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基於開源技術的雲變得“魔幻化”?

danny_2018發表於2021-02-24

最近,藍色巨人IBM公司委託一家諮詢機構做了一個調研,主題是“開源在雲時代的價值研究”。我們先不說IBM做這個調研的目的是什麼,直接看調研結果。

在3400多名受訪者中,有70%的人“更喜歡能提供開源技術的雲服務提供商”,這一結果似乎並不意外,畢竟每家雲端計算企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開源應用。但有一點讓人難以理解,那就是79%的人之所以轉向開源,是因為防止被某家雲端計算廠商鎖定。事實是這樣嗎?使用開源技術真的是在從公司層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具有魔幻色彩的開源技術

在筆者看來,所有讓人感覺自我良好的開源技術背後,全部是由開發者在推動,他們為什麼一定推崇開源?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基於統一框架的雲端計算技術,可以讓開發人員更快地釋出程式碼,降低雲端計算技術的學習曲線。換言之,開源是開發者職業生涯的終極保護傘,只要熟悉開源技術,你就會對所有基於開源技術的雲端計算平臺瞭如指掌。所以,開源技術才會越演越烈,甚至被魔幻化。

調研顯示,大約55%的受訪者認為,“學習單一雲提供商提供的獨有云計算技術限制了自身職業發展”,實際情況可能高於這個資料,幾乎所有開發者都不願意只專注於一家雲服務提供商。很多人可能會想到,這是多雲及混合雲時代環境下造就的產物,逼迫開發人員不得不瞭解多個廠商的各種應用。

其實,多雲和混合雲只是偶然出現的現象,並不是雲端計算發展的必然。為什麼這樣說呢?正如Citrix前副總裁Christian Reilly所指出的那樣,人類永遠在創造歷史,追尋更具可替代性的技術,可大多數時候的“可替代性”並不能和收益成正比。也就是說,多雲確實存在,但並不是永恆,聰明的人正在尋找新的“可替代性方案”。假如多雲是人類技術創新的終極,整個世界真的變成一個永遠多雲的世界,對於使用者來說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最終可能會演變成一種災難。

當然,眼下的問題是,多雲確實存在,如何解決跨環境部署及管理問題?開源幫助開發人員降低了學習成本,只要瞭解了開源,他們就知道如何去使用微軟Azure、谷歌雲、AWS或阿里雲的原生服務。

雲廠商鎖定是個偽命題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把開源和雲廠商的鎖定問題聯絡在一起呢?

歸納起來,大概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如果使用專有云計算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可能隨時面臨強行加價的風險;第二,對於客戶來說,很多更具依賴性的關鍵業務功能,可能會被雲服務商刪掉,不再提供服務;第三,個別雲服務商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倒逼,無法讓業務獲得永續性支援;第四,雲服務商可能會利用平臺優勢搶佔買家的市場,由合作伙伴轉為競爭對手;第五,一些bug或者關鍵業務效能問題會在買家形成強依賴關係的時候暴露得更加明顯;第六,專有云技術太過複雜,很難在市場上找到合適的技術專家,等等。

殊不知,上述所有問題對基於開源類技術提供服務的提供商來說,境遇都是相同的。如果你的應用建立在開源應用框架之上,但你並沒有駕馭開源的能力,其結果是一樣的。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對開源背後的邏輯並不清楚,不管你使用的是開源還是非開源,其實都無足輕重,最首要的問題是能讓應用運轉起來,讓技術更好地支撐業務。對於開發者來說,就不同了,儘管他們不直接負責採購,但依然有很大的話語權,在專有云和基於開源技術的雲服務之間,他們當然更願意選擇開源,因為從職業發展空間角度考慮,開源能讓他們收益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瞭解有特定需求的雲業務場景還是非常必要的,但從大的戰略方向選擇上,他們更願意選擇以Kubernetes、Linux、PostgreSQL等為代表的開源技術,因為這些技術可以讓開發人員在各種雲之間遊刃有餘。所以,從開源技術在多雲及混合雲時代扮演的角色來看,真正的推動力並不是來自公司層面,而是開發者在推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瞭解的開源技術越多,選擇工作的餘地就越大。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47898/viewspace-275910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