多雲和混合雲解決方案,實現容器應用輕鬆跨雲
- 【思路】混合雲與多雲管理進入架構時代!架構
- 混合IT是什麼?基礎設施和優缺點有哪些?
- KubeNode:阿里巴巴雲原生 容器基礎設施運維實踐阿里運維
- SOFAStack CAFE 單元化混合雲產品中的 Kubernetes 多叢集實踐AST
- 即時基礎設施:以業務速度發展的基礎設施
- 摩杜雲電商影片直播解決方案:直播3.0時代,影片雲是必不可少的新基礎設施
- 雲端計算中混合雲和多雲有區別嗎?
- 【混合雲】部分混合雲管理平臺大彙總
- Obsuite:混合雲可觀測性中臺UI
- 雲原生應用持續交付入門:基於雲效部署java應用到kubernetes叢集Java
-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雲服務平臺搭建
- 《混合雲藍皮報告》釋出 混合雲成為雲的主流形態
- 雲原生吞噬世界?OID China 2021 雲原生基礎設施論壇為你解密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